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忠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小说《白鹿原》因获得茅盾文学奖而蜚声文坛,迄今为止,《白鹿原》累积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认为是当代小说的经典作品。前不久《白鹿原》又推出了评点本,评点《白鹿原》的文学批评家雷达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开了这次评点的内容。雷达表示:“我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
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白鹿原》问世已经十余年了。在这十余年里,它获得了当代小说前所未有的巨大声誉,因其情节引人入胜,结构精巧严谨,人物摄魂夺魄,思想深邃独到而得到广泛赞赏。本文通过对作品的解读,试析其独具特色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艺术地绘描了白鹿原人生活的历史轨迹,婚丧嫁娶、天灾人祸是其叙写的重要内容,《白鹿原》把重大历史事件溶解在生活的河流里,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反映;对于白鹿世界,《白鹿原》未作经济学的裁定和政治学的处理,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展示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白鹿原》不象瓶装品那样精纯,也不靠标签抬高身价,它象散装的葡萄酒那样,以其原汁原味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于黄土坡塬上的精神哲学-“白鹿精魂”-及其理想人格范型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回归传统是《白鹿原》的文化本性。文章指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形象化地展示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但是展示的毕竟是儒家文化的过去,至于如何由过去走向未来,《白鹿原》没有明确的回答,它只是一面镜子,引起我们对现实的深深思考,如果勉强说它给我们重建文化指出一条道路的话,那就是我们只能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但我们又必须从传统文化中走出。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热”在这几年讨论得比较多,而要谈及中国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没有人不会提及陈忠实的《白鹿原》。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的心中,《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近十年文学创作的一座丰碑,具有了不可取代的经典性意义。有一个大概的统计数字显示了它在读者大众中的影响。1993年当《白鹿原》初版时,三个月内连续三次扣印,到1998年获奖时,它已正版销售50万册,据估计,盗版数不下于100万册。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鹿原》成为后现代时期“艺术的危机”中的一个关于严肃文学重获读者的神话。但是,当我们不吝美辞对之赞誉…  相似文献   

7.
甘浩 《涪陵师专学报》2013,(3):31-35,134
《白鹿原》的艺术独特性之一,是侵入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一方历来被视为禁区的领地———私密的身体。在田小娥的性爱叙事、白灵的革命叙事、白嘉轩的道德叙事中,身体都受到了第一位的、强烈的关注。身体,在《白鹿原》中已经被打上标记或符号,在每一个能指背后都暗含着特定的所指信息。这些经过欲望与时间考验的身体故事,都是《白鹿原》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白鹿原》的叙事才五彩缤纷,《白鹿原》的艺术才更具独特性,《白鹿原》的故事才有可能流传得更久更久。  相似文献   

8.
大部头     
如果说上期我向你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是近20年来中国人写得最优美的一部长篇小说,那么,《白鹿原》则是近20年来中国人写得最厚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厚重,这部小说同样获得了中国小说最高奖项——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雄奇的史诗般的作品,它通过陕西渭河平原50余年变迁的历史,展示了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小说描写了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间、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  相似文献   

9.
文学评论家雷达撰写的《〈白鹿原〉评点本》2008年初出版。其中,雷达对《白鹿原》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心理以及人物关系等展开了点评。书后附有他撰写的长篇论文。点评文字及论文共一万余宇。雷达说,他之所以对《白鹿原》进行点评,是因为该书出版15年来,不断被人们以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改编,热议不断,“考虑到其文本还有很大的阐述空间,读者对它有进一步阐释的期待,就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10.
作品信息     
正《白鹿原》歌剧版将与观众见面日前,歌剧《白鹿原》的音乐会版在西安首演,中国艺术家利用西方歌剧来演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故事的探索引起了更多关注。此前,《白鹿原》曾被改编成秦腔、话剧、影视剧和舞剧等,原创歌剧的改编尚属空白。编剧兼作曲程大兆说,《白鹿原》好似一部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庞大史诗,历史格局和人物关系都非常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见长的小说,它标志着悲剧艺术小说走向了成熟.《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的,“这种悲剧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天理与人欲、礼教与人性的冲突.在传统礼教的压抑下,人性被严重扭曲,众多人物在传统礼教的圈子里无法摆脱,构成了白鹿原这个“鏊子”上人物命运的悲惨景象”.本论文将从《自鹿原》中黑娃与白灵的悲剧比较,从更深层次挖掘出这个时代里面巨大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是用来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它可以凭借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施展它对整个社会的统治。通过对作者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描述的20世纪初中国民间法制社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研究,让人们看到了白鹿原这一典型的宗法制度社会,准确的展现了白鹿原上宗法制度的存在与变迁,阐释了宗法制度两面性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一个神秘的世界张林生当各种新潮小说相继拥向当代文坛,让人目不暇顾跟踪不及时,出人意料,年逾五十的老作家陈忠实,为我们捧出了一部沉甸甸的《白鹿原》。《白鹿原》似一曲质朴的歌谣,吟唱着土里土气的民族的声音、《白鹿原》似一幅乡间的水墨画,勾勒着...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通过一群“白鹿原人”在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舞台的全面文化突围和全部文化遇难 ,点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先天存在的某种文化悲剧性。在《白鹿原》文化历史梦魇式的文学呓语背后 ,正是传统的封建文化 ,导致了白鹿原人生命的苦难与悲凉 ,造成了他们人生的全部死亡、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具有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该小说自问世以来,影响十分广泛,在国内外有着庞大的读者群。自电影《白鹿原》公映后,各方面争议不断,鉴于此,试图从素材取舍、人物选取、叙述角度、道具选取、核心内涵表现方面来就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剧本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关于小说《白鹿原》改编电影剧本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白鹿原》的婚姻习俗和由婚俗折射出的白鹿原崇尚刚柔相济的女人观,阐释了白鹿原上女人悲惨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是陈忠实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因其蕴含深厚而引起评论界持续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所受到的关注不仅未曾消减反而表现出某种深化的趋势。本文对近十年间关于文本的主题、人物、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介绍,通过总结梳理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白轮船》和《白鹿原》采用了相同的虚景设置、现实主义与魔幻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部小说都具有悲剧性。但《白轮船》和《白鹿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质,在篇幅、人物性格表现以及作家的价值取向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