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境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总量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事实上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在一段时期内也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着手,分析了我国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我国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实现我国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俄边境贸易中结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织部分,回望过去,中国与俄罗斯已从建立对话机制发展到开展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伴随中国-俄罗斯贸易区的成长存在着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而边境贸易中的结算问题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我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边贸结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改进和完善银行结算渠道,推进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繁荣,文章以南宁市S城区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落后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薄弱、经济欠发达财政投入不足、政策立法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民族教育立法的步伐等解决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海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海外投资在外国和地区,尤其是在政治局势极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政治风险日益严重,海外投资利益的损失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文章试图分析在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时注意的问题,以期在法学理论上完善这一法律制度,并为将来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边境贸易是沿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东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一些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趋势,这成了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瓶颈。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其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全面发展边境贸易,从而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开展边境贸易的重要性和对策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了边境贸易的重大意义,发展边境贸易的客观必然性,发展边境贸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进出口产品的现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进出口贸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向蒙古等国出口的商品、境外投资难度不断加大,使边境贸易经济合作的脚步滞留不前;物流设施不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等。提出了内蒙古应不断加强边贸企业的管理,支持和鼓励边境贸易企业做大、完善基础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交通运输规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财政立法的现状着手.指出了法律总体层次较低、现行财政立法体制的主体不合理、税收立法的缺憾、地方财政立法的滞后,并提出了提升财政立法层次、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分税制完善财政体制立法;合理分权、改革和完善税收立法体制等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调控和监管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而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现状却存在着立法分散、法律层次较低、监管部门多头、监管体系落后等诸多不足和缺陷,阻碍电子商务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通过统一企业市场准入法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的监管和审批、建立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二元监管机制等改进措施,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斌 《科教文汇》2009,(3):220-220
立法完善是军民融合武发展法制保障的重要前提,包括立法的数量和立法的质量两个方面。立法的数量涉及立法的内容和范围等,确保“有法可依”;立法的质量包括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等,实现“良法治理”。  相似文献   

11.
边境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歌  孔钦钦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4,36(6):1107-1116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境旅游的发展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稳定、促进国家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边境旅游业迅速发展,有关边境旅游的学术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文献的综述。但是,这些综述多集中在国内边境旅游方面,很少关注到国外边境旅游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界对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综合理解。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边境旅游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边境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综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基础理论研究;②边境旅游需求研究;③边境旅游供给研究;④边境旅游综合效应研究;⑤边境旅游管理与调控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发现: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边境旅游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有鉴于此,国内边境旅游研究应立足国家需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边境旅游的基础理论体系,拓展研究领域,深化边境旅游政策体系研究,采取多学科综合方法,推进边境旅游研究定量化,并依托边境重点旅游口岸,进行典型案例模式研究,强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2.
边境贸易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郑伟  付梅臣  丁茜 《资源科学》2018,40(4):729-736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对于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绥芬河为典型案例,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时间和空间耦合角度分析边境贸易快速发展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边境贸易发展早期建设用地主要解释因素为固定资产投资,后期由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工业生产总值占主导作用;2000年之前自然地理因子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后则是离对外贸易区距离、离边境线距离等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逐渐加强。进行边境城市绥芬河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分析,既能丰富边境城市研究,也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楚仁  王松  陈瑾 《科研管理》2019,40(8):43-52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谋发展"是中国推进开放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鲜有文献专门考察贸易通过制度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各城市为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构造城市出口制度密集度指标以衡量世界市场对城市的制度需求,接着本文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出口制度密集度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对外贸易带来的外部制度需求会通过促使城市制度改进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并且,本土公司的一般贸易在贸易通过制度渠道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志娜 《科学学研究》2020,38(9):1587-1596
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是中国外贸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控制其他传统变量的情况下,重点研究了区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3~2017年数据和省级空间面板模型对其进行实证评估。结论显示,一省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不仅受到本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相邻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表现为本地区的产业转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相邻地区的产业转入对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的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相邻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有助于提升本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  相似文献   

15.
邓光耀  陈荟荟 《资源科学》2022,44(5):1036-1050
了解中国区域间产业隐含能消耗转移状况及空间影响因素,对促进地区产业节能及平衡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立足增加值视角,构建中国省间多产业贸易流通价值链模型,测算各省隐含能和增加值贸易,并选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地理距离等因素在时空上对各省国内传统、简单及复杂贸易价值链隐含能消耗总量的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①多数省份在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上的隐含能占比最高,其次是出口产品,接着是国内三大贸易价值链上的隐含能占比,而跨区满足本地最终产品需求的隐含能占比最小。②多数区域都在扩张区域间及出口贸易规模。东北及三大沿海地区总体隐含能产值上升;两河中游地区经价值链获取增加值的成本更高;西南、西北两地在大部分路径的隐含能成本增加。③三大价值链隐含能转移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多处于隐含能转移量高位;西北地区常处于隐含能转移量低位;其他区域转移量适中。④较2012年,2015年经济发展水平对多数省份在国内三大价值链上的隐含能总消耗量的影响转为负向;科技发展水平转为仅对西南、西北地区呈正效应;产业转移与地理距离对各省的正向作用减小。本文结果对探究各区域产业隐含能流通状况、跨区贸易隐含能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5种模式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从物流成本、物流速度和物流可靠性等方面比较了各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不同交易方向、不同交易模式和不同交易品类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策略,以期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主体选择合适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资源特征评价及其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达2.2万km的陆地边境沿线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文中简称《标准(GB/T18972-2003)》),梳理了我国9省(自治区)的136个陆地边境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单体;统计分析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总结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5大特征,分别为数量繁多、体量较大,类型丰富、组合度好,特色鲜明、垄断性高,神秘神圣、有庄严感,整体连续、线性明显;进行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边境县域内共有61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和237处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最后提出了我国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和不同质量等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依托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注重茶产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兴茶,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对于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服务“三农”,稳定边疆,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开展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考虑发达国家拟开征碳关税,将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研究低碳经济发展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融合推进,促进外贸发展低碳化很有必要.在分析江西外贸发展中的高碳化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与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融合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泳兴 《科技与管理》2009,11(5):18-20,29
民族贸易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商贸形式,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西部民族地区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互动影响入手,针对如何协调民族贸易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