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娥国是建国以来我省第一个在主国推出的重大典型,他是新时期涌现的又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先进典型人物。而作为一名记者。我也是第一次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接受如此重大题材的报道任务。我激动、欣慰,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面对一个时代的楷模,我在心理上产生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必须仰视他,因为他是崇高的,尤其他将被亿万人民所崇敬。我必须充分反映他的崇高品德。应该说邱娥国首先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典型。他的敬业精神集中体现在他能十七年如一日情系百姓、一心为民,而且在有职业便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2.
元月3日,一支不寻常的队伍从北京来到南昌,他们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十一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们,这些记者组成中央新闻单位邱娥国事迹采访组,对人民的好警察,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户籍警邱娥国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这批记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他们笔下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计其数,然而,当记者们走进筷子巷派出所辖区的大街小巷,与居民群众促膝交谈后,邱娥国那一桩桩感人的事迹,却给他们带来近年来少有的心灵的震撼。《中国妇女报》记者孔庆芸说:“经过采访以后,和居民接触,他们亲口所说出…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我采写发表了两篇通讯,其一为《群众冷暖挂心间》,另一篇是《百姓的事最重要》,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想法盘桓脑际,道出与诸位同仁共勉。深入生活,捕捉“鲜鱼”,是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特色。翻翻采访本,为写这两篇稿子,自己共花费了17天时间,采访了23个县直单位、11个乡镇,行程250多公里;在田间地头、瓜棚庭院、机关食堂,与8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记下了近3万字的采访笔记……采访深入细致,掌握丰厚素材,是写出好稿的第一步。为了把唐河县广大干群崭新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我仔细消化采访内…  相似文献   

4.
一次艰难的人物采访──写在7集第列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获奖之际王闽京,王杰昌,王国柱1995年1月11日,即我们赴藏采访返回济南的当天晚上,《山东新闻联播》和《今日报道》同时开始播出我们采制的10集系列报道《高原人民的好儿子──孔繁森》,...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采访归来兴高采烈,而在动笔时却犯难了。原因就是采访不细。最初,我也是这样。有一次我采访一位部队汽车司机,稿子写成后匆匆寄给报社。编辑看完后觉得这位司机的确是一位平中带奇的典型,但似乎缺少点什么。于是编辑便给我提出许多疑问点及解决疑问点的办法——深入采访。第二次我又下去采访,才获得成功,不久《银川交通报》配发插图采用  相似文献   

6.
天津《今晚报》的新闻采访,使我感到既新奇,又钦佩。奇在何处呢?今年夏天,我在哈尔滨,碰见《今晚报》的一位记者。我心想,哈尔滨与《今晚报》有  相似文献   

7.
(一) 《30万临时工在深圳》获得了由中宣部和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1987——1988年度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评选系列报道唯一的一等奖。其实,这的确是一组意料之外中“捡来”的新闻。(二) 1988年6月,我准备采写一篇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稿件,为了全面了解情况,我想从南至北多走几个城市,从面到点跑跑。于是,我来到了深圳,从深圳大学开始采访。一天,从一位青年教师的谈话中,我偶然地获得  相似文献   

8.
读懂高思杰     
<正>2015年9月18日,我在阜阳第一次采访高思杰。他是唯一让我泪流满面的采访对象,此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稿件搁置了好些日子才能动笔。这三个多月以来,"高思杰"这三个字不仅多次出现在我的稿件里,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12月21日,中宣部授予高思杰"时代楷模"称号。高思杰是我省首位当选全国"时代楷模"的典型人物,也是全国新闻行业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第一位记者。高思杰的大爱让我感动不已,与此同时,脑海里也  相似文献   

9.
陈霞 《新闻窗》2006,(6):109-110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20多年了。2005年是我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让我最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作为一名制片人,参与创办了大型直播节目《百姓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珑 《青年记者》2009,(18):93-94
读了《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和《青年记者》等报刊发表的当代好记者陈中华的事迹,很受教育。笔者深为齐鲁新闻界涌现出这样一位记者的楷模而感到自豪。陈中华的事迹是对新时期优秀新闻记者应有素质的生动诠释,也是一个新闻记者自觉提高思想境界和人生目标的光荣实践。他的事迹为记者的成长、成才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白贵 《河北广播》2006,(3):79-80
下面我再提五点建议。第一,我希望《百姓30分》这个节目多挖掘些百姓当中的动人的故事。第二点建议就是采访量还是要大,要投入力量把新闻做成新鲜的,做成更多自己的东西。第三可以结合实例说政策,结合百姓身边事说政策。第四,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购物、买房、健康讲一点生活知识,不要太长。第五,每次节目争取有一个深点,有一个情点,一次节目30多分钟完了,闭着眼睛一想哪个地方讲得深,哪个地方打动我了,希望每套节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希望《百姓30分》越办越好,在全国新闻界叫得更响。  相似文献   

12.
我写的《切不可大意失荆州有感于妇女主任管农业》(载湖北日报1985年5月16日),有幸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受奖作品。它究竟“好”在哪里?的确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好在我还能记起当时的一些情况。文章发表的第二天,我正在鄂南采访,碰到一位县委书记,他见了我就说:“啊呀,大作拜读了,写的真好,抓住了当前农村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地方哪里是妇女主任管农业,根本就没人管农业了,我叫办公室下个通知,干部都要学学这篇文章。”我当时为  相似文献   

13.
谢延信是焦煤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2006年接受了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2007年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受到全国人民钦佩和关注。谢延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楷模,作为平民典型、百姓典型,谢延信不仅给焦作人民、河南人民争了光,而且给全国550万煤矿工人争了光。焦煤集团这个110年历史的老企业.随着谢延信的名字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4.
李冰 《声屏世界》2007,(9):26-27
“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管空气。”这是《东方时空》记者偷拍到的山东一个法官霸气冲天的“宣告”,让全国的观众强烈地感受到隐性采访的震撼和真实。一时间,隐性采访成了全国电视媒体的宠儿。然而,隐性采访犹如一柄双刃剑,媒体在享受掌声的同时,运用隐性采访不当所引发的纠纷和官司也让媒体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5.
谢延信是焦煤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2006年接受了全国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2007年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受到全国人民钦佩和关注。谢延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楷模,作为平民典型、百姓典型,谢延信不仅给焦作人民、河南  相似文献   

16.
平日里只知李全茂是北京军区宣传部的新闻干事,一个写部队新闻的好手。比较全面地了解他,是在去年北京军区政治部机关优秀党员事迹报告暨表彰会上对他采访之后。当时,他是4个介绍经验的人之一。近几年来,北京军区在全军、全国颇有影响的几篇先进典型报道,如《模范团长贾俊清》、《边防好政委钱连祥》、《神枪手韩清利》、《给水团团长李国安》等,李全茂是主要作者之一。采访中,我听到了那一篇篇优美深刻的文章背后,蕴藏的许多让人心动的故事。不惧艰苦,深入挖掘,才能从富矿中提炼出精品有一年冬天,李全茂采访一个连队,出发以后…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我是一位文字记者,平时很少接触相机,在采访过程中主要是以“笔”录为主。2006年金秋时节,在全国著名老劳模申纪兰的故乡山西省平顺县采访时,在该县的井底村一户老百姓的地头,我用最普通的傻瓜数码相机拍下了当地农民摘花椒的一个场景(见右图),想不到的是一张小图片竟被《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等多家报刊争相采用。为什么一张小图片能被多家媒体看中呢?它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好图片自己会说话。  相似文献   

18.
武晓华 《新闻界》2001,(5):62-62
“七分采访,二分思考,一分写作。”十多年新闻工作日积月累的磨练,我对这句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通过对巴中农村的采访,更使我领悟到: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好新闻。去年3月,我在巴中农村采访了半个月时间,写出了连续报道《大巴山的脊梁》和《历史性的跨越》(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纪实上、下),刊登在《精神文明报》2000年3月21日和3月23日头版头条。此报道荣获2000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二等奖。“七分采访”强调了采访在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采访,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指…  相似文献   

19.
我在这儿战战兢兢,因为我不能算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是一个学习者。我和《百姓30分》有合作的关系,主持《(百姓30分)的优势和广播民生新闻的发展》这样一个科研课题,我觉得是一个光荣。对于我来说,对于《百姓30分》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有非常大的启发,希望我们的合作保持下去。关于《百姓30分》的个案研究,我们上一次在北京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已经做了一次报告了,  相似文献   

20.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位人物就是一座新闻“富矿”。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其事迹经过中央媒体今年来的大量报道,如今他已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典型人物。我感到自豪的是,近几年,我作为新华日报常驻泰州的一名特派记者,一直注意对他的追踪采访,有意识地开掘这座新闻“富矿”,写了不少关于张云泉的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