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育的本质旨在“唤醒”和“培育”,具体一点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按规律去办事,遵循规律,事情就好办,否则处处碰壁.在全面贯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新世纪,不但要倡导“尊重的教育”的理念,而且要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将自我尊重真正作为一种心理资源去激活、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3.
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尊重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心理资源。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3个层次组成。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6.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7.
田晓荣  马忠梅  秦坛山 《教师》2013,(4):109-109
要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好育心教育的思想,就要突出一个“全”字,立足一个“动”字,抓住一个“趣”字,讲解一个“情”字。一、育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育心教育活动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把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行为与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体育教学之中。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试项目和标准的制定上,必须顾及全体学生健康心理的育人标准。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发展自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发现者、倾听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的内心表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以树立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肯定、表扬、激励等。尊重教育对学生要持之有度,与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相结合,晓理导行,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一、珍惜、爱护、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任何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杨兵 《甘肃教育》2007,(10X):13-13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应该说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一种具有普遍道德意义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其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尊重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国民教育、普及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其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尊重即意味着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和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3.
"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的教育”作为一带带有指向性的整体教育观,涵盖着多层面的内涵。在决策层面,它既意味着要尊重教育规律,同时意味着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于教育对象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受教育的个性;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互相尊重。“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多重的价值意义。第一是高扬“以人为本”为价值理想,第二是确认教育的自由价值观。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是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4.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尊重学生是对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尊重”的教育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崇高体现,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育工作成熟的体现。尊重就是有爱心,尊重就是有忠心,尊重就是要专心。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国教坛是“教师中心论”的一统天下;如今,所谓的“欣赏教育”和“尊重教育”又大行其道。某些学生备受“尊重”,在家则为“家庭小皇帝”,出外则是“校园小贵族”。总而言之,老虎屁股摸不得,摸之则“欲加之罪”矣!例如,某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校园规则(即“开班会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即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18.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9.
一、更新观念是根本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怪圈,问题就在于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所谓的“主动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育观念,首要的是学生观。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无不代表着教师的理念。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发展变化中的人,更是可塑造的人。我们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批评,我尝试用“宽容式”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