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淳的名字,意味着中国画的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的完全成熟。文人写意花鸟画内质之“逸”、笔墨之“松”、形态之“散”的表现之统一,只有到了陈淳的淡墨挥写才臻于大成。从陈淳的生平、画法、创作方法、水墨观、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归结出其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鸟画自从魏晋时期萌芽以来.历数发展,直到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终于勃兴起来。特别是徐渭独树一帜,创立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先例,开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真正地成为“大写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代苏州画家陈淳水墨写意花卉画的论述,指出其水墨花卉画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与沈周“观物之生”的绘画思想作比较,着重体会陈淳“观物会意”绘画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勇的新著《“现实”之重与“观念”之轻——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围绕着对1990年代以来乡村叙事“新交”这一现象,从文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心理和文化人格等主体性因素入手,对“新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和确认,在这种因素分析、价值分析和历史性梳理的基础上,对“五四”以来的乡村叙事在1990年代之后所发生的这种显著变化做出非常中肯深入的评析.整部著作扎实厚重,个性鲜明,特点突出.  相似文献   

5.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6.
明代书画家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尤其喜欢在画中署名“天池山人”。祖籍浙江山阴,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的他,便是明代中叶的花鸟画坛领袖“白阳青藤”的“青藤”。与他齐名的“白阳”,便是号称“白阳山人”的陈淳。他二人,在宋元文人水墨花卉上有所开拓,相比明初沈周、文征明、唐寅、陆治的花鸟画,二人的画法更加洗练。“白阳青藤”,于人物画步步衰落而吴门画派复兴文人画的时候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7.
“中间物”是鲁迅经验理性的思想结晶,它不是形而上学地去阐释某种哲学概念,也不是对自己的灵魂去进行深度拷问,而是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痛彻肌骨的生命感悟。文化身份的自觉认同,以及强调“中间物”与历史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我们认知鲁迅思想的重要前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何处去?这一连串的精神追问,恰恰反映了鲁迅在历史与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去思考人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最终经过“有”和“无”的激烈冲突,使其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去细细咀嚼“希望”与“虚妄”的人生滋味。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档之势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国,对其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历史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前景与命运。  相似文献   

9.
“中和”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发展,它衍生出中和之法、伦理中和、社会中和、心性中和等层面的内涵,对个体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之道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及引导作用。“中和”思想的理想性、主观性、模糊性等制约了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需要结合新时代个体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刻画它的时代印记,使之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导引】 为人处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民族民族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中国人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遵循由“道”而形成的“德”,孔子倡导“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以仁、智、  相似文献   

11.
陈淳独特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对清代文人世花鸟画发展有一定影响,无论从诗、书、画的结合上,还是笔墨的淡雅的体现上,及题材的选择上都达到了文人画至真至美的高度。在当时的绘画领域里,文人画创作占有重要地位,细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清代花鸟画大家,他们的作品都受陈淳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历史学,“求真”、“求实”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学的意义还在于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为人类社会提供历史知识和规律,以资进步;同时这门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必须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直面社会现实,用历史规律、历史知识考察、分析、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指归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贵英  姚丹 《陕西教育》2009,(2):72-72,74
晏子和孔子都对“和”与“同”进行过论述,孔子承袭了晏子的“和同之辩”的观点,并将其发展为“和而不同”的处世主张。晏子是用以讲君臣之道,而孔子则是确立了一种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原则。其实晏子的“和同之辩”已经包括了“和而不同”的主张,孔子只是采取运用了晏子的观点,将其发扬光大之,并在目的和侧重点上与之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4.
墨子的“非乐”思想是墨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非乐”思想有其合理性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分析墨子“非乐”思想提出的背景和“非乐”理论的内容,并总结出这一拒绝美学理论的得失,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非乐”思想,对当代社会也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列举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五种标点方法,并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生平作为,得出了这句话的句读体现孔子的“仁民爱物”思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道德伦理”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这既是超越以往写作的现象,同时,也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责任感的一个必然。本文从具体现象入手,通过写作与现实之间的“镜像”关系和艺术“真实”性,思考其发生、发展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较为全面的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绘画重“神”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苏轼的文人画形神论开其端,汤壁的“写意”说和倪瓒的“逸气”和“逸笔”说发展之,石涛的“神遇迹化”论和“不似之似似之”论为其巅峰。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人的历史,如何看待历史直接与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有关。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完整的人”,这表现在人的需要是全面的、无限的需要,人的实践活动是各种活动方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完整的人”的界定决定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必然是全面的历史,因而历史发展也表现为全面的多级发展,但是,人的历史又不是杂乱无序的历史,而是一部统一的历史,其统一的基础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这种全面的多级发展的性质,有利于我们认清精神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直接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望子成龙”,这句流传于世的名言,表达了父母对其子女的深情厚爱和热切期望。每一颗朴朴实实的父母之心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有作为、出人头地。这一点,跨越地域、不分国度,是天下父母之爱中的共性。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望子成龙”的“龙”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所认可的成为龙的方法、手段也各有不同。对于现时代来说,究竟什么是龙?怎样给人们心目中的龙一个定位?如何成为龙?这一类问题关系着家庭的悲欢、教育的成败。民族的荣衰,值得人们去思考、研究。 一、中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是为了抓住机遇、寻求更快的速度发展经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我党提倡实干精神的需要,是对列宁有关“争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