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依据、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76):109-110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校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决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器材缺乏,对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社会的快速化发展,学校教育成为新世纪改革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也应该针对教育改革而创新发展,现阶段我们生活在科技成果让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时代,科技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健身领域也不例外。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学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当前专科体育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确定我国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依据。高等专科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议表述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基础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德、智、体、关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校体育是我国一贯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能力,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体魄健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依据、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做到“三个面向”,核心是要面向现代化。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质就是科学化、知识化。就是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现代化的人材,而现代化人才应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有机的统一,和谐的发展。所以,现代化教育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而体育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途径,搞好体育教学能够为学校体育工作打下广泛的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因此,改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学校体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而这又是一  相似文献   

7.
于向 《成人教育》2002,(2):55-56
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依据、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现代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教育方针,以及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必须是培养适合当前知识经济下的创新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未来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针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体育工作受到冲击,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便成了师资培训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任云兰 《天中学刊》2002,17(2):117-117
学校体育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终身体育的思想已基本确立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志、态度及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对技工学校来说 ,体育教学更应注重长远效益 ,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兴趣在人活动中的动力性作用 ,已为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承认 .人们把兴趣看作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 ,最终导致行为习惯的形成 .因此 ,要…  相似文献   

12.
刍议体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人的现代化.重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的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的重大课题.体育在塑造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有着其它社会生活、文化所不可替代的功能.文章就此对体育与人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系统之一,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其基本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的人.因此,高校德育在制定教育目标、总体组织和具体实施中,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重视其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德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孝道,接着分析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三感恩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四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研究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五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历史教育应该贯彻于一切教育学科之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也应责无旁贷地贯彻于历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将德育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将德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方面。这里,试从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特别是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社会功能方面加以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塑造一代新人,适应“四化”需要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人们应该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体力素质、心理素质都能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度、高强度的生产和工作。我国宏伟的建设事业需要从现在起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个世纪初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学校教育不能没有美育。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美育问题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从美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发展应符合美的原则。美的本质就是主客观的和谐自由关系。因此,人的发展应是上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会对人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德、智、体、美、劳各育在人的发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教育必须紧跟现代化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性的有用人才。体育现代化是增强人民体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体育教育现代化则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基础保障。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应充分重视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主体得到完善,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我们要抓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利局面,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心发展、运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以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的内涵早已突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预测,诠释中国学校体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揭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是终身体育教育,创新体育,素质体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随改革深入,培养具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国内国外有关学校体育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