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军 《新疆教育》2012,(14):83-83
当“真笨”、“朽木不可雕也”这样评价学生的话语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样的评价到底对学生有没有作用?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评价学生呢?  相似文献   

2.
王俊 《河北教育》2009,(9):12-13
老师们,想让自己的数学课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吗?想增加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指数吗?想,当然想!对,我也和大家一样,平时没事干的时候,我就净琢磨着怎样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好点子,真可谓是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瞧,为了增添数学学习的情趣,我把“魔术”的手段也借用过来了。  相似文献   

3.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学习完了新知识后,进行达标训练,我点名找同学板书,当我点到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时,她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我笑着说:“我不信,没试试就说不会吗?大胆试试看。”于是这个学生便走了上去,大约过了七八分钟,她竟然做出来了,虽然做得有些问题,但方法很对,同学们包括她自己都很惊讶。我笑着说:“同学们,任何时候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行,你就能行!很多时候是你自己的胆怯或是不自信把你打败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上《祝福》的时候,学生经过慎重思考后,问我:课文中的“我”在主人公“四叔”家里一共住了多少天?说老实话,教了二十多年书,对这个似乎有些“刁钻”的话题我确实是没有考虑过。为了有个台阶可下,我马上将其抛给同学们。思索过后,有的同学说:“我”是送灶夜的腊月二十三回到鲁镇“四叔”家的,到“祝福”的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八离开的,连来带去,一共在“四叔”家里住了六天。这个答案出现后,班上同学都赞同,随后都将目光投向我,希望我能拿出“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5.
我们班的学生个个活泼可爱,下课的时候总是唧唧喳喳说个没完,可一到了上课,基本上是“石头落水——沉没(默)”。特别是在阅读感悟的时候,更是如此。是缺乏学习兴趣?还是听不懂?亦或是……我决心探查出令学生沉默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6.
每当同事们在一起聊学生的时候,谈到我们班,他们总是会问我:“你们班的小强现在怎么样了?”我总是不无得意地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比起以前好多了。”但我也在心里想,做了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自己成熟了很多,收获很多,工作方法也改进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课如何让学生主动求知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依赖教师下结论。 上《蚂蚁》一课时,我尝试用如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我先问:“关于蚂蚁,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许多问题:“蚂蚁平时都吃些什么?”“蚂蚁能看到我们吗?”“小蚂蚁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我把问题列举在黑板上,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自己观察来寻找答案,现在我们就到操场去寻找、观察蚂蚁吧。” 学生们很快就在石缝边、墙脚发现一群群蚂蚁。 “蚂蚁有几…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高一新生相互了解,我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就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做自我介绍。起初,我只是觉得他们的口语表达不太准确、流利,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上没有优点”之类的说法频频传入我的耳中。什么,没有优点?世上还有没有优点的人?“下一次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优点。”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竟故意避开“优点”这一话题,有的学生说“真的没有优点,我身上能有什么优点?”脸上表现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期中考试前,自我介绍勉勉强强进行了一轮。期中复习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期中考试后进行课…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上,我们总能听到教师对学生说“你真棒”,也总能听到学生“我能行,我最棒”这样充满着自信的话。那么,是不是自信已经扎根学生的心灵?非也。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缺乏自信心,具体表现是:在课外能说会道,一到课堂上就“哑口无言”;玩游戏、闲聊天的时候“聪明过人”,一到学习时就“笨得要死”……上海一批心理专家在市内3个区的21所学校开展了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竟然有9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  相似文献   

10.
每逢地理毕业会考时总有学生问我:“老师,该怎么看书?”“看哪里?”“是不是要把整本课文都背下来?”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在课余的时间里,学生自己看书复习的时候,仍然存在看什么和如何看的疑问。我的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题目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深深感到,作者将这个悲剧故事命名为“祝福”,真可谓匠心独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这里,我想结合作品谈谈对这一命题的看法,希望引起讨论,求得正确的认识。首先,这个题目和作品的题材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即以“我”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祥林嫂的悲剧。而“我”的全部活动都发生在鲁镇准备“祝福”和举行“祝福”大典的时候。他与祥林嫂的相遇,他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他对祥林嫂半生遭遇的回忆,都没有离开“祝福”这一特定的环境。其次,“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祥嫂悲剧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原因。“祝福”是  相似文献   

12.
万琴凤 《教书育人》2006,(12):40-42
“同学们,是谁为你擦干第一滴眼泪?是谁教会你第一个字?是谁在你需要钱的时候给你送来々是谁在你半夜生病时照顾你到天明?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当主持人不停地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寂静,继而传来的是阵阵抽噎……在最后真情告白的时刻,同学们似乎在一瞬之间长大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与此同时进行的是签名活动,同学们无声地走到千人签名白布前,把自己心里想的都写在了上面,一位还未签名的学生懊恼地说:“来得晚了一点就没有签名的地方了,即使把名字写得小一点我也要签上去,因为这将见证以后我对父母的孝心。”这是4月23日我校感恩教育体验活动——“共托明天的太阳”的现场集锦。  相似文献   

13.
偷名字的人     
<正>“猪猪,你数学考多少?”“猪猪,这个饼干好吃不?”“猪猪,这是你新买的本子?”女生基本都是这样喊我的。“一只猪,你作业借我抄一下。”“一只猪,你怎么总在吃?”“猪一只,你就不能跑快一点?”男生喊我的时候是这样子的。我讨厌自己姓“朱”,当我站在体重秤上,就觉得自己永远都逃脱不了那种肥胖动物的阴影。我也讨厌自己的名,它土气得就像爷爷奶奶的花被子。我最最讨厌的,当然是姓和名连在一起,“猪只一”,爸妈取名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想的?“我要改名!”每当有人取笑我,我就会向爸妈抱怨。  相似文献   

14.
《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3年第5期刊登了《挪威人怎么这么“傻”?》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妈妈不解地问佩德森:“你怎么还要把你太太吃的单独付账呢?”他解释说:“因为我太太不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她吃的就应该自己掏钱……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想揩公家的油。”我和妈妈听了,面面相觑。我暗自惭愧……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同学们肯定有一些新的知心话要说给自己最亲近,最想祝福的人听。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把你的祝福写在纸上,寄给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祝福语。’二、让学生初步感受“祝福语”的魅力师:同学们都读过哪些让你记忆犹新的祝福语?好在哪里?请加以品评。  相似文献   

16.
肩膀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身上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是眼睛吧?您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有了它,才能看世界。”妈妈笑着摇了摇头。“那是嘴巴吗?我们可以用它去争辩是非,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摇头。  相似文献   

17.
“燕子子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子,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朱自清的这篇《匆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古往今来,人同此心,为什么我们的时光如此匆匆流逝?  相似文献   

18.
鲁燕 《四川教育》2009,(5):25-25
今天,又该是孩子们拿着“回头看”这把“金钥匙”去学习的时间了。走进教室,刚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复习我做主”几个字,孩子们就开始欢呼了。平常,每学完两三个单元,他们就会缠着我问啊问:“鲁老师,什么时候上我们自己复习的那种课啊?”我们一起给这种“自己复习”的课取了个名字叫“我的复习我做主”。  相似文献   

19.
初一新生入学报到的时候,我在寝室里听到了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一位家长说:“寝室怎么没装空调啊?这怎么睡!不如我们自己买个空调吧?现在空调便宜得很。”  相似文献   

20.
施一公 《大学生》2013,(15):132-135
我一定会把自己的这段经历讲给每一个学生听。新生常常问我:“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我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时候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是啊,一个精彩的实验带给我的享受比看一部美国大片强多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刻苦,仍感觉很骄傲、很振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