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难度。创新少数民族地域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创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媒体是包括PDA、3G网络、虚拟社区、微博等在内的传播载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网络性以及集成性、及时性等特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利于发挥其较强的人性化、虚拟仿真与互动性等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中,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将新媒体优势转化为有效的力量,克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困难,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开展,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为着眼点,着重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刘京雷 《华章》2008,(20):85-85
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针对于此,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高校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此开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任怡 《河南教育》2022,(S1):15-16
引言: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接收与交流渠道更加多样,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普遍多元化。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和考验。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敏锐认识到网络环境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充分利用网络,开辟思政教育新途径,打造思政教育新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什么——激励机制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刘京雷 《华章》2008,(19):85-85
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针对于此,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高校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此开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点课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渠道不断拓宽,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众多的复杂影响,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如何做好网络大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校的知名度,帮助高校在社会各界赢得一个好名声,从而促进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作者以《浅析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为课题,从思政教育相关含义解析入手,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究了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策略,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多元化发展和网络思潮的复杂化,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出了新挑战。通过厘清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加强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坛、博客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0.
邹俊 《华章》2011,(2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作为一种文化正在崛起,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利用好网络虚拟实在技术是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高校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熊冕  刘凤英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53-254,197
微博、BBS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和新挑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进行全面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达到教育广大高校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创新应当始终秉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的原则,同时通过更加新颖的形式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同广大学生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本文对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进行了一个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扬 《成才之路》2009,(29):6-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在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这一问题上取得许多实践成果。当前,网络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正成为日常学生工作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面对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层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奋战在基层高校一线的专职学生工作者,愈来愈感到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络发展为信息交流的便捷性提升提供了有利保障,而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交网络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容矛盾,化解矛盾并科学运用社交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是未来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必经之路。本文从社交网络环境与现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矛盾入手,论述了社交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思想引导、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社交网络工具应用、完善社交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信息化教育体系等有效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汪超 《文教资料》2014,(25):108-109
当前,学生社交模式的转变带来了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高校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平台功能及特点,结合高校学生发展特征和思想教育教学规律,将微信平台用于高校网络话语权维护和舆情引导方面,转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提升思想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微博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操作便捷、交互性强、发展迅速、影响力大的微博在高校学生中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合理借助微博的力量,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提升思政教育的宣传实效,必将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逐渐普及,对还没有形成完全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思想心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研究,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入手,进而深入分析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为致力于研究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网络环境下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效果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思政教育水平。通过SWOT分析法,笔者找出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势,从工作机制,评估机制,保障机制及长效机制方面,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学生的各个角落,如何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不迷失自己,是教育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内容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成熟、教育内容和方式单调,并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