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学军 《今日教育》2006,(8):48-48,23
中国宫庭花鸟画的富贵形式,其实只体现了一种个人审美情趣,它和古文人的“把玩”某种东西时审美情趣差不了多少,直至明代徐青藤、陈白阳,才使它的领域跳出了那种“把玩”的小情趣,带有传统精神。单凭徐谓的那几笔“笔墨情趣”可能不会让郑板桥产生“青藤门下为走狗”之叹吧!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得我们亲切的体会到这种气息呢?是陈衡恪先生所说的“文化画四要素”。  相似文献   

2.
独创一格     
有一些关于书法家的故事 ,很能够说明艺术上发挥独创性的重要 ,和应该通过怎样的道路来发挥独创性。第一个是关于“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郑板桥诗、书、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他以画兰竹的方法渗入书法中 ,独创一格 ,被人称为“板桥体”。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 ,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发扬创造性。例如他学画 ,广泛地吸取诸家之长 ,对前辈单越画家崇拜得不得了 ,以至于刻图章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明代画家徐渭 ,号青藤 ) ,但绘画却决不一味仿摹前人。“板桥体”的创造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他立下“熔铸古今”的大…  相似文献   

3.
<正>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等,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徐渭的艺术成就徐渭的积极表现自我情绪的艺术,开启了后世表现主义的先河,影响深远。就近代画坛所景仰的大画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而论,都是从此画法脱胎而出。  相似文献   

4.
徐渭的生平及其《四声猿》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诸方面皆独树一帜。在明代,评论者是将他同汤显祖相提并论的。王骥德答客问有当时“词人之冠”云: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沤心,可泣鬼神。惜不多作!曰临川汤若士——婉丽妖治,语动刺骨,独字句平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循环     
穆紫 《教师博览》2005,(8):29-29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清,后改字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别署田水月,山阴(今属绍兴)人,明学家、书画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一生作联很多(《徐渭集》载有对联118副,这在明代是很少见的,而所写的40字以上的长联就有12副,在明代几乎没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长联.为绍兴开元寺大殿题的140字长联至今犹存),至今还有一些作联故事在浙江流传。  相似文献   

6.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其戏曲、诗文、书法、绘画。皆堪称一流,有很高的造诣。徐渭一生极不得志.颠沛落魄,遭际堪伤。他少负才名,却八次应试皆未中举;夙有大志,满腹经纶,却“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报效无望;才高气迈.却命途凶险.频遭噩运;各种不幸、忧患、打击,党争之祸,牢狱之灾对他交相凌逼,  相似文献   

7.
徐渭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田水月、天池山人、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明代中期文学家、艺术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文学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放逸。主张"诗本乎情",注重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实际感受。散文以《自为墓志铭》最为著名,此外许多尺牍也写得泼辣机智,幽默多趣,但总的来说,散文成就不及诗歌。  相似文献   

8.
陈淳、徐渭是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山祖,其花鸟画是文人画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晚明时期盛行于文化精英间之“心学”与“禅学”,是长期发展与高度成熟的中国农业社会萌生并向工商社会转型之各种社会因素这一大时代中的时代精神,从白阳到青藤,其承传性、一致性与相异性都主要是这一社会历史的大环境所造就的,其中个人的主观条件,个性、气质、境遇等又起着内应的作用。通过对陈淳、徐渭生平、思想的几个有关问题作出考辩,并进而讨论其生平、思想、个性怎样影响了他们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及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儒、释、道的相互作用,论证两人的艺术对于董其昌及以后文人画发展到以笔墨为最终依归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9.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道人、青藤。浙江山阴(绍兴)人。他自小聪颖,才华横溢,被誉为“神童”,然八次参加科举,均告失败,一生命运坎坷,虽出身官宦家庭,然出生百日丧父,少年丧母,屡遭打击,直至精神失常。晚年仍身似漂萍,不得其所。此画用笔苍茫奔放,气势开阔,水墨淋漓甜畅,整幅作品如同真实的葡萄,在风中摇曳飘荡,栩栩如生,葡萄晶莹剔透,画面点、线、面结合,各尽其态。徐渭以草书的笔法作画,赋予笔墨充分的情感。更值一提的是,业图落款以竖式构成,用行草书写就,其中轴践跌宕生动,字大小倚侧,错落有致,与画中的藤和叶融为一体,是此图绝…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走狗”、“喽罗”、“爪牙”都是贬义词。走狗,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喽罗,比喻追随恶人的人;爪牙,比喻坏人的党羽。然而在古汉语中,这三个词都不含贬义。走狗,原指猎犬。《国策·齐策四》:“也无东郭俊、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后用以比喻为人出力者。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狡兔死,走狗烹。”又用以比喻甘愿做他人门生。在我国文艺史上,有两位自称是别人“走狗”的艺术大师:一个是清代画家郑板桥,一个是现代画家齐白石。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名燮。他曾给自己刻过一枚“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的图章。徐青藤即徐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诗画大家。郑板桥悉心研究、刻意揣摩他的艺术所长,甘心作他门下的“走狗”。  相似文献   

11.
临摹是谢赫论“六法”中重要的一法,是学花鸟画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基本功,也是学花鸟画的捷径之路。本文认为临摹最要紧的是意临。要读画、分析画,找出规律性,化为己有。知其“当然”,也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去画自己想画的花鸟画  相似文献   

12.
在名家辈出的明代画坛上,孙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画家。他是著名的宫廷画家,生活在花鸟画艺术变革的重要时期。他在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和南宋牧溪水墨写意画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的传统精华,融会贯通。画法纯以没骨点染,水墨淹润,墨色相兼,妍雅秀丽,画法新颖而面貌独特,可谓“生动潇洒、意趣横生”,不仅承袭了中国花鸟画“写生”“寓意”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多有为其居室书斋题名的雅趣;有些酷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名人,也乐为自己居室题中国斋名,颇富传奇色彩。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屋叫“老学庵”,他对书屋含义作过解释,取“师旷老而学优秉烛夜行”之语,意为活到老,学到老。明代书画家徐文长,酷爱屋前一棵虬曲盘旋、古拙遒逸的青藤,就将自己书屋命名“青藤  相似文献   

14.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他自幼聪慧,文思敏捷,胸有大志,曾参加过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他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几度入狱,数次自杀,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可谓落魄人间。其绘画水墨淋漓、酣畅恣纵。其书法笔法奔放恣肆,干笔、湿笔、破笔兼用,纵横有力,不拘绳墨,惊世骇俗。袁宏道曾赞其字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徐渭对自己的书法也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相似文献   

15.
明代大画家徐渭独创的大写意花鸟画,在我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画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集绘画、书法和文学于一体,属典型的文人画;二是采用了酣畅淋漓的泼墨法;三是采用了豪放纵逸的大写意笔法。  相似文献   

16.
家庭书房     
《花鸟画起步》,徐家昌/画,钮剑刚/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这是该社“绘画起步”丛书中的一本。中国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作为中国孩童,从小亲近、认识并学习中国画,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学习中国画通常从花鸟画入手。本书即是花鸟画的浅显入门书。本书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花鸟画的工具和材料;二、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三、国画着色的基本知识;四、花卉蔬果的画法;五、禽鸟鱼虫的画法。在“花鸟画的工具和材料”中,作者介绍了毛笔、纸、墨、砚、颜料、调色盘、水和盛器。在“笔墨运用的基本方法”中,作者介绍了清、淡、重、浓、焦…  相似文献   

17.
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却神情毕具。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宫廷画家吕纪,继承传统,融会出新,自成一格,成为那个时代院体花鸟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他年少时研习明永乐、宣德年间宫廷画家边景昭的花鸟画,获同邑名人袁忠彻的赏识,并被聘至其家中,得以广临唐宋以来名迹,画艺大进;后又受到宫廷画家林良的影响,直入水墨堂奥。同乡李堂称其画:“风神清雅,留心藻绘,或缀以诗。专攻翎毛,亦间作山水、人物。励志唐宋以来名笔,兼集众长”(《堇山文集》)。他笔下的花鸟,以工笔重彩见长,勾勒精细,设色富丽,法度严谨。他亦擅长水墨写意,挥洒点染,遒劲奔放。他善于将工笔与写意相融合,从而突破前人束缚,使作品既具“庙堂之美”,又有“乡野之韵”。  相似文献   

19.
吴门四家     
明代中期活动在苏州地区的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他们以新颖的艺术风格,一洗往日画坛衰颓之风,成为当时崛起的一支新画派——文人画派。这种画派对中国画影响深远,从明代中期起,以至“直使清代三百年之山水画,全属此派画之下。”他们四人因此被后人合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的老前辈是沈周(1427年——1509年),他号石田,江苏长洲(今吴  相似文献   

20.
凡是欣赏过潘天寿画的人都知道,潘的画不论是丈二巨幅,或是斗方册页,都给人以大气、骨气、简洁、设色古艳,题疑巧妙之感.潘天寿的画以他的格调高华为人所称道.潘天寿是一个文人大画家,他传统根底很深厚.他继承了青藤、石涛、八大、扬州八怪、吴昌硕历代诸家文人大写意画一路,他走的是大道,不是小道,他的艺术不仅娱人眼目,更震撼心魄.他的这些艺术特点究竟体现在哪里方面呢?几年来,经我品赏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