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曾在深圳市华富小学上阅读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较长的课,于老师删繁就简,长短教。他抓住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今在教育界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研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如何使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小学语文学科,还是很值得大家探讨研究的。本案例试图从操作层面来解读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的情感认知联系,而后出示一个填空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泪珠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往事一点一点地浮上…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把握策略的引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这里的“尤其”充分反映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运用整体把握文章的策略呢?于永正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教学范例。他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课始 ,紧紧地抓住“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 ,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句催人泪下而又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反复朗读 ;然后 ,在学完“谈《水浒传…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有效地“读”,读出“语文味”,是引导学生“潜心会本文”,砥砺语言文字,形成敏锐语感的佳径。一、“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读出强烈的情感体验“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阅读,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火花,潜泻着的情感激流,并以此促进认识的深化,对语言文字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如  相似文献   

5.
记得幼年时伯父教我学写字,第一个字便是“人”字。我手上拿一根柴棒,不会写,在地上乱戳。伯父说:"这样写,这样写……"人"字学会了,又学别的字。伯父总是这样和蔼地教我识字。 伯父是一个不会恼怒、矮墩墩的老人。那时候村上没有学校,伯父会读《三字经》、《论语》,是三里以内惟一的识字人。年关有人央他写对联,小孩子得了病也有人找他问个单方……他从不出外做生意,老是在家种地。我每天到他屋里去耍,夏天他让我吃瓜果,冬天他给我笼火烤……晚上我跟他睡,他给我讲许多读书人中状元的故事。时间长了,门前我那一帮子赤身子伙…  相似文献   

6.
妈妈说,今天让我给伯父摘茶,我点点头。有几年没帮伯父摘茶,我已记不清了,但只记得已很久。以前,伯父家的茶都是我和姐姐摘的,自从姐姐走后,我便不再摘了。这天,我卖力地摘着;篓里的茶也慢慢地变多,我看了看伯父的篓子得意地笑了。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摘的加起来,还抵不上伯父摘的茶。往往到了最后怕丢面子,便将我们篓子里的茶往伯父篓子里一倒,说这茶我们三人平分。而伯父也总是慈爱地看着我们笑……可如今呢?我终于发现我确实长大了,现在即使有两个伯父也摘不过我,但我总觉得我把一件东西给丢了,找都找不到了。晚上,我在伯父家拘束地吃完…  相似文献   

7.
一、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我对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几件事的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生活的点滴回  相似文献   

8.
黎明 《老年教育》2010,(10):35-35
今年春,我回家探亲时,伯父突惠脑溢血。在抢救期间,我们兄弟姊妹轮流守护着他。夜深人静,看着伯父沉沉睡去,我一个人在医院的走廊里踱步,想着伯父悲苦的一生,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小语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相似文献   

10.
《同学》2003,(6)
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慕名来找我。她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我伯父单身一人,他的财产约有10万元,换成现金和宝石,保存在银行的金库里。然后他把钥匙给我,留下遗嘱,死后将遗产留给我。上个月,我伯父病故,我到银行去取遗产,金库中只放着个信封。”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慕名来找我。她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我伯父单身一人,他的财产约有10万元,换成现金和宝石,保存在银行的金库里。然后他把钥匙留给我,留下遗嘱,死后将遗产留给我。上个月,我伯父病故,我到银行去取遗产,金库中只放着个信封。”说着,她从手提包中拿出那个信封。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信封。上面贴着两枚陈旧的邮票,没有收信人的姓名、地址。我把信封拿到窗前明亮处对着光线照看,一无所获。我沉思片刻,问道:“你伯父有什么特别的嗜好或古怪的性格吗?”“我不太了解,只记得伯父他喜欢读推理小说。”“原来如此,小姐,请放心,你的…  相似文献   

12.
我读初中时很喜欢小虎队,也就在那时,同父亲失散多年的伯父突然从台湾回到大陆,找到了我们。令我感到诧异的是,伯父竟然是小虎队成员苏有朋的数学老师。因为我长得和吴奇隆很像,伯父认为我可以成为小虎队的一员。这些戏剧性的人生际遇,似乎也编排好了我接下来的人生路。一次,伯父跟我说:“如果你想成为小虎队那样的明星,就应该成为像乖乖虎苏有朋那样的人,因为他的能力出众,任何一方面拿出去都是出类拔萃的。”从  相似文献   

13.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14.
跑步上学     
“谁跑赢了,谁第一个跑到学校,谁就去上学!”这是50几年前我的奶奶对我的爸爸和我的伯父说的一句话,给予了看似很公正的裁决。我的奶奶有三个儿子,我的大伯父因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家政策可以照顾一个弟弟读书,可是他有两个弟弟读书,一个是我的二伯父,一个是我爸爸。奶奶不想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的课文。文章虽篇幅较长,但条理清楚,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课文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云霞在全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中,教的课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为一等奖。 李老师在教学这课时,采用了导学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理清思路。首先李老师从检查预习入手,引导学生找出并批注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  相似文献   

17.
盲伯父领养了4岁的我我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红旗行政村,4岁时,妈妈就因患乳腺癌去了另一个世界。妈妈的去世对爸爸的打击很大,他患上了偶尔神志不清的毛病。不久,爸爸向爷爷、奶奶和伯父提出要离家外出,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妈妈活着时,爷爷、奶奶和伯父就非常疼爱我,他们见我已失去妈妈,更不希望我失去爸爸;当时我爷爷、奶奶的年纪都大了,身体都有毛病,而伯父自己又是个全盲的人,可爸爸最后还是离家出走了。那天,爷爷、奶奶又大哭了一场,伯父怀抱幼小的我也连连唉声叹气……一年后,爸爸出人意料又回到了家里,爷爷、奶奶和伯父都…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位年轻的妇女慕名来找杰克探长。她对探长说了这样一件事:"我伯父单身一人,他的财产约有10万元,保存在银行的金库里。他把钥匙交给我,并  相似文献   

19.
放飞燕隼     
我是出了名的"小馋猫"。一天,伯父打电话来,神秘地说:"周末到我家吃好东西,你们肯定没吃过。"伯父的话吊足了我的胃口。 终于熬到了周末,我们来到伯父家。一进门我就"开门见山地问:"伯父,到底有啥好吃的?"伯父笑眯眯地指着一个铁笼子说:"这是山珍,一般人很难吃得到!"我走近一看,只见铁笼子里关  相似文献   

20.
正病文呈现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李聪聪我是个独生女,父母的爱一滴不漏地全浇灌在了我身上,所以我时常耍些小脾气,从未考虑过别人的感受,特别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父亲。(开篇没把握好主体对象。)父亲是一个细心的人,特别是在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上。每当父亲有事要出门,他总担心我回家后找不到他,所以就主动在鞋架上留下一张便条,写清楚他去做什么了,好让我知道,不让我着急。(对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