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管教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  相似文献   

3.
孩子不肯吃东西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受欺负怎么办?别家的孩子都会认字了,我家孩子就会成天瞎玩怎么办?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论育儿焦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还记得,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是否还记得,我们被告知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要搭乘陌生人的汽车?但是,当我们和父母在一起时,对陌生人不礼貌,我们又会受到父母的责备。现在,已为人母/父的你,又会如何教你的孩子应对陌生人呢?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世上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家教难题。父母朋友们,你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呢?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方法来解答这些难题呢?欢迎你把让你烦恼的难题告诉我们,我们会请“有招”的家长朋友和专家来为你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8.
这样的情况,在你家里是否经常出现?妈妈在指责孩子时,孩子辩驳道:为什么上次我这样做你是同意的,这次却要骂我呢?又或妈妈在称赞孩子乖时,爸爸冷不防走来浇冷水:“有什么好表扬的呢,又没得到小红花“。不知道父母听了孩子的回话和爸爸的冷言冷语有何感想?在教导孩子的时候,父母很容易态度不一致,或各走各的路,甚至朝令夕改,往往让孩子无所适从。我们来看一看以下问题,它可帮助你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个双重标准的父  相似文献   

9.
汉驰 《父母必读》2015,(4):28-29
让宝宝健康平安是所有父母的愿望。你平时是怎样保护孩子的?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当然要保护他的安全了。可是保护的度怎么掌握,有时候还真拿捏不好。先来测一测面对危险自己是哪一类父母,再看一看我们是否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许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获得好成绩,是否拥有很强的上进心。然而对于孩子的责任品格、他或她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的父母们关心的却很少。孩子的品格由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所构成。孩子无论是好是坏,父母和老师都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设想有一天有人问你的孩子:"你的父母、老师是如何影响并培养你的品格的?"你希望他们怎么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品格,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流传时间悠久、流传范围很广的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父母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全神贯注地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然而,有些父母种豆却未必能得豆,不少孩子向着父母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花季少年自杀,更有的反过来伤害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父母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设计孩子,塑造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要问一句: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改变一下自己呢?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素质水平,你的教子方法能适应做一个现代父母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2.
妈妈,你说我是漂亮还是丑?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很漂亮,只是有点太矮。无意间十岁的女儿提出了美与丑这个问题。这首先是令为人父母者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说明孩子逐渐有了爱美之心,逐渐有了审美意识,内心也逐渐丰富细腻起来。作为孩子,也许你曾向父母询问过这个问题;作为父母,也许你的孩子曾经向你询问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你又是怎样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居住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问题,身为父母,你是否仔细检查过居家环境中有哪些隐藏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据笔者在三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调查,发现能经常参与家庭决策的孩子性格开朗.能关心别人,有较强的集体感和责任心,且遇事爱动脑筋,有较强的自信心;而那些从不参与家庭决策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集体意识淡薄,遇事习惯于依赖、等待。可见是否让幼儿参与家庭决策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父母在平时谈论问题或商量事情时,都要有意识地问问孩子。如:“你觉得这个建议好不好?”“你认为这样东西该买不该买?”“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可以逐渐使孩子关心家庭中的事情,产生参与意识。这时,父母应将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商量对象,说话态度要和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牢记童年时听父母读书的温馨场面。当有一天你也做了父母,孩子津津有味地听你读童话故事,或者为你所讲的趣闻哈哈大笑时,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提升孩子的智力?  相似文献   

16.
刘清 《家教指南》2003,(10):28-29
孩子长成了小大人,作父母的该高兴吧?完全不是这么简单!作父母的猛然惊觉:那个整天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那个每天拉着妈妈找鸟蛋的孩子已经不见了。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父母面前他变得沉默寡言,接到同学的电话他却总是滔滔不绝。父母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要什么,不知道他的心事,何谈对他进行教育?想要让你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在你面前唧唧喳喳,主动与你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真心与你探讨他的失败与困惑吗?本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眼…  相似文献   

17.
当父母的都自以为很爱孩子。有关专家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在爱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步入爱的误区,并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下面所举的一些“爱儿”行为,不知你是否也有?  相似文献   

18.
年幼的孩子似乎总是不听话,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譬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无论你轻言细语还是严肃地说上许多遍,他们总是不肯昕。此时,父母很容易会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然而,怎样算是不听话?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不听话是否一定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又该如何处理孩子不听话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父母都期望孩子学习认真用功,然而,许多看来十分用功的孩子,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里就有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孩子的努力是否有效呢?请你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回答下述问题:1. 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在家读书? 2. 是否边听广播边看书? 3. 晚上看书时,是否注意灯光和姿势? 4. 学习时,脑子是否会想其他的事情? 5. 所有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备? 6. 在家学习时,是否需要人监督? 7. 读书的环境是否很干净? 8. 学习用具是否很少整理? 9. 对天气的冷热变化,是否有防御方法? 10. 在学校是否会和老师或同学…  相似文献   

20.
“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个都不会?”“你这个小笨蛋!”“我家孩子就是笨了点!”家长不妨反省一下:我是否经常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 我是否总在有意无意之中向孩子传达这样的观念——“你差,你不行”。我们发现,在下面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父母会对孩子说“笨”“不行”之类的话:当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