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当记者的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被采访单位给记者送礼、塞“红包”等现蒙屡见不鲜。我认为,借采访之机捞取好处是对记者这个神圣职业的玷污,是一种腐败现象。如果不从我做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对新闻单位的侵蚀,就会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恶果,损害新闻记者在社会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我还在一个小站当检车员,因为发表了几篇小散文,段党办就给了我一个去学新闻写作的机会。在那次学习会上,我问上课的老师,记者和特约记者谁大?老师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某报一位特约记者去采访人大会议,被工作人员拦住。这位特约记者拿出证件,工作人员犯难道‘特约记者是个啥东西?’,随后又认为特约记者一定比记者大,因为有一个‘特’字。其实呀!……”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成为一名记者,那怕是特约记者也好!十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被某报聘为特约记者,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其实,从十年前我开始给党报党刊写新闻开始,就以记者自居了。不…  相似文献   

3.
这个世界繁 忙而有序。繁忙自 不必说,“有序” 二字则是让我们 在自己职业的位 置上恪尽已责。带 着这份最直白、最 朴素的“操守”,有人必须清早起来去当清洁工,有人一辈子要站在讲台不求投桃报李只求烛光燃尽,有人拿起手术刀伴着汗水和血腥将他人的痛苦割断……而我也是带着这份“操守”当上了记者。 当上记者是幸运,以致于我竟想出了这样的算式;记者的幸福≥工作—辛苦。这职业给我太多的机遇。有时我想,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军事记者》2001,(6):24-25
●军事记者编辑部 ●总第138期● 刊头题字 黄建峰 ●2001年第6期不是记者说记者马勇我不是记者,但从当顾问、到离休后撰写革命回忆录和经常写点小稿件,见报豆腐块后,就有不少同志送我个美称:马记者。我不是记者,但对记者的艰辛和不怕流血牺牲,从抗日战争年代的晋察冀边区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冀晋日报记者们报道的八路军和抗日群众,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的英雄事迹,我就对战地记者产生了崇敬,特别对新华社战绩报道的署名记者,尤为敬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上对记者有不少评说:记者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抱娃娃。记者不为民作…  相似文献   

5.
女记者:我的梦想与骄傲韩小蕙尽管我已出的5部书全部是文学作品,然而在公众场合,每当我被介绍为“女作家”时,我总是更愿意说:“我是记者和编辑。”这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同时以它为自豪。我一点儿也不认为记者低于作家,新闻界低于文学界。人的高下,可以...  相似文献   

6.
刘畅 《青年记者》2012,(10):30-32
几年前,我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批评了一些媒体关于农民工阿星杀人事件的报道(《忽视平衡意味着忽视社会责任——阿星事件一些媒体报道反思》),随后,我也看到了相关记者所写的采写经过介绍,感觉到有些职业原则、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讨论与思考. 其实,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了一种新闻报道“采访手记化”的倾向,突出的表现,是记者的个人情感、评论充当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多有情绪表达和议论,而不再将客观事实不动声色地描述给公众.  相似文献   

7.
我从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开始,当党报通讯员30年,又当编辑记者十几年,所见到的记者可谓多矣,不少的记者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他们谦虚文明的风度,公正无私的胸怀,朴素无瑕的生活作风等等,都是值得称道和学习的,但是也的确有些记者不拘小节,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这不光是有损个人的形象和尊严,也损害了他所在的单位的形象和尊严.因此,作为一名记者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谨慎,千万不可放荡.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9.
记者,总是在对轰轰烈烈的社会“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而社会对记者的评说则不被人注意。有些被采访对象跟我无数次聊过记者,褒扬已印象不深,但对记者的贬斥和反感却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说句实在话,这几年新闻战线就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等问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而且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目前仍有少数  相似文献   

10.
老白上的是延安大学,后在延安当了几年记者。老白觉得自己很有能量,必须到省城发展。1994年,老白辞了工作,只身到了西安。凭着他的文字功底和过去当记者的经验,老白很快就在省级一家报社谋到了职位,成了“文化打工者”中的一员。老白是那种有血性、有棱角的记者,常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为此给自已惹下了不少麻烦。年前的一天清晨,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老白来电求救:“快下楼,我在太白路水文巷口,市容人员把人打了,现在把我也粘住了……”我脸都没洗,抓起大衣,连鞋带也来不及系就冲出了门。当我气喘吁吁赶到出事点时,老白正被人团团围住,连记者证也被收缴了。老白见我到来,就像见到了救星,他拨开那些人,指着我说:“这是三秦报的记者,她也是来采访的。”经询问才得知,老白上班路过此地,见四五个市容人员正在对两个农民拳打脚踢,其中一农民被打得嘴流鲜血。老白自恃是记者,除大喝一声“不能打人”外,还上前阻拦,最不可原谅的是,他还骂了一句“黑狗子!”市容人员当然跟他没完。最后我们不得不一起到他们报社,总编出面才平息了这件事。老白保持了陕北人那种纯朴、好客、真诚待人的性格,家里常是高朋满座,从陕北来的亲戚、朋友、同学一拨拨的,经常是这拨还没走,那...  相似文献   

11.
蒋剑翔 《今传媒》2005,(2):62-63
我总以为记者这个行当是一个尴尬的职业,有人看重你你就神气,没人理睬你你就窝囊。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某些人对记者太看重了,也同样令记者感到窝囊,而且是刻骨铭心的窝囊。比如,在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记者被当作了某些领导、某些政绩造势的“门面”。别的不说,就拿一度被媒体炒  相似文献   

12.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13.
情绪本无价人生著文章──从梁衡散文选《只求新去处》说开去齐风如果说记者只是他曾经的职业,那么文学则成了他通往人生的最后法门,而在他日渐深入的文学探寻中,竟愈来愈显示出对过去职业的热切眷恋—“我要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它给了我到处跑的两条腿,又给了我观察事...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推出一组“母与女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是在人民日报社当记者的母亲和我这个人民出版社做编辑的女儿.《新闻爱好者》杂志的同行赁着职业和敏感立即来信约我写写母女两代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与情结”.说到贡献,让我颇为惶恐,因为我的工作年限虽不短,但作为职业编辑的资历却不算太长,实在没什么业绩好写,至于母亲,确是无愧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为在人民日报工作40多年的高级记者,她在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有关她的文章,她自己和别人都已写过不少,似乎也用不着我来写.  相似文献   

15.
我从小就对记者这个职业充满着无限神往,总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今,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基层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后,才深切体会到自己肩上的一种社会责任。翻开我国的新闻史,在新闻战线上,曾涌现过无数风云人物,远些的有范长江、邵飘萍,近些的有穆青、范敬宜等,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经历各异,但是他们都忠实地践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誓言,客观、公正、及时地把新闻事件传递给人民群众。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个别记者玷污“记者”这个光荣的职业,以稿谋私,敲诈勒索,歪曲事实,招致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相似文献   

16.
我 过去长期当记者 ,写过无数稿件 ,其中“内参”约占五分之二。从当记者起 ,我就把采写“内参”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回忆自己从事“内参”报道的经历 ,32年前周恩来总理给我上的一堂“内参”课 ,使我终生难忘。一份“内参”改成特急函1970年8月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一个友好邻国的乒乓球队来华比赛和访问。8月16日 ,两国球队就比赛事宜进行了会谈。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计划和想法 ,会谈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在此同时 ,还有个别中国运动员说了一些不尊重对方的话 ,双方关系不太融洽。8月18日就要比赛了。如果双方关系不…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不仅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军事家的胆略,而且还很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质——不畏强暴,不怕艰辛,勇于迎风击浪,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这不论在昔日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今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轻松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用“家庭当旅馆,孩子不认爹”来形容记者奔波不定的生活,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任(解放军报)驻第二炮兵记者的10多年间,平均每年下部队采访都在7个月以上。下一次部队…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19.
艰难之旅的记忆──我的记者生活片断陈金松记者的职业充满风险,记者的工作充满艰辛.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称职的军事记者,应该有一种特殊的职业素养──不畏强暴,不怕艰辛,踩着困难和艰险前进。在许多人眼里,记者是个神圣的职业,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有人...  相似文献   

20.
郑鸣 《新闻传播》2005,(12):23-25
使我确定人生目标的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的3年苦读,从那时起,我知道我的一生最明智和最幸福的选择就是做一名职业记者。我的兴趣、志向、追求和理想完全可以在努力做一名对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的职业记者的奋斗中得到完全体现。记得同样是职业记者的母亲曾找来一篇文章给我读,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德文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