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凤兰 《现代教学》2009,(11):67-67
语文教科书中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找准切入点,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与作品同喜同悲,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1.挖掘教材,诱发情感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凡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痛恨,我重点抓住第八自然段,充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扣准字、词、句,从挨打、挨饿、不得安睡这几方面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产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完善美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李奉军 《成才之路》2009,(33):41-4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构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激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引导学习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杨春霞 《考试周刊》2013,(93):44-44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实现教师、教材内容、学生三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充满感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情感氛围。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养成自由精神、养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教学中的"动情"资源,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在师情、文情、生情的热烈碰撞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开拓,情感得到升华,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9.
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被新课程改革明确列入课程目标,那么如何让情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呢?一、情感的调动依赖于教材文章是有情之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与文本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中喷涌而出。孙犁《亡人逸事》的最大魅力就是运用真实、典型、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让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表达作者对亡妻无限的怀念和感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如果教师把教学的重点仅仅落在空洞  相似文献   

10.
王进木 《成才之路》2014,(22):51-51
正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期,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情感类题材的文章,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如何紧扣学生实际,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成才打好基础呢?一、巧妙挖掘情感点,以情促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情感类文章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有些文本将情感以平凡的语言蕴含在文字之中,需要教师深入  相似文献   

11.
黄恒松 《课外阅读》2011,(10):126-127
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进行合理的引导提示以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真情实感,对诱发和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内含的情感因素,仔细推敲其情感触动的最深之处,并找出其使人动情的原因,给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再造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情”即情感 ,教师的、学生的、文中作者的 ;“理”包含一切理性因素 ,课文知识、教师、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金三角”关系中 ,“情”与“理”成为其中的纽带 ,起着协调作用。如处理不当 ,会出现教师虽准备充分、耐心讲解 ,换来的却是学生的神情淡漠。这种情感上的隔阂 ,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汲取也显得机械 ,这种“金三角”关系的僵硬状态 ,是教师最为困惑的地方。如果在教学活动中 ,用情感作为添加剂 ,处理好与理性因素的结合 ,就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智慧。一、挖掘教材中的理性知识 ,提炼作品情感语文教材中许…  相似文献   

14.
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5.
王静 《教学随笔》2013,(22):164
在学生的课程中,语文课是启迪学生智慧,传承中华文明的一门基础课。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对情感因素进行挖掘,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作者在作品中的情和意,就会被学生捕捉到,在情感上和作者获得共鸣。本文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在教师爱的阳光照耀下,融于文本作者和教师的情感之中,感受到世间的真情,激活智慧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教师应以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挖掘教材内涵,把情感教育融于课堂之中;以富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使课堂涌动真情,充溢美感,焕发生命活力。这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和角色,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从而升华情感。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教育对于教育过程十分重要,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以及情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正处在思维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而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一、对教材中情感元素进行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很好的应用情感教育,那么首先要做好对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挖掘,以此来充分的感染学生,保证学生的情感投入。并且在对教材中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