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生活》2014,(7):66-67
有机食品是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称谓,有机食品是指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主要包括有机农产品(例如,有机杂粮、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有机奶粉、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2.
张晨 《华夏星火》2014,(7):70-71
有机食品的出现并不是最近几年的新产物,之前由于市场的认可度低,有机食品有价无市,有机农庄的生存陷入尴尬境地,一些农庄不得不开始探寻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模式。近年来,有机食品种植和养殖的有机农庄逐渐从生产领域直接走进市场,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卜祥 《华夏星火》2011,(9):14-20
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以及产品生产年均增长20%-30%,在农产品生产面积中占有1%~1.5%的份额,达到1800万--2300万亩;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食品有望占到整个中国食品市场的1%-1.5%。  相似文献   

4.
有机食品国际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有机食品生产起步较晚,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出口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宣传有机食品,在生产发展和认证环节上予以支持,建立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积极组织出口。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14,(5):12-13
<正>青海省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利好政策,大力发展青海绿色产业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经济之路。其中,有机食品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发展迅猛,有机食品品牌逐渐在国内外市场叫响。青海省深耕有机食品种植产业青海省绿色产业经济带中的有机产品,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产业链不断延长,集合  相似文献   

6.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1):71-71
近年来,有机食品高速发展。2003年,云南省科技厅将由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云南有机食品(欧盟认证)鸡蛋产业化”项目列入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启动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项目组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有机鸡蛋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建立了适合云南环境的有机鸡蛋生产技术及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欧盟有机食品认证要求进行生产、检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参照欧盟EC2092/91标准,建立了10hm2荒芜5年以上的有机玉米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玉米种子、种植所用肥料等,均经过欧盟指定单位检测,各项指标完全合…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1):130-13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告信息框架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得益框架,消费者面对损失框架时有机食品购买意愿更高;消费者感知利益(健康利益和环境利益)在广告信息框架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消费者调节定向和有机产品知识在广告信息框架对有机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淳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其有机产品认证工作起步较早,但发展较缓。文章从千岛湖①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记述了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在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华夏星火》2011,(4):62-63
有机食品在国际上来说已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在欧美和日本市场以25%的速度在增长,中国目前整个销售达到300亿人民币,这个市场还将继续翻番。  相似文献   

10.
乔梁 《百科知识》2013,(14):28-31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指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的食品,准确地说,在未被农药、化肥污染过的原生态土壤上进行有机种植,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长,并且在生长过程中绝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转基因技术等,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也没有任何人工合成化学成分的食品。  相似文献   

11.
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有机农业追溯-信任体系,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重建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而有效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有机产业长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基于"追溯+认证"的有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国内有机市场向着"柠檬市场"发展,尤其是国产优质有机农产品面临本土假冒和进口双重挤压困境,区块链的出现为实现传统"追溯+认证"机制向更加高效的追溯-信任体系转变、摆脱有机农业发展困境提供技术支持.在实现区块链有效嵌入的过程中,尚存在技术、消费者认知和利益协调三大难点,推动和协调信息保护与开放、降低嵌入成本、强制上链和多维度开发区块链应用场景将有助于区块链在追溯-信任体系中尽快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具备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油豆角作为豆类经济作物中重要的蔬菜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油豆角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栽培方式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本文对绿色食品油豆角和有机食品油豆角两个地方技术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油豆角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远离土地和果园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总是对含有自然元素更多的物品产生好感,尤其是入口的食物,有机蔬菜便是其中一种。超市卖场里贴有不同认证机构标志的蔬菜、周边郊区菜农自己种植的蔬菜还有农场规模化生产的蔬菜,甚至自家阳台上水培的蔬菜,到底哪一种菜是真正的有机蔬菜?除了有机蔬菜,其他有机食品也广泛存在,如何辨认是否有机?在哪种渠道购买更安全呢?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文化》2012,(1):28-29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公斤1000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这些有机食品货真价实吗?  相似文献   

15.
有机产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产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产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除有机产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产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污染等各方面日益严重的今天,对于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了有机食品的出现,有机水稻作为人们主要的粮食产物应运而生。有机食品是指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加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具有危害物质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是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益,因此,随着人们对其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根据有机水稻的发展状况,对其中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绿色革命到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认为绿色农业是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体形式。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是对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色食品逐渐在国内外占领更大的市场,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国还需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管理体系,逐渐和国外食品安全法规接轨。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其应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迪庆香格里拉舒达集团是由原迪庆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更名设立的法人集团。集团直属管理权子公司有:迪庆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舒达有机化妆品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映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舒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印象孕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化访谈调研和选择试验获取的山东省济南等城市752个消费者样本数据,以番茄为例,运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不同有机认证标签的支付意愿,进而考察了具有不同购买频率的消费者群体偏好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消费者对不同有机认证标签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别,对欧盟有机标签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巴西有机标签,之后是日本有机标签和中国有机标签。购买频率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中国有机标签而言尤其如此,但习惯性购买者对中日有机标签之间的偏好序与其他类型消费者相比发生逆转。认证国际合作与消费者购买经验增强,有助于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不同有机认证标签支付意愿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不仅应成为食品供应商认证服务选择与目标市场定位策略的重要依据,对我国认证制度改革与有机食品市场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昌市276个消费者的调查问卷为依据,利用SPSS17.0对调研报告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及回归分析,以探究消费者在选购有机食品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的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缺乏认知且信任程度较低,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购买与学历、产品内在如营养等因素、质量安全等各个因素之间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