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断层产状为断煤(煤层面与煤层)交线的产状,并不是断层的真实产状。根据断层走向的定义,即断层面与水面相交的线叫断层面走向线(图1中AOB),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就是断层的走向;走向线也就是断层面上任一高度的一条水平线。  相似文献   

2.
对孤岛和孤西钻遇的逆断层进行分析,发现该区逆断层具有上盘下古生界见倒转现象,下盘断面附近见火成岩体沿层呈楔状侵入,或被正断层切割或沿部分逆断层面"反转"形成正断层等特征;产生了逆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或被北西向延伸的正断层切割或沿部分逆断层面"反转"形成正断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及孙疃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利用地震点、钻探取芯及物理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对区内断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总结出区内落差大于30米断层有28条,多为正断层,区内多为近似南北走向,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分别对杨柳界沟断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及分析,为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三维区典型断层发育史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地震资料解释和断裂特征分析,总结出该区新近系和古近系两套地层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古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控凹断层和断块控制断层两类,断层走向大多为EW向,断块控制断层呈雁行式排列。新近系断裂可以划分为新生类断层和继承性断层两类。继承性断层是对早期断层的延续,具有断距大、延伸长、控凹作用明显的特征。新生类断层则具有规模小、延伸短、数量多、NwW向雁行排列、近EW向带状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对于煤田来说断层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由于断层带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再加上顶板破碎和裂隙发育,这就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生产进度和矿井的安全。在综采工作面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地质构造就是断层,因此说在设计综采工作面与采区的过程中,需要搞清楚断层的倾角、倾向,走向等。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通常的过断层开采技术,仰采过断层开采技术,以及俯采过断层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6.
河道型水库蓄水诱发地震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维弹性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河道型水库蓄水造成的地应力变化,进而计算了走向平行于水库长轴的不同倾角断层面上库仑应力变化,以此来评价水库蓄水对库区断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增加的压应力非常有限;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蓄水可能会导致一定深度和倾角的断层更加危险;如果背景应力场有利于浅表的逆断层活动,蓄水会抑制不同倾角的逆断层活动.  相似文献   

7.
向阳三矿综采工作面沿走向俯斜24°下大坡过断层采煤,在我矿开采史上还无前例。为了减少煤炭资源丢失,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开发煤炭,并为我矿乃至全国煤层走向下大坡过断层,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的类似综采工作面实现安全开采,积累经验,我们矿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对3~#层8706工作面下大坡过断层进行了试采和科研。开采期间,大胆革新工艺并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工作面共推进了80m,工作面未发生顶板、机电和其它大的事故,实现了特殊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于开平 《内江科技》2011,32(4):141+189-141,189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基底断裂十分复杂,本文从断层的走向、产状方面重点分析了区内的埕北断层、CB30断层、长堤断层和桩西北断层等四条主要断层。通过构造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即在基底断裂控制的中、古生界半地堑的基础上发育了埕北、桩东等第三系的断陷,在下第三系披覆构造的背景上,上第三系继承性发育披覆构造。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控制,加上次级断层的切割,形成众多的断鼻、断块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
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以下简称AMT法)以电阻率的差异作为物质基础,根据所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值的大小以及随着频率变化的情况来推断解释地下地质体空间分布的一种天然源频率域物探方法。文章采用AMT技术对某隧道进行勘探,目的是探测该隧道走向范围内隐伏断层的空间形态: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洞身范围内的岩体的完整性、赋水性等。应用结果表明,AMT技术在隧道不良地质体无损勘探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秀 《内江科技》2011,32(8):103-103,113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因其断裂异常发育、构造严重破碎,油气藏特征十分复杂,导致勘探难度加大。复杂断块油藏描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断层识别、平面组合及断块的划分。利用地震剖面常规解释方法,断层组合方案存在多解性,使断块的划分与地下实际情况相差太远,造成井网不合理、注采系统不完善。相干分析技术可理顺断裂关系,合理组合断裂系统,确定断层的平面走向和切割关系,使精细断层描述更准。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研究的语境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标志着科学史研究的成熟。本文认为科学史研究在经历了最初的内史方法和过渡时期期的外史方法后,20世纪80年代后走向具有综合化和整合化的语境分析方法。语境分析方法的形成,标志着科学史的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有内外史统一方法、“辉格”与“反辉格”统一方法、历时共时方法、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统一方法和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吉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253-253,278
随着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充实,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已由定性逐步走向定量,由定量逐步发展为非确定性。在综述了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诸多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供以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积极的嵌入在全球开放式的创新网络中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越轨创新作为隐蔽性的创新实践,目前研究鲜有考虑组织间关系不均匀分布的分裂断层现象及其衍生的隐蔽性变革行为。将断层概念从团队层面扩展至网络层面,探究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越轨创新的影响,分析惯例更新在分裂断层与越轨创新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资源拼凑的调节作用。结合计算机行业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惯例更新与资源拼凑的多维匹配是实现越轨创新的支撑条件;分裂断层作为成员间共享经验差异引起的整体网络分化倾向,对越轨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惯例更新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与越轨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资源拼凑在分裂断层与惯例更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惯例更新与越轨创新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但提升了惯例更新在分裂断层与越轨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槽波反射技术可以对单条巷道侧帮小构造进行超前探测,对于工作面安全回采意义重大。断层是导致工作面回采困难的主要隐蔽致灾因素。利用槽波地震探测技术,在潞新二矿E4207工作面开展反射法探测。结合CT成像结果,查明了工作面内断层的位置和走向,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锦屏一级水电站特高拱坝左岸建基面出露f2断层及其层间挤压带,其岩性特征、分布产状及走向对高拱坝基础及左岸抗力体的抗滑稳定、变形稳定及渗透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科研院校和设计单位对锦屏高拱坝建基面岩体质量分析评价及利用原则,需对该断层及层间挤压破碎带进行系统处理,以达到满足拱坝长期、安全、有效运行的目的。荜断层处理的技术方案包括:大坝建基面范围内进行“L”型刻槽开挖、混凝土置换、高压喷射冲洗扩孔、水泥高压固结灌浆、水泥一化学复合灌浆。通过上述综合处理措施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为类似工程处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塔中南坡地区特别是穿过塔中南缘断裂带的二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断裂平面组合,发现塔中南缘断裂带走向NWW-NW,倾向NE,是分割塔中隆起和塘古孜巴斯凹陷的边界断裂。古生代塔中南缘断裂带经历了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即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塔中南缘断裂带表现为高角度的逆冲断裂,兼有走滑的性质,沿走向分为三段:西段,高角度逆冲构造,断层面陡直,在中晚奥陶世发生了断层的强烈反转;中段,相比倾角较缓,剖面上表现为具盖层滑脱性质的高角度断展褶皱,中晚奥陶世断层发生反转,断距明显增大;东段,相比中段、西段,在早中寒武世-早奥陶世,表现出了一定逆冲断层的性质,并在中晚奥陶世逆冲断距增大,体现了应力传递在塔中南缘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这些认识对于寻找塔中南坡地区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增加,断层及其导水性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不利因素。音频大地电磁法(AMT)作为探测地质构造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高效率、大深度、高分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资源、金属矿、煤田及油气勘探。文章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应用到山西某煤矿Fx1断层的探测中,在工作区垂直于断层走向布置AMT测线5条,经数据处理和反演后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推断出区内Fx1断层井下展布及导水性,为井下巷道掘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磁法勘探测量精度高、野外磁测成本低和见效快等优点,本文利用高精度磁测工作流程开展舜耕山断裂带纪家山段分布规律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现场踏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磁异常(ΔT)总体上呈现北正南负的格局,北部呈现出铁磁—顺磁性正磁异常的宏观磁性特征,南部呈现出抗磁性负磁异常的宏观磁性特征。(2)舜耕山断裂带纪家山段断层属于逆断层,走向为北偏东62°方向,断层以北为红色二叠系石英砂岩,断层以南为奥陶系灰色厚层石灰岩或白云岩。  相似文献   

19.
本次采用单侧偶极装置观测,其结果按互换原理整理出ps^A、ps^B曲线,运用“正交点”确定出断层的走向,运用五极纵向电测深资料推测出岩溶裂隙水发育部位。  相似文献   

20.
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呈北西西走向,西界止于阿尔金走滑断层,东至榆木山。综合地震、非地震及地面露头资料研究成果,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具有以下特征:是由多个逆冲推履带侧向叠置而成;每个逆冲推履带由于逆冲推覆位于量的差异产生横向调节断层;由于调节断层的分割,构造变形及结构东西方向具有分段的特征;构造变形强度总体表现为西强东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