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爱玲与李碧华同为20世纪影响颇大的言情女作家。在这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和态度常以爱情观与生命观的形式展现,因而对二人作品中的爱情观、生命观进行研讨是探索其思想价值的必要之举,而在此基础上的对比则更可以于幽微处发现两位才女在各自的女性主义思考中独到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小说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特征出发,在对中国农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对乡风民俗的审视批判中,承续着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批判国民性"主题,展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启蒙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她以卓绝的智慧和超越的思想,以迥异于当时战争文学特色的乡土小说,启迪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进行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她小说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惊羡。本文试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谈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萧红小说的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生命生存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使她的作品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小说家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出于悲天悯人的天性,她始终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在她的小说中渗透着她对麻木自私人性的敏锐洞悉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她把自己对生与死的体察融入了小说的创作.她的笔下,描绘的是生的凄然和死的悲怆,由此警醒世人去思考国民性.去关注人类生存的形态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郑振铎在他的《猫》一文中,深刻剖析了自己养猫的过程。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从历史学科的思维出发,回顾了三只猫的来龙去脉,直面猫的亡失,反观自己,由猫及己省人道、刺良心,表达了他对生命和处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生命意识、人生体验有关,对初一学生而言,这似乎是太沉重了,或者说脱离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我认真地研读了这几篇课文。探究内容台湾作家张晓风、当代女作家宗璞、老作家刘白羽都是在偶然之中发现了自然界与人的共通人处,由动植物的生命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激发了对自己的情感、复杂人性的再认识。而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我国军旅女作家毕淑敏,著名女作家张洁则分别讨论了对待生命和幸福的态度,使人们对抽象的生命和幸福在理性上有了进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本女作家以其饱满的创作热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蜚声于日本坛,大有复兴平安时代女作家鼎盛繁荣局面的趋势。章从女作家作品中常见的死亡主题出发,挖掘死亡蕴涵的化和审美意义。死亡母题一方面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女性对爱与性,死亡与生命等重要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重新思考大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确立以生命教育为理念建构大学生命课堂.对于大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学的价值性目标直面每个独特而鲜活的生命个体,所以应在课堂中展开对自然生命的呵护、对社会生命的培育和对精神生命的激扬.生命课堂中只有教师从权威走向对话、学生从接受变为探究、知识从应试转向生活才有可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为了实现生命的发展,生命课堂的实践中应重视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统整性、教学过程的生活性与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革命不仅是一场以个性精神反叛传统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审美与艺术革命。在这场艺术革命中,五四乡土小说家有着突出的表现,尤其是其死亡叙事以悲剧表现死亡,完成了对传统死亡表现艺术的颠覆。这种悲剧风格的表现方式不仅丰富了死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审视死亡的另一视角,而且也在一定意义上促使中国人改变回避死亡的民族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思考死亡,从直面死亡的勇气中使生命意志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1.
《河西学院学报》2017,(4):77-81
"自然"在当代西部乡土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西部作家借以表达人的主体存在、思考人类生存处境的重要载体。西部乡土作家将这种自然意识镶嵌在对西部农民形象的塑造中,展现了自然与西部农民的同生同构关系,也体现了西部作家试图从自然命理中对日渐委顿的生命状态进行疗救的姿态,阐发了向自然、自由回归的渴望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促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重新审视,让"自然"成为生存伦理的重要参照和文学观念革新的重要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作家。黑人女作家的独特身份及其生存体验,使得她对黑人女性的命运投入更深入的思考。论文对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母亲形象作较为系统的梳理,从整体上解读三种黑人母亲形象,并分析她们生命中呈现迷失、抗争、引导不同风貌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3.
王桂丽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29-30,33
生命意识是有了人类之后就开始思考的主要人生问题,它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中国先秦的儒家美学中包孕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儒家美学从"天道"本体论出发,体现出了"重生"的生命意识,但自然生命在儒家美学中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以"礼"和"仁"的道德原则为本体,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关之本,体现出浓郁的伦理道德主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京派女作家凌叔华、林徽因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派是上世纪30年代自觉追求文学的艺术性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中两位女作家凌叔华和林徽因对这个流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本文以这两位女作家的小说为例,从结构、视角、意境方面分析其叙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昂、方方两位女作家创作的杀夫题材的小说,以女性视角审视了女性的杀夫行为,揭示了中国传统的性别差异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与精神的扼杀。小说中两位女性形象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但表达了两位作者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思考,窥视了两性之间的激烈对抗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长河     
[简评]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激荡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强者的人生态度,读出了一颗鲜红的赤子之心。是啊,我们不正应该去直面生命中的鲜血和泪水吗?不是应该像作者那样去追逐生命长河里那“飞溅的浪花”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作家张抗抗在谈到女作家的创作时说:女人从来用自己的心写作。那也许是最自然,最自由的写作动机与境界,女人的心灵是一块奇妙的再生之地,生命、希望、力量还有她自己。女人与女人,既可以从当代女作家的小说中窥探当代女人的生活,也可以从当代女作家笔下的当代女人生活来发现女作家自己。  相似文献   

18.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百校实验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短小精湛、富含生命哲理的散文。本文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通过生活中的三个小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一经问世即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然而极少有深究<荆棘鸟>和<飘>这两部经典之作内在的相似性.本文从两部作品表现出的宗教意识的淡化、女性意识的成长和移民本土化意识强化三个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何以被冠名为澳大利亚的<飘>,表达了两位女作家在宗教、性别和移民问题上的思考,使读者摆脱浪漫爱情小说的框架,从而对这两部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金明  徐丹 《英语广场》2023,(16):52-56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存的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恩惠》,帮助读者理解莫里森关于建立男女关系更加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