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全面提升地方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国平  姜睿 《传媒》2011,(3):41-42
由于存在片面追求高收视率等原因,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很大程度上处于结构失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偏重"联播新闻"式的时政报道和民生新闻,致使大量财经报道、专题分析、新闻评论、新闻访谈等节目形式几乎丧失阵地。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宏观政  相似文献   

2.
对都市报而言,经济新闻成为继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民生新闻、服务新闻之后新的竞争阵地,经济新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报纸在读者市场中的地位。山东临沂《沂蒙晚报》在做活做强经济新闻的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追求一种"顶天立地"之势。"顶天",就是要聚人气,影响主流人群;"立地",就是要接地气,扎根本土。  相似文献   

3.
朱岩 《新闻爱好者》2006,(4S):23-23
读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陈旭 《新闻导刊》2006,(4):18-19
正面报道.正在也肯定会成为都市报新闻竞争的主战场.无论是重大时政题材的拼抢.还是社会新闻新的报道领域的开拓.都非常清楚地预示着,在“揭露、批评”和“建设、服务”之间,都市报的考量和选择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都市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都市报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在新时期都市报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创新新闻写作方法,从多方面提高时政新闻写作质量,满足当下社会大众对时政新闻信息的需要。本文就都市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从内容风格、关注点、关注对象、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时政新闻主要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层,而民生新闻则关注的是基层普通群众。两者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并无太多交集。但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热情的不断提高,如何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时政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关注民生,民生新闻摒弃低俗、融入主流,已经成为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是从创作的风格、关注点和创作对象等多个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最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党政机关和领导层所表达的当前社会政治和社会问题所提出来的相关建议以及策略,而民生新闻则更多的是将关注视角集中于基层的普通群众.总的来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之间是各司其职,没有更多的交集.但是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于媒介平台的参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当前电视台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研究就基于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放模式,探索目前地市级电视台如何将时政与民生新闻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报道地位。从社会新闻打天下的初创时期开始,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南方都市报》即为成功的范例,南都在起步阶段,一样是大量的社会新闻(以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9.
“新时政新闻”的意义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新闻改革与创新的因素。其实,地方台的时政新闻也可以借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技巧,转换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增强其深度和广度,时政新闻也能做出好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学上.“硬新闻”的概念指的是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的时政、经济、政府工作方面的重大新闻。相对于娱乐消遣性的“软新闻”而言。“硬新闻”更多地表现出题材重大、信息深化、影响力大等特点.如时政要闻,政策解读、热点话题、深度报道、重大事件、舆论监督等。近二十年来,新闻竞争从“软新闻”领域发韧,使得一批都市报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1.
姜宗俊 《新闻前哨》2010,(10):97-98
在电视新闻中,民生新闻以其鲜活性、贴近性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而其独特的新闻角度,也是其在与报纸社会新闻及电视时政新闻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8月,《深圳特区报》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改版,将原来的带副刊性质的B叠改头换面成社会新闻版块。当时正值民生新闻开始在各报走火走旺之时。也是党报受都市报冲击最厉害的时候,《深圳特区报洲匝势而为,将原来夹在A叠之中、淹没于时政新闻中的社会新闻提将出来,并做多做强,单独成叠。两年多来,在数次读者调查中,社会新闻版块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笔者从改版至今一直在社会新闻版块做编辑。  相似文献   

13.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一、固守新闻本位是民生新闻立身根本民生新闻的魅力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是从平民化角度出发,采写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强调平民化与本土化,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的双重性质。当代民生新闻存在题材狭窄、信息负面;形式雷同、竞争同质;媒介霸权、自我认同等问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做好民生新闻,品牌经营是媒体所必须考虑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都市报中就已初露头角,但经改造移植到电视屏幕上才引发了激烈讨论,并被归为一种独立的形态。电视民生新闻也因此以一种标志性的形态展示了我国新闻事业改革中的电视新闻理念和媒体定位更新:从内容上来看,民生新闻改变了地方新闻依据《新闻联播》以时政新闻为主体的典范模式,从而确立了社会新闻的主体地位,甚至还有实用资讯、生活投诉等超出传统新闻定义的元素;在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反映人民生计的新闻。与严肃的时政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涉及市民生活,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状态,所以在贴近性上具有其他新闻形态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民生新闻所具有的“亲民”品格也让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受到了市民大众的广泛欢迎。民生新闻的兴起在我国,民生新闻概念的最早实践者并不是广播媒体,而是报业。然而,正如1994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领了中国“都市报”新浪潮一样,2002年江苏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也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一时间内,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各地方台蓬勃…  相似文献   

17.
面对激烈的竞争,地州党报要想持续地、不间断地吸引读者,就必须在做强、做优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大社会新闻的报道力度,让地州党报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强音。为此,近年来,《巴音郭楞日报》进行过多次改版,旨在千方百计增加时政新闻可读性的同时。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姚琦 《新闻传播》2009,(6):39-39
时政新闻对任何一家都市报而言.无不具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各地市党报,时政新闻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即使靠社会新闻包打天下的晚报,很多名扬一时的都市报,也都在苦苦寻求着向时政新闻的重点转移,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以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报业市场上脱颖而出。都市报以市民为读对象,以可读性强的社会新闻为主打品牌,创造了报业发展史的奇迹。同时,在新闻实践领域,都市报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小报”作风导致的新闻报道浅显而缺乏深度,平实而缺乏权威,通俗而缺乏品位等弊病日益突出。不可否认,时政新闻仍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薄弱环节。因此,提升都市报的品位,打造主流媒体是新时期都市报的追求目标,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振山 《新闻窗》2012,(5):95-96
长久以来,对地方台的时政联播类栏目定位,有这样一种观点存在:它的主要观众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知识分子,主要宣传任务是做好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及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大局的主题性报道;而民生新闻是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这种在“时政”与“民生”中横插一竿,使两者截然分开的观点,无形中给时政报道戴上一道枷锁,长期束缚了时政新闻采编人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