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印度电影也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民族叙事方式与现代影视技术及理念相结合、对普罗大众的人文观照、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巧妙地提升了印度的国家形象等等,都是印度电影获得票房和口碑双赢的重要原因。其中,反映女性问题的印度电影备受瞩目,比如《炙热》(2015)展现印度女性捍卫女权的努力,《摔跤吧,爸爸》(2016)、《神秘巨星》(2017)思考的是印度女性如何才能独立自主的问题,《印度合伙人》(2018)、《厕所英雄》(2018)关注的是印度女性难以启齿却迫切需要改善的卫生问题等等。以女性复仇为主题的电影也属此类,如《未知死亡》(2008)、《无所不能》(2017)和《一个母亲的复仇》(2017)等反映了女性的身体和生命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泽 《世界文化》2008,(1):50-52
“法”,也称“正法”,或音译“达摩”,源于梵文Dharma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印度重要典籍《梨俱吠陀》中,指印度教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后来,其内涵在印度教的宗教和政治生活中不断完善。高种姓的婆罗门想要通过“法”来匡正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用以维护他们的种姓特权,所以强调人们应该按照“法”来行动。作为古代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道德概念,“法”曾对古代印度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时跨两千多年,在美国二战后涌现出的“垮掉的一代”也受到了“法”思想的影响,被誉为“垮掉之王”的美国小说家杰克·克鲁亚克的一部重要小说就名为《达摩流浪者》。  相似文献   

3.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4.
正印度当代英语作家马努·约瑟夫(Manu Joseph,1974—)的每部作品都会引起学者和读者的热议,表现出他对印度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其处女作《严肃的男人》讲述了达利特种姓的艾扬和天体物理学家阿尔文德·阿查里亚这两个社会地位悬殊的人物如何实现个人理想的故事,触及了印度历史悠久的种姓制度。马努·约瑟夫出生于南印度的喀拉拉邦,在钦奈长大。他先后在钦奈的洛约拉学院和马德拉斯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诗哲泰戈尔、圣雄甘地、特丽莎嬷嬷营造了一个崇尚艺术、非暴力、宽容仁慈的印度,《阿育王》《宝莱坞生死恋》(--傻大闹宝莱坞》,以及最近热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塑造了一个浪漫狂热、富于探索精神的印度,而在2012年的年末,在新德里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印度的另一面,被历史掩盖与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张锦 《世界文化》2022,(1):39-42
<正>美国作家、知名记者凯瑟琳·布的《美好时代的背后》是一部描写印度孟买安纳瓦迪贫民窟生活的纪实性作品,它以民族志式的笔触详细记录了处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生存、死亡和希望。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作者在这里为我们展示的是当代印度的另一幅图景:繁荣又衰颓、发展而扭曲。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当代文坛,南印度作家卡玛拉·达斯以其直率大胆、自我告白的诗歌占据了独特的位置,更以毫无顾忌的恋爱事件饱受争议。人们经常把她与波伏娃、杜拉斯以及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相提并论。著名的印度英语文学专家艾衍格尔指出,"毫无疑问,在特鲁·都特甚至萨若姬妮·奈都以来的印度英语诗歌中,卡玛拉·达斯是一个新现象。她的诗具有女性强烈的感受性,敢于毫不顾忌地表达所受到的男权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8、19日晚,在北京参加了印度文化节之后,印度桑甘姆爵士乐团来到春城昆明访问,在云南艺术剧院作了两场精彩的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晚会上,印度艺术家们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路易班克斯先生专为这次文化节创作的《中国丝绸》以及《和平》、《重逢》、《成功》、《珍珠》和著名作曲家拉玛·马尼夫人作曲的《印度传统歌曲》、《黎明》、《光》等作品。爵士乐曲《中国丝绸》用钢琴、萨克管、电贝斯和木鼓、罐鼓、电子鼓模拟中国传统乐器小京锣、碰铃、洞萧、琵琶,令人不禁联想起中国汉代从成都经昆明通往古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孟买,是让印度人自豪的现代都市,它是全国金融、商业、贸易的中心,有着见证殖民历史的印度门,也有展示现代印度的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等优秀影片近年风靡全球,向世界展示着新的印度精神。然而,孟买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古老和现代,贫穷和富有,绚丽的梦想和冷酷的现实,这些极端对立的事物在孟买共存,使得这个城市如同多面女神,丰富而神秘。印裔女作家斯利蒂·乌姆里加尔(Thrity  相似文献   

10.
1947年,新印度诞生了,她终于摆脱了将近三百年被外族奴役的命运。然而作为新印度成员的女性,并未迎来真正意义上自由的新生,传统宗教文化所铸造的坚硬外壳还在挤压着她们的心灵,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的全球化又带来了新的压迫。不止一次的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发生在现代的印度,使印度女性的生存境遇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身处其中的印度女作家对女性所遭受的文化及经济的迫害有深刻的体会和近距离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正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The Royal Titles 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并且在次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正式宣告这一新头衔。这一隆重的典礼象征着英帝国发源于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殖民地的热切忠诚,在声势上使得英帝国达到顶峰。然而成为"印度女皇"之路却伴随着极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杨义 《东方文化》2002,(3):111-114
史诗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比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都是民族化发生初期整合神话传说以进行的一种大规模的民族回忆和精神建构。占中国土地面积60%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流传着二百多种这样的原始史诗,篇幅最长的藏族《格萨尔王传》有近一百万行,超过了上述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最古老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这“世界五大史诗”的篇幅总和。  相似文献   

13.
按爪哇语,“哇扬(Wayang)”意即“影子”。畦扬戏属于10世纪前发展形成的爪哇古典玩偶剧。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印度南部的皮制玩偶,据说是随着印度教而传入爪哇的。哇扬戏的大多数剧本改编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雅加达,建有哇扬戏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正>《周易》是一部反映男性历史、体现男权思维的书籍,书中展现了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生活百态;偶尔也提点一下女性,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的女性观。尽管寥寥数语,依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女性文化,奠定了传统女性文化的发展方向与精神基调:《周易》崇阳抑阴、男尊女卑的思想突出,凡牵扯女性的活动,都只是有关个人感情、服饰、家庭等私人领域,在公权领域已不见女性踪影,反映了当时稳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成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相似文献   

15.
陈洪澜 《世界文化》2023,(12):17-22
<正>在世界历史上,印度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然而,早在20世纪中期,这里却诞生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如今她也仍然保持着印度唯一女总理的纪录—她就是英迪拉·普里亚达希尼·甘地(1917—1984)。那么,在严重歧视女性的国度里,英迪拉是怎样当上大国女总理的呢?  相似文献   

16.
伴随影片结尾现代"宝莱坞"式的欢快音乐,一场在印度孟买火车站大众狂欢式的集体歌舞,为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画上了生动而特别的句号。印度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8项大奖,狂扫第81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台,成为2008年度世界电影的最大赢家。该剧由印度作家编剧,英  相似文献   

17.
在印度文化中,《罗摩衍那》又叫《罗摩传》,和《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 罗摩衍那(梵语, 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目前由大师季羡林、黄宝生翻译的《罗摩衍那》,是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记得在上课的时候,听孟昭毅教授讲,《罗摩衍那》最初仅是口耳相传,后来一位出生于婆罗门家族的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理和加工,这个作者就是蚁垤,他用输洛迦的短颂体将此史诗创作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刘明 《华夏文化》2022,(4):39-44
<正>班婕妤能够引起文学史的关注,大概首先是《汉书·外戚传》载有她所创作的《自悼赋》(题名据《艺文类聚》),辞赋是汉代文学创作的主流,遂凭借该赋而获得第一篇女性创作的“宫怨赋”的美誉。班婕妤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史书写的“关键性”角色,或被奉为“圣人”,如称:“汉代女文学家被捧为圣人者有二人,一是班婕妤,一是班昭。”(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诗文创作如《怨歌行》或被认为是五言诗发展史上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报诸侄书》被视为古代女性所写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习惯将李清照《词论》称为女性创作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文,作品集则被称为“妇人专集之最古者”(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绪言》),班婕妤收获了女性文学史的诸多“第一”。美国汉学家康达维也撰有《班倢伃诗和赋的考辨》予以专门讨论。兹重读相关史料,就班婕妤诗文创作的细节,特别是作品在中古时期的流通问题略作管窥。  相似文献   

19.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是作者根据两次访问印度的经历写成的,展现了多棱镜似的印度形象,抨击了英国殖民者“那颗发育不良的心”。福斯特的作品浸透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福斯特塑造的印度形象具有独特的复杂性。本文试以小说中的人物、风景为代表,从形象的角度解读福斯特笔下的印度形象,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黎跃进 《世界文化》2009,(9):26-26,27
说到“史诗”,人们最为熟悉的是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其实,世界最早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而古代最宏大的史诗,则是印度的僻诃婆罗多》。它计有10万颂,每颂分双行排列,其诗行总量相当于荷马两部史诗总和的8倍,不少印度和西方学者称之为“史诗中的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