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在参考.心理干预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探讨了心理干预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采用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采用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专家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特别是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分数较低,文化底蕴较薄弱等先天条件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在校学习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自卑、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肯定自我、接纳自我,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心智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钱骏 《科教文汇》2016,(4):146-147
本文笔者针对职校生目前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如消极自卑、浮躁焦虑、畏惧艰苦等进行分析,深层次剖析心理问题背后存在的心理矛盾,然后从职业学校教育者角度出发提出积极心理教育策略,促进学生顺畅就业。  相似文献   

6.
心理问题是学生品德问题的根源,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发学生心理问题。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尤其班主任,更要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问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倪辉 《科教文汇》2013,(2):171-172
特殊教育院校存在学生残疾类别多,学生生理、心理不同,对问题理解认知千差万别,给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抓住残疾学生特点,通过公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史占格 《科教文汇》2007,(9Z):109-109
本文针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如嫉妒、任性、孤僻、逆返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采用心理普测、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等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行为,促成学生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9.
丁妹修  陈芳  曲建民 《科教文汇》2010,(26):193-194
本文从中学生心理现状入手,着重对心理问题的表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特殊教育院校存在学生残疾类别多,学生生理、心理不同,对问题理解认知千差万别,给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抓住残疾学生特点,通过公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刘聪  吴玲琴 《百科知识》2023,(30):43-45
<正>根据2018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望:调研证据》,全国约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分为外源性心理问题和内源性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社会支持系统因素、学校因素和其他因素四类。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扩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广度、拓展高校校园文化浸润深度、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行动温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陈素霞 《今日科苑》2007,(22):272-272
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非但没能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而且在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的心理,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隐患。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出现问题根源入手,讨论了在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所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阐明了心理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生大多数存在成长性的、适应性的心理问题,为了这些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妥善解决,需要实施科学的、存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本文将以沙盘疗法在中职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特殊院校的残疾大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容易导致各种特殊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需要在普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实施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目标、内容,构建有效工作机制,作为同类院校理论参考的范本,以提高国内特殊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疏导心理、塑造人格、纾解压力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方式。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职学生要面对来自成长、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极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急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施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及时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就如何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有些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敌对情绪等症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化、形式化,专业心理教师匮乏,较难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朋辈心理辅导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补充。该文对民办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陶昱 《知识窗》2010,(5X):36-37
对于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文化修养偏弱的艺术类院校学生,班主任更要注意教育方式,要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学生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大学生的心理相对脆弱,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生的人数众多,实施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显然不现实,团体辅导的方式能够基于共同的心理问题同时对多个成员进行辅导,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教师、班级管理者和思想教育者三重角色的统一,也是时学生进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文章针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总结了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