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扰着每一位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学困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其成长,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相似文献   

2.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学生往往成为班主任关注的对象,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会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抓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但只有一片热情和耐心是不够的,需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本文结合自己的体会,对此问题作一初探,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一、巧设机遇,掌握实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王立 《天津教育》2014,(15):120-121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道:“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须正确认识他们,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为使“学困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发现每个学期班级中都会有一两名"问题学生",学习中,他们是学困生,成绩令人失望;常规管理中,他们是绊脚石;安全教育中,他们是不定时炸弹;……总之,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会让我们大动肝火,甚至需要对他们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呢?我想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问题学生"一定能有不  相似文献   

9.
朱丽丹 《时代教育》2007,(10Z):89-89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七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想起自己所教过的学生,还是那些“学困生”给我的印象最深。因此,他们都占据过我的心灵。我在他们身上花费的时问最多,倾注的爱心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加强德育的过程中,最难转变的是“学困生”。因这些“学困生”不但文化基础差,纪律差,而且德育观念也差。怎样才能较好地转化他们,提高他们的德育素质呢?几年来,我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了法制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法制报刊上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新道德观念“学困生”不仅文化基础差,纪律差,往往法制观念也差。要想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必须“三管齐下”,特别是要加强法制教育,才能标本兼治,彻底转化。1995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刚接任班主任的高二(1)班有6人打了群架,其中有2人当…  相似文献   

13.
黄文亮 《考试周刊》2012,(75):180-180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道:“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偏偏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这种极大的效果反差强烈地警戒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们必须正视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用我们满腔的爱唤醒他们,激励他们,用感情、责任激励他们,让这些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如沐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十余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特别关注这些“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对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也作了尝试和探索。一、形成原因(一)叛逆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数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辈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呵护,稍有错误换来的就是一顿暴打,时间长了,他们都绝望了,也产生了“抗体”。久而久之,他们对父母甚至对周边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往东.他们就偏往西,你说好,他们绝对说坏,你越说,他就越烦;你越打,他就越硬,长此以往,慢慢地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无法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果不及时地给予足够的关心,令他们感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就可能彻底地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会把这种怨恨的心理报复到同学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谁不想建设一个具有共同奋斗目标,又积极向上,充满竞争又处处体现合作的高素质的班集体呢?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我挖掘到了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原因之一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由于他们受不同家庭的文化熏陶,情感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以及遗传基因的因素,各自对知识的理解有快有慢。作为班主任没有理由让学困生成为教育的“弃儿”,多年来我一直探究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实践告诉我,要当好班主任的秘诀是——学困生一个都不能丢。怎样做才能一个不能丢呢?我仅就这方面的做法愿和同仁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但职校学困生相对较多。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特别关爱学困生,正确认识学困生,有针对性地教育学困生,让他们在爱的怀抱健康成长。本文为此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并提出关爱学困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纷繁冗杂,如果抓不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常抓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觉得更新观念,重视学困生,关心学困生,研究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术业有专攻”,从而使班级整体优势发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点之一。那么,我们如何转化学困生,促使班级整体优势发展呢?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最头疼的事。什么是学困生?他们的表现及成因,如何转化学因生?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所以对“学困生”不能一言以蔽之,要具体分析,要辩证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下面,我就针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成因1.逆反心理型  相似文献   

19.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我深深体会到:要立足于爱,着眼于帮。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我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感受着学生们身心的飞速变化。在工作中,我时常要面对学生那些让我措手不及的错误。我不得不承认,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小”字来概括了。作为班主任,我得好好审视他们,研究他们,用“心”面对他们的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