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总是紧紧相连,语言获取的过程就是文化传递的过程,讲授语言的过程也就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精通英语这门语言,而精通英语自然离不开了解西方文化,所以“文化导入”在精读教学中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从"亲属称谓语及其外化"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际称谓系统(分为亲属称谓系统和社会称谓系统)是一种依附于语言的特殊系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特征。文章对中西方亲属称谓系统及其外化特征进行比较,并探究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反文化是新生代诗歌的重要特征,“语言还原”是反文化的核心。本文认为个体存在受制于语言、受制于文化、受制于社会,在既定的文化环境里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新生代诗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它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金瑜 《考试周刊》2007,(17):45-46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天然形成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又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还受文化的制约。本文旨在通过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的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使用差异。  相似文献   

6.
俚语是英语语言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它是亚文化的语言栽体。因此,俚语翻译不仅仅是语亨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本文拟结合英汉俚语翻译中的实例谈谈如何在俚语翻译中做好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母体 ,而翻译则是运用不同语言跨文化的传通。语言既是社会现象 ,又是文化现象。语言表现文化 ,同时又受文化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则表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语言所表现的文化个性 ,是翻译工作者十分头痛的一个难题。它是决定着翻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指出 :“在文学中有许多其它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 ,要是把这些含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文化负迁移"现象探析与规避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写作是衡量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文章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规避策略:强化文化意识,加强文化对比,学会英语思雏和注重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文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商标翻译必须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主要以源语言地文化为导向,而同化翻译的技巧则立足于目标地的语言文化背景。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永恒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寓于语言的各个要素之中,其中最主要的是词汇。文章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礼记》中所提到的词语朱雀、玄武、青龙和白虎这“四神”的文化意蕴及其发展变化,并从理论上概括了词语的民俗文化意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事例说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言中"蓝色"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翻译是跨文化的桥梁。汉英语言中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极易导致东西方人理解的误区。本文主要探讨了“蓝色”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问题,力图实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渗透。  相似文献   

14.
教师"忌语"的分析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尊严。在教育领域,语言环境的净化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教师的“语言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形象和教育的最终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均有许多“禁用语”,教师的职业语言也有禁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化的共性、文化的特性及文化的个性三个层面简要地剖析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而说明英语文化的学习对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英语”从最初受到怀疑、指责和嘲笑,逐渐得到理解和认同,近年来更受到语言教学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这种中国味很浓的英语在全球英语世界化的理论背景下呈现出它的语言特点和文化成因。认可“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了解它的语言特点和文化成因,并在语言教学中加强语言的规范性教学.才能避免“中国英语”中汉语负迁移造成的偏差,引导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两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文化会对词语、习语的含义造成一定的影响。汉语的“老”字与其相对应的英语单词“Old”表而词义一样,但在用法和含义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储一鸣 《现代语文》2006,(8):124-124,128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词,据《数学简明史》(徐品方,1992)介绍,数的概念源于原始人的“结绳记事”,它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也是各种语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词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词汇量,也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并且在其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形成了它自身独特的数习俗和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国际化进程中语言文化的"和而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化进程必然带来语言文化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体现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持续交往中形成的相互理解能力的加强;同时,国际化和民族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新的差异的产生,正是这些差异维持了语言文化多元的前景。因此,保持语言文化的不同有其可能性。国际化进程中各语言文化正是在互识、互证、互补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依存达到独立。  相似文献   

20.
王朔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新京味儿”语言也同样是20世纪小说中重要的语言形象。和以往的“京味儿”语言相比,这种语言形象不提供道德参考系数,将口语、调侃作为解构价值规范的策略,以获得游戏生活的快感为唯一的目的。这种语言形象产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转型的缝隙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