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内的写作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由多种类型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智能至少有七种,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①"智能既可以充当手段,又可以作为启示,既可作为形式来看待,又可作为内容来看待."②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是重要,而又难学的一门,因此,学生重视,可心里又有几许畏惧,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关注学生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3.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1.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出示地理感性材料,便于学生观察。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对地理事物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处理,在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既可以显示地理事物的全貌,又可局部放大显示;既可显示地理事物的平面景观,又可显示其空间立体形象;既可显示静态事物,又可显示动态过程。尤其是对地图的处理, 更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丰富的颜色、形状、动作、切换等,显示地区轮廓、地理分布、相互位置及成因联系。 2.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导课方面有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巾的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4):77-78
高中数学微课既可分为同步课和复习课,又可分为数学概念、原理以及解题教学微课,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但共同点是短小精悍、指向明确、个性化、碎片化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策略有充分体现以学为主;发展视频微课,共享学习资源;走出时长误区,分隔学习节点;服务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整合入翻转课堂教学环节;不忘初心,减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认知成本;学生也可以制作高中数学微课。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比喻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时曾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在街头卖矛与盾,他向人夸耀自己的矛是如何的锋利,无盾可敌。同时又赞美自己的盾是怎样的坚固,无矛可摧。当有人问道:“用子之矛刺子之盾,如何?”此人无言以对。这就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韩非子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准确而又通俗地阐述了“矛盾”这  相似文献   

8.
章法     
学校里的先生教导我:写文章一定要循着章法,千万不要信马由缰。家里的长辈劝告我:为人一定要有章法,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他们的好心自然是可谅的,盛意也当然是可敬的。是啊,“章法”这个词,又古雅,又稳妥,谁不喜欢呢?  相似文献   

9.
一、高二文科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学科涉及高考和会考两次统考.会考与高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会考是普及性的水平考试.会考合格,就意味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已经通过,并可毕业.高考则是选拔性的考试,高考成绩合格者就可升入高一级学校.会考与高考又有联系,会考是高考的基础,高考可带动、推进会考.作为教师来说,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0.
杨建春 《考试周刊》2012,(25):47-47
旧时人家,逢年过节吃顿肉,一家人都觉得美滋滋的,时至今日,没人把吃肉当回事。现在,要是让你天天吃、顿顿吃,而又不得不吃,你不叫苦连天,可就太让人佩服了。倒不是肉的口味有什么变化,变的是数量,吃得越多感觉越差。  相似文献   

11.
对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构成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包含有运动训练,但又不同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中也包含有体育教学,可又与体育教学有所区别,两者既独成体系,又互相交互,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古今中外的学术专著和著名学者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的定义、表述和研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旨在为今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作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构成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包含有运动训练,但又不同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中也包含有体育教学,可又与体育教学有所区别,两者既独成体系,又互相交互,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本文通过查阅古今中外的学术专著和著名学者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的定义、表述和研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旨在为今后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作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铁岭 《成才之路》2010,(28):I0008-I0008
谈及中学语文教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一种似在雾中游的感觉——迷茫而又辛苦,可距目标似乎总有一步之遥,原因何在?我想语文课堂虽说是教学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侯继祥 《青海教育》2004,(11):36-36
正确与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错误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又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因为误入歧途必然知失足何处,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提高了辨别力,就有可能避免犯更大的错误,甚至比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有更大的“免疫力”,以此为戒,不再重蹈复辙。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错误,正确认识错误,敢于并善于使用错误,努力催化其向正确转化。一、尝试错误,锻炼思维“避免出错”似乎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可锻炼学生可贵的创造品格,激发学习兴趣;它又具有情境性,尝试…  相似文献   

15.
魔力盒     
卢屹 《少年读者》2008,(9):25-27
杰杰最怕写作文,可又常常想当作家。今天又要写作文,怎么办呢?杰杰一拍大腿,“有了!”他突然想起爸爸的魔力盒。这个魔力盒中有许多宝贝。  相似文献   

16.
妈妈上当了     
我有一个好妈妈,她很爱我,有好吃的总会留着给我吃。瞧,今天她又给我买了我最喜欢吃的香蕉。香蕉又香又软,吃在嘴里滑溜溜的,味道好极了。我连忙掰一只想给妈妈尝尝,可妈妈推来推去,说什么也不吃。我知道妈妈是想让我多吃点,自己舍不得吃。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17.
苟晓东 《时代教育》2007,(10Z):48-48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有较强的理论性,蕴涵着无穷无尽多姿多彩的美。要提高学生的科学品德、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可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常理体育课应是学生最喜爱的课,因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在学校里惟一上课能玩又能动的课就是体育课,但事实并非怎么简单。其实体育课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愿动。体育教师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要学生真正动起来,可还得费一番功夫。如何使学生在喜欢玩而又能玩的体育课上真正动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提出教学手段通常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各种媒体和工具 .在教育技术学中 ,教学手段又称为教学技术 .衡量一项技术是否最佳 ,在技术学中 ,有三个原理 :需要可行性原理、经济有效性原理、简单可靠性原理 .这三个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教学手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 ,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才可能成为最佳手段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手段有CAI动画和物理实验 .不过对于他们喜欢程度如何 ,为什么喜欢 ,却不清楚 .为此 ,我们选择了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 (既可制作CAI课件 ,又有演…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更需要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不同于教学理论,既不可学习又不可传授;它又不像教学技能虽不能通过理论学习,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来形成,只有把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不断趋向教学智慧的境界,所以,教学智慧非曲外铄,只能由自身提高自身,通过提高教学智慧才能体味教育实践活动的幸福,这便是教师应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