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2.
1.动能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合=△Ek。  相似文献   

3.
申探禄 《物理教师》2003,24(1):60-61
1 关于动量定理的推论动量定理的内容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I =Δp .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分别为I1和I2 ,动量的变化分别为Δp1和Δp2 ,则由I1=Δp1、I2 =Δp2 可推得 :I2 -I1=Δp2 -Δp1,意即物体在两次不同运动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之差等于其两次动量的变化之差 .2 关于动能定理的推论动能定理的内容是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数学表达式是 :W =ΔEk.如果某物体先后在两次不同运动过程中合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分别为W1和W2 ,动能的变…  相似文献   

4.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这叫做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这叫做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均可适用于单个物体,那它们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是否适用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一、合外力做的功由动能定理:W合=EK2-EK1,若W合>0,则EK2>EK1;若W合<0,则EK2相似文献   

6.
一、动能定理的表述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的合外力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包括重力).表达式为W=ΔEK动能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际应用时,后一种表述比较好操作.不必求合力,特别是在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受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系统,如果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那么系统所受的冲量合为零,即系统的动量守恒.然而合外力为零,外力对物体系所做的总功却不一定为零.明确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判断系统的动量,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的问题. 例1 如图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物体,B是够长,A、B间有摩擦.现用等大、反向的恒力F1和F2分别拉物体A、B,使得A、B相  相似文献   

8.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或物体系,外力对该物体或系统的一个做功过程.其内容为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W=△E_K.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表示通过外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动能.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表示物体通过克服外力做功将其动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学生中应用动能定理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功和能的关系为:“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改变,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即W=ΔE”.但公式W=ΔE解题并不方便,因为不清楚到底什么力做功等于物体什么能量的改变.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功和能的详细情况,下面我们对各个力的功能关系详加分析.一、引起动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即W合=ΔEk.并且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小.二、引起势能改变的力做功情况1·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即WG=-ΔEP.并且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  相似文献   

10.
<正>功和能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基础物理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量的转化过程可以用力的做功过程进行度量。下面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能量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功在这些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度量作用。一、动能变化中的合外力做功在动能定理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如果做功,那么物体的动能改变,即W=Ek-Ek0。在动能定理中,初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动能不同,这部分减少或者增加的动能实际上是和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了相互转化,而衡量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各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请选出正确答案) 1.关于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C.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目前工科类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着不足,论述了开设机械设计学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并针对这门课程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郭铨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0):50-54
1一.图、选1择表题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O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的圆表示波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的是衍射现象。B.该图表示的是多普勒效应。C.该图表示的情况显示波源正在向着A点方向移动。率最D低.。观察者在图中的A点接收到的机械波频2.细长轻绳的下端拴一小球构成单摆(图2),在悬点正下方21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现将单摆向左方拉开一小角度后无初速释放,对于其后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摆球往返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的单摆周期小。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关于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波长范围是1.70mm-17.0mB.同一频率的声波在金属里传播的波长比空气里要长C.敲响一音叉,使音叉缓慢旋转,听其声音,这是声波的衍射现象D.在空房子里讲话,余音缭绕,这是声波多次反射所致,称为交混回响2.下列方法可使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的是A.使单摆的振幅增大为原来的2倍B.使单摆的摆长增大为原来的2倍C.将单摆由地面放到离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1倍的地方D.将单摆的质量减为原来的1/2倍3.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设t1时刻振子不在平衡位置,经过一段时间到t2时…  相似文献   

15.
The teaching of design to engineering students is a much discussed topic. Professor Timoney is of the opinion that a really good designer cannot be produced by teaching—good designers have natural talent, like good artists or good musicians. The best that can be done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s to identify those students with talent for design and help them to acquire useful technique in synthesis as well as science-based technology. A part-time postgraduate design course for industrial-based graduates is described and its role and func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摆球运动的回复力是摆线的张力和重力的合力B.摆球运动过程中通过轨迹上的同一点,加速度是不变的C.摆球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2D..摆某球一经质过点平所衡受位的置时,加速度为零合外力与位移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判定质点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3D..公简谐路运上动匀速行驶的货车受一扰动,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上下振动但不脱离底板。一段时间内货物在竖直方向的振动可视为简谐运动,周期为T。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以某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即t=…  相似文献   

17.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一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频率为2.5Hz.在t=0时刻,P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距 P为0.2m的Q点( )  相似文献   

18.
吴俊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2):13-16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运动形式,它综合了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等知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这部分内容还是学好交变电流、电磁波、光波等内容的前提。在高考中命题频率最高的知识有:波的图象、振动图象、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单摆的周期等。这部分试题信息量大、综合度高,应用性强,下面结合近年高考题帮助同学们总体复习。1掌握简谐振动过程中的回复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振例动图1象(,2由00此2可年知广东综合)图为一弹簧振子A.在t1时刻,振子的动能最大,所受的弹性力最…  相似文献   

19.
20.
多专业协同科研训练 培养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山大学光信息实验室条件,结合光信息专业特点,搭建本科生科研训练平台,尝试多专业协同科研训练和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介绍了多专业协同科研训练过程中,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合理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紧密有效的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提高了学生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