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双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双动"教育模式中的"双动",就是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学,让教师主动、生动地教."双动"模式,把握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把握着这两个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最优良状态:生动性和主动性.我们把握着这两大关键环节,让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得更充分,让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更强烈.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吲课程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实施模式、《幼儿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那么,幼儿园教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决定着教师由活动理念向活动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教育也是一种生活。原生态的教育研究应植根于“教育生活”,让教师和学生最广泛、最直接、最主动地参与,自上而下,由问题到课题,及时、生动、真实地反映并反思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知识和发展。但事实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把持着课堂,忽略了学生的有情感、有需求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主体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走入文本。学生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小班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意识淡薄.活动积极性不高.在一些活动中.常会发现一些孩子对教学活动不太感兴趣。他们有的静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想心事.有的专心拨弄着衣服上的一些小饰品,有的开心地和小伙伴聊天,更有的按撩不住径直冲往洗手间。任你老师在上面讲得绘声绘色、唾沫四溅,他们依旧一副漠然处之、事不关己的态度.让你有劲没处使、有火没地发。《纲要》中指出:“幼儿同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应把握的人方向。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新课堂理念——“生本观”,指出“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回归点也是学生”,教育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对课堂中的学生而言,这就意味着主体地位的凸显,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上课不再是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有全新的课堂理念,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为他们创设生长的环境;不仅要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更要让学生的理想、意志、情趣得到良好的提升。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因素:1“.民主”情境因素“: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相似文献   

11.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各个领域,是教师和幼儿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行为倾向。维果茨基指出:教育作为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单独的学习构不成教育,一厢情愿的灌输也构不成教育。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而构成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关系就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要让幼儿能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必须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即要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的基础上,“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这里的“及时”就是指师幼互动的时机把握。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为此,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模式、“实践活动”模式、“讨论交流”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等,特别是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解决”模式。以下我从两大方面来叙述实施“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也就是要求要重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难怪有人响亮地喊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滴水。”由“给水”到“找水”,教育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其带来的教育效应也就不言而喻了。现结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是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本课时教学分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自…  相似文献   

14.
廖贻 《学前教育》2008,(10):35-36
主题活动这一教育活动方式对于促进幼儿主动、深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题活动有着“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习者通过系列主题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经验”这一特点,教师们在运用这一方式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如何围绕“主题”把握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活动目标的关系,如何创设情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并不断深入,如何有机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5.
“EEPO”是“教育效率与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方法。“愉快教育”模式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健康、和谐、民主、融洽、愉快的教育情景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EEPO”教学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的构建,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探索精神、忽视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按照“EEPO”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要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激…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所谓“原生态研究”就是教师主动探索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现象和事物,从中揭示规律,把握规律。其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个相互的想法:把基础的做好,把常规的做扎实。那么,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影响与变化?哪些方面亟需改进呢?  相似文献   

17.
文摘荟萃     
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教育艺术主动教育是对“被动”教育模式的一次革命。所谓主动教育,就是教学生主动地学会做人,主动地学会生活,主动地学会学习,主动地学会创造。实践证明,通过这4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主动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思想,要把它转化为教育实践,就必须构建主动教育模式。通过探索和总结,笔者提出了“一法五步”的教育模式。“一法”指激情引趣法。此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实质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五步”指(1)创设教育情境:就是运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示、音乐渲染或让学…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目前科学课堂中的实验已经基本走出了只讲不做、仅重视“知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开始更多地让学生“动手做”,这样的结果是: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但现实中的课堂,比较多见的仍然是“跟我学,跟我做”,具体表现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按照步骤操作。这种“动手做”的实质,是让学生将记忆提取再现后转化为行动,这固然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并体验实验过程,但仍然是“直接教授”的结果。换言之,学生记住了这些知识,但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不仅“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保持得更持久,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11],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逐渐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何科 《现代语文》2006,(7):32-3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培养的主要渠道,如何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形式,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