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描写,是现场短新闻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用语言字把事物形象地表现出来,谓之“描写”。这里所说的“事物”,是指置于一定结构之中的材料,即选用的事例。  相似文献   

2.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其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有较强的现场感。而把握不住关键性的细节,就无法把新闻写活,使现场短新闻具有现场感。细节包括故事的关键性情节,特定人物的特定性格、语言和表情,特定环境的特定情景、音响和气象。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细节描写不当,就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受众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只有充分把握了具有特点的细节材料,才有可能把现场短新闻写活、写好。细节,原指文学作品中具体形象地描写环境、刻画…  相似文献   

3.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以简炼、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事物或人物的形象,传达出细致的精神的一种描写方法。鲁迅先生把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把白描手法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去,可使新闻作品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白描有“静态白描”和“动态白描”之分。静态白描就是抓住报道对象的环境、景象或人物身体的特征等,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截了当地去描写。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同其它新闻一样,要写出它的动态感,同样要求我们首先从事物过程的动态变化中准确地提炼出参与新闻表述的动态因素,然后用运动式的表达技巧来表现事物的变化和实质,使写出的新闻活而不滞,充满动感。一、抓住现场,用生动形象的写实手法,活生生地再现新闻发生的氛围和场景,通过动态的外在表现,深刻地反映内涵。这种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寓意深刻的现场情景,感人的场面或精彩的人物对话,以绘声绘色的动态描写:“引人入境”。这种动态描写,可以将经济事件对人对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更加鲜明,让读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以具体形象的描写而再现新闻事件的短小精粹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有人把现场短新闻定义为“现场+短+新闻”。粗一听,似乎有些道理,细一想,这种简单的机械揉合并不贴切。不少新闻写了现场,而且很短,诸如一般性的动态消息、会议消息等,但并不能算是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和短小的篇幅,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现场感很强的新闻报  相似文献   

10.
在消息文体这座“百花园”里,新闻素描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枝奇葩!素描,是绘画术语。它主要是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的。在文学中,素描是指写人写物写景但不十分渲染的作品。那么,素描冠以新闻2字,就包含了以下的意思:它是消息,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是“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特征外,作者更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如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对一般新闻作品都是必要的,但对现场短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篇幅比重较大的场景描写,便不能戴上“现场短新闻”的桂冠。这种场景描写能使读者如见其景是最基本的要求了。最理想的是要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2.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同其它新闻一样,要写出它的动态感,同样要求我们首先从事物过程的动态变化中准确地提炼出参与新闻表述的动态因素,然后用运动式的表达技巧来表现事物的变化和实质,使写出的新闻活而不滞,充满动感。一、抓住现场,用生动形象的写实手法,活生生地再现新闻发生的氛围和场景,通过动态的外在表现,深刻地反映内涵。这种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寓意深刻的现场情景,感人的场面或精彩的人物对话,以绘声绘色的动态描写:“引人入境”。这种动态描写,可以将经济事件对人对社会的密切关系表现得更加鲜明,让读者看到一个经济活动的活现场,以感染读者,增强读者的接受效果。全国好新闻获奖作品《这批箱子该不该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发现“高品位的新闻矿石”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成功的记者会回答:“到现场去!”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倡导采编,拍摄现场短新闻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在现场,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情景、声响和具体的形象来传递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使电视新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现场美,从而把受众“带”进现场。然而,一条新闻短则分把钟,长则不到3分钟,在片刻之中腾挪变化,要做好这一点着实不易。于是,不少人认为:电视现场短新闻不必去追求美,况且新闻的职能是传播信息,只…  相似文献   

15.
前后两届的“现场短新闻”赛,为我国新闻界送来一缕缕清新之风。大报小报,“现场短新闻”、“目击新闻”、“实录新闻”,不断涌现,可说已形成一种“热”。这些新闻,篇幅短,现场感强,不乏佳篇与力作,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许由于对现场短新闻的定义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一些报纸把稍有现场感的报道也都贯以“现场短新闻”的头衔。例如某报有篇新年前夕关于某副食品商场的巡礼,有篇某顾客在个体摊床购物缺斤少两的来信,文中有那么一点现场描摹与对话,编辑也把它堂而皇之列入“现场短新闻”栏目中。这样做是否名副其实?是“现场”加“短”即等于“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否应在新闻价值上多做些文章?笔者班门弄斧,谈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6.
把新闻写短,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一贯主张。 所谓“现场短新闻”,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练,短小的现场立体报道”。它既具有“现场”的条件,又具有“短”的特点,具有“新闻”的共同要素。  相似文献   

17.
著名战地新闻记者阎吾说:“现场短新闻篇幅短小精粹,时间性强,不能精雕细刻,不是作工笔画,一定要用白描的手法去写,做到文笔简洁形象。”巧用动词正是做到文笔简洁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现场短新闻写作中使用动词十分必要动词是陈述人和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等的一类词,是语言词汇中最生动、活跃的一个因素。古今名家赋诗著文都讲究用好动词。黑格尔明确说过:“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左传》上的《曹刿论战》可说是一篇新闻体散文,全文不过200余字,动词就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物能栩栩如生地立于历史读者面前,其形象经历两千余年而不衰,不能不  相似文献   

18.
广播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新闻作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捍、富有广播特点,能通过广播宣传出去. 一件好的广播现场短新闻作品,首先必须具备所有现场短新闻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或者叫三个基本要素。其一是新闻价值较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宣传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二是现场感较强,有对新闻现场绘声绘色的描写,能使听众或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其三是篇幅短小精粹,能在三五分钟内听完。此外,它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就是新闻事实更加具体、形象,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所记忆;文字语言更通俗,更易懂,更适合“播”的需要和“听”的要求。下面谈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除了篇幅短小以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作者一定要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并将现场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告诉受众,使受众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因此,新闻现场的场景描写,是现场短新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没有场景描写,就没有现场短新闻;现场场景描写不当,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受众难有如临其境之感,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20.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特征外,作者更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有如临其境的场景描写场景描写对一般新闻作品都是必要的,而对现场短新闻来说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较大比重的场景描写,便不能称其为“现场短新闻”。这种场景描写要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要想写出这种“佳境”,一是要画面丰富。就是说,不仅要展示出远景、中景、近景,还要凸现必要的细节。例如《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一文中就分别展示出了天空、地面、广场、居民区、商业区、原国防军司令部大楼、原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办公室旁的阳台等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