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快乐教育"的提出2004年,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少儿分论坛上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对某校12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学习快乐吗?"有69%的同学回答是不快乐;"你怎样安排自己的双休日时间?"有57%的同学回答是"上培训班、补习班",有32%的同学回答是"做作业",表示能自由支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问卷对甘肃张掖市5所小学生网络心理问卷调查,同时对部分家长、政府部门政务公务管理人员采用谈话调查,发现以下事实:所有被调查学校里都已经开设微机课;88%的学生的父母不鼓励小学生上网;81%的学生认为上网会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91%同学回答自己周围的同学有向家长骗钱上网的行为;只有19%的同学回答自己进入网吧时工作人员阻止进入网吧,其他同学没有受到过阻止;小学生上网的资费60%以上来自父母给的零花钱;75%会在网上玩网络游戏;上网时碰到不良网站,23%的同学会很好奇地进入;近八成同学对网络存在依恋,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2小时。大多数学生没有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分析这些事实,可以认为: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必须整顿网吧市场,严禁小学生进入网吧。小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应当在学校或家庭中有成人指导进行。  相似文献   

3.
寻找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问自己。我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快乐。那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和他一样,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国王去问他的一个大臣:“你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吗?”大臣回答国王:“是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大臣继续回答:“我快乐是因为我庆幸我不像那些穷苦的农夫,吃了这顿饭愁着下一顿。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生活已经给了我幸福,我不再奢求什么,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快乐。”国王听后思索着。  相似文献   

4.
一、调查结果1.进入高中以来,你快乐吗?如果不快乐,是什么原因呢?你烦恼吗?因为什么事情呢?快乐:28.3%;比较快乐:20.0%;有时快乐、有时不快乐:13.3%;不快乐:36.6%;未回答:1.7%。烦恼:40.0%;不烦恼:55.0%;未回答:5.0%。不快乐或烦恼的原因:(1)学习原因(成绩不好,成绩不如初中,某门课程难于学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失去信心,缺乏兴趣等):40.0%;(2)竞争压力(自信心下降,失落,压抑,找不到方向):17.5%;(3)人际关系(高中同学不如初中同学单纯好处,有小心眼,竞争使同学关系畸形):12.5%;(4)生活不习惯:7.5%;(5)其它(学生干部觉得工作得不到同学的积极配…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快乐程度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青少年发展论坛少儿分论坛上指出,尽管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繁重,但真正的教育却被荒废了,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保证儿童身心愉快,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情绪健康不容乐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对该校12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学习快乐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小事。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很惊讶,两国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痛的是:孩子们不好管,不知道学习,不愿意学习。调查其原因,大多数小学生回答是这样的:“上课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听了这样的回答,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感到很震惊。学习本应是快乐的,可课堂却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如此大的压抑感,他们是在被迫学习呀!长期如此,那怎么了得?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认真备课、努力教学、从不懈怠,却造成这样的结果不可理解,甚至有的老教师开始怀疑起自己多年的教学水平来。然而可不管怎样,学生的这种现状已成事实,而且情况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警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调查指出 :“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 ,约有80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 ,而当他们16岁时 ,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 %。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 ,学生中有46 8 %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37 4 %“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 ;52 5 %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 ;29 2 %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 ;18 2 %觉得班主任“…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调查指出:“刚入学的五六岁学童,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据北京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学生眼中的老师形象又如何呢?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承认“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37.4%“害怕老师向自己的父母谈自己的情况”;52.5%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29.2%头脑中的班主任形象“很严肃”;18.2%觉得班主任“动不动就发火”;5%从没有单独和老师说过话。看到班主任老师总是面带微笑的学生仅占47.5%”。……  相似文献   

10.
日前,南京市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1200余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心理信息调查。调查发现,感到自己不太快乐或很不快乐的学生占33.4%。调查发现,学习的成功与否是左右孩子快乐情绪的重要因素,而家长则是左右孩子快乐情绪的重要他人。调查结果还发现:在这段时间里,57.7%的小学生有烦恼的事情。其中,33%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烦恼,14%是关于同伴交往中的烦恼,40%是亲子交往方面的烦恼,1.5%是关于自我意识方面的烦恼。调查人员认为,这些烦恼虽然大部分都处于萌芽状态,对学生本人还没有造成太重…  相似文献   

11.
徐忠 《班主任》2010,(3):18-19
“快乐问吧”的诞生 学生们步入青春期,特别是进入初二年级后,变得不爱提问了,学习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课,围绕“为什么不愿意提问”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怕自己提的问题太幼稚,同学笑话;有的怕自己提出问题遭到拒绝,使自己难堪;还有的不好意思问,  相似文献   

12.
欧阳有银 《师道》2003,(12):20-20
虽然,早在千年以前,我们便有了“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的理念,然而,现实的教育与一线的课堂,却罕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没有了快乐的体验,“好之”自然缺位,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普遍对学习的抵触和对课堂的厌恶。我国教育界1997年内完成的一项调查得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目前40%的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冷漠。在回答“你平时早上上学的心情”时,接受调查的小学生中“谈不上愉快不愉快”的占28%;“不太愉快”的占7%;“很不愉快”的占5.1%。这种回答很让关心儿童的人揪心,也大为困惑。并且这种恶…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问过好多同学,对家长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几乎都惊人的相似,他们对家长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信件被拆;日记本被偷看或者被强行检查;男女同学之间的来往被盘问;电话被“窃听”等等。他们都认为可以拥有自己的“秘密”。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来谈谈,小学生该不该拥有自己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学生自我反馈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忽视自己内部心理活动,对自己思维的过程不加注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反馈。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并让学生讲出思维的过程,自己作出评价,这是引导学生自我反馈最常用的方法。如:在教学倒数时,一个学生回答:“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追问:“为什么?”这位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都小于分母,所以它n]的倒数都小于1。”我继续追问:“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这位同学顿…  相似文献   

15.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职新生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高职新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了解。他们认为,高职就是比普通大专低一等,上高职不是上大学。如有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这样写道:“自己不如本科生,走出校门觉得自己不像大学生。”有不少学生选择上高职是出于“无奈”。如在回答调查问卷中“为什么选择上高职?”时,有62%的学生回答的是:“没办法,上不了普通大学只好上高职。”由于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自卑”是许多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一位小学生对我说道:“我们老师好不公平哦!”我问道:“为什么呢?”孩子说:“我们老师罚这次成绩考得较差的同学去扫地,他们本来就没有学习好,扫了地就更没有时间去复习了啊,还怎么学习得好呢!”在我们老师看来,通过惩罚来教育学生是再正确而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幼小的学生心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师生心理的巨大反差怎能不使我们的教育结果低效,甚至是适得其反呢?  相似文献   

18.
一、存在问题笔者曾对100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作了如下调查:你喜欢上英语课吗?为什么?其中低、中年级有87.9%喜欢,原因大致是:1.课前或课中教师会教英文儿歌;2.自己上了校外英语培训,很有趣。高年级则有58%的同学表示不如以前喜欢,原因大致是:1.教师一上课就默写单词、默写句子,很烦。2.教师一上课会指名背课文,背不熟或背不出来要抄写,很怕。二、思考与分析新课标明确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然而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不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  相似文献   

19.
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占居他们大部分时间,成为他们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否就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快乐?素质教育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各种教育实践全面展开。作为素质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否比从前更快乐?快乐或是不快乐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也许在第14期“中学生论坛”,卢湾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学生能帮你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王亚宁 《宁夏教育》2011,(7):147-147
前一段,我在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做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5%的同学进入高中以来感到不快乐;52%的学生对学习感到很厌烦,其原因是学习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