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考点导析三角函数与代数、几何知识密切相关,它是研究其它各部分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考生复习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高考中这部分内容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角函数的反三角运算,最大最小值问题以及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内容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能否利用图象直观表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问题,直接影响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及深化,因此在学习中有必要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一、常见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及分析以反应mA(g) nB(g)qC(g) pD(g);ΔH为例1.v-t图(速率-时间)图,如图1~图14所示2.α-t图(转化率-时间图)如图15-图20所示.3.v-T(速率-温度)图,如图21~图22所示4.图象的分析方法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图象,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利用图象考查简谐运动的特点和波传播的空间关系,要想解决这一类问题,就需要通过对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分析,找到波长、周期及超前滞后的关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振动与波的相关问题.一、根据波动图象确定某一质点的振动情况【例1】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甲所示,若从此刻开始计时,  相似文献   

4.
1993年以来,高考试题中三角部分所占分值在18见左右,涉及的内容及难度也比较好地体现并贴近教材及考纲的要求,这对三角部分的复习是很有启迪的.那么如何把握考纲、立足三基、组织好三角部分的复习呢?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就三角复习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提供以下建议.1重视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1图象这一部分的复习涉及到三个方面,即作图、识图、用图.1.1.1作国.重点应熟练掌握y—Asin(x+)图象的作法以及相应的变化规律,但也不能忽略正、余切函数的图象,这往往是学生薄弱的方面.例1作出函数y=-(-π,π)的图象.其图象…  相似文献   

5.
三角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难度不高.近几年来,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命题有一些变化——降低了对三角变换的要求,加强了对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及三角函数与其他知识(如解斜三角形、平面向量)综合的考查,更强调了三角函数的工具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分析近三年的各地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对电磁感应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电磁感应与其他知识相综合的考查上,这一点在理综试卷中显得尤为明显.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而在实验题中出现的少.试题的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容易题和高档题出现的也很少.另外涉及动生电动势的考题比涉及感生电动势的要多.与其他知识综合方面,主要与电路知识、力学知识、能量知识和图象知识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7.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初等函数之一,它的定义和性质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和规律性,它和代数、几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研究其他数学知识的工具,在实际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性质(包括单调性、最值、周期性和对称性等)和图象变换(平移、伸缩变换等)是高考的热点,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这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多、广,特别是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倍角公式、和差角公式以及正余弦定理的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另外,三角函数与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等知识的综合渗透命题是近年来对这部分内容考查的一个亮点.复习时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图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结构电磁感应交流发电机 交流电交流电的概念正弦交流 电的瞬时值e=εmsinωt交流电的有效值、周期、频率变压器 变压器的原理电压、电流的变比关系远距离送电振荡电路 电磁振荡电磁振荡的描述阻尼振荡和无阻尼振荡电磁振荡的周期T=2π LC电磁振荡的频率f=12πLC  从上述知识结构图可以看出 :交流电、电磁振荡两部分知识在电磁学知识中 ,同根同源 ,都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的、重要的应用 .高考试题中既有对这部分知识的单独考查 ,也有与电场、力学知识的综合考查 .二、知识要点与考点分析1 .交流电1 .1 .交流电的产生及…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60-62
解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部分;而且这部分内容往往易于和其他知识相结合,特别是和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知识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把握解三角形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总结在解题中体现的函数、方程、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变得非常重要.高考题型是考查知识点为主,所以对于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越来越多,更需要我们平时在做题中加以积累,总结题型、方法,遇到问题才能驾轻就熟,处理问题才能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通过图象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象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欧姆定律部分涉及的问题多、方法活,我们如何有效的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呢?下面选取几种典型分析.例1如图1甲所示,当开关S从2转换到点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1乙所示,由图1甲和图1乙中的信息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目前工科类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着不足,论述了开设机械设计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并针对这门课程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0):50-54
1一.图、选1择表题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衍射现象。B.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C.该图表示的情况显示波源正在向着A点方向移动。率最D低.。观察者在图中的A点接收到的机械波频2.细长轻绳的下端拴一小球构成单摆(图2),在悬点正下方21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现将单摆向左方拉开一小角度后无初速释放,对于其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摆球往返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的单摆周期小。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  相似文献   

13.
一、选择题1.关于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波长范围是1.70mm-17.0mB.同一频率的声波在金属里传播的波长比空气里要长C.敲响一音叉,使音叉缓慢旋转,听其声音,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D.在空房子里讲话,余音缭绕,这是声波多次反射所致,称为交混回响2.下列方法可使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的是A.使单摆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2倍B.使单摆的摆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C.将单摆由地面放到离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1倍的地方D.将单摆的质量减为原来的1/2倍3.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设t1时刻振子不在平衡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到t2时…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线的张力和重力的合力B.摆球运动过程中通过轨迹上的同一点,加速度是不变的C.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2D..摆某球一经质过点平所衡受位的置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判定质点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3D..公简谐路运上动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t=…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 P为0.2m的Q点( )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各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正确答案) 1.关于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A.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作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  相似文献   

18.
逛街日记     
水银是有毒的。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要用手堵管口,并浸入水银中,这样整个手指就有水银,可能损害人员的健康。我对托里拆利实验进行了改进,只要操作细心,手是不会沾上水银的。  相似文献   

19.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难以适应当前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针对该问题,分析并探讨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大作业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以期通过大作业改革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无意识理论与机械反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较之机械反映论更接近真理,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多年来视之为绝对 真理的机械反映论忽视了人类的头脑不是镜子,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一个有先在结构的、功能完备的活的有机组 织,它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外界事物。机械反映论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批判是苍白无力的,缺 乏从包括生物进化史、人类进化史、社会发展史和个体发育史在内的多角度观察人的广阔视野。而用反映论的认识论 或者说用唯物主义的认知心理学去“改造”弗洛伊德的情感、欲望心理学,用浅层心理学去“改造”深层心理学,用 非动力心理学去“改造”动力心理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