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5,(33):36-37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不单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的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进行发扬与宣传。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需求发展理论是一致的。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全面为学生的发展考虑。文章主要就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急剧增多,二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出现疲劳现象.要在当代的新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观念和领导决策上下功夫,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接受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社会生活中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形势,对这一新型技术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完美契合了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应该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政教育开展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拥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还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并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希望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思政教育观念、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和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环境等方面,阐述了新媒体视域下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培育的任务,历来为党和国家所重视。思政课不好教也是思政课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叹。然而,思政课不好教,是否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听之任之?责任和良心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学生渴望成才的诉求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所具备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和广交互的受众参与性逐步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巩固思政教育工作主渠道的基础上加快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速度,不断拓展思政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青年教师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队伍不专业等问题.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教学能力的提升,方能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态和新形态,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和突出特征,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高校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的基础上,遵循其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推动思政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刚性表达和柔性说理相结合等方面,厘清“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29):148-149
大学辅导员主要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随着"90后"进入高校,这类群体的思想行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受教育主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的思想有价值观多元、自主独立意识强和思想早熟等特点,大学辅导员应该结合"90后"群体特点和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转变观念,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改变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视阈下的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意识,有效获取学生信息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工作干部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样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核心素养教育在高校的持续落实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这一大背景的驱使下,何为思政教育认同以及如何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认同值得深究,且教学经验表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认同情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若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认同水平,就能确保具体思政工作的开展、落实及深入,这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由此可见,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以及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优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思政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高校开设思政博客,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桥梁.就高校思政博客而言,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分析思政博客的基本特点,对思政博客建设进行正确定位、科学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开始实行教育改革,国家和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大责任,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今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尽可能提供优良教学资源,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教育就似一盏指路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所以更应该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将社会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是重中之重。本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阐释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及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开设思政博客,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桥梁。就高校思政博客而言,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分析思政博客的基本特点,对思政博客建设进行正确定位、科学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不断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拓宽教育理念与思路,其中,把心理辅导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实践证明,以心理辅导的理念创新高校的思政工作,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把思想教育者角色和心理辅导者角色有机结合起来,把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渗透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从而使高校的思政工作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微"时代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强劲的传播载体,它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双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该思考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开展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各大高校不断扩张建设,大学生肩负的重担越来越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也更有个性,对事情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高校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力度,不断改革创新,找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难点,并着手予以解决,以新理念教育现代大学生,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周姗 《学子》2014,(3):113-114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作为广大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革新方法,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A1):149-15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构建不仅对思政课程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更对整个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起到实际指导作用。但在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下的逻辑分析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的原理及涉及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因此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研究工作为载体,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为思政知识体系下的逻辑分析工作进步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