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北京集邮》组织了一次“北京集邮知识竞赛”,这是改革开放后一次全国范围的集邮知识竞赛活动,影响很大。我有幸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我恢复集邮.身边还有几位集邮的伙伴。大家的集邮方式十分原始,只知道从旧信封上翻找使用过的旧邮票,不懂得邮票的品相,也不懂得邮票背后的各种知识。1982年,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刊《北京集邮》(《集邮博览》的前身)创刊,北京集邮活动的热潮逐步掀起。  相似文献   

2.
我收藏有一枚有趣的“九牛二虎”实寄封,封上贴有9枚T.102《乙丑年》邮票和2枚T.107《丙寅年》邮票,因为有9头牛和2只虎的“九牛二虎之力”的助阵,使得整枚封显得气势磅礴。“九牛二虎之力”意为9头牛与2只虎的力气相加,比喻其力大不可挡。其实,这“九牛”与“二虎”各有出处。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12,(2):94-94
本刊讯2011年11月28日,“万维生作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万维生设计的邮票精品,包括创作图稿、写生作品和一些手绘封。万维生长期从事邮票设计,先后有50套邮票出自他的画笔,主要作品有《儿童生活》、《天鹅》、《万里长城》等。  相似文献   

4.
当我刚看到《甲申年》“猴三世”的邮票图稿时,就觉得眼前一亮。我的第一感觉是:第三轮生肖邮票的设计有戏了! “猴三世”的设计是独具一格、清新脱俗的。这只生肖猴以装饰画的手法表现,它完全有别于“猴一  相似文献   

5.
大家议论     
《上海集邮》2005,(8):39-39
2004年1月22日《汇报》载有黄永玉先生撰写的《第一张猴票的诞生》,中写到:“一个好友在广州送了一只猴子给我,养了几年,不慎吃坏东西英年早逝……柏林说要我设计猴子邮票恰巧在这个时候,我画了一张草稿,得到认可,再画了一张正稿,邮票就这样印出来了……”这段字明确地告诉我们,黄先生画的是猴子邮票,他还曾在家中养过猴子。至于说这只猴子像大猩猩,那么只能说画家的独特风格形成了画的是猴,作品像猿。  相似文献   

6.
拜读《集邮博览》2005年第4期刘化刚先生《“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文章后深受启发。在笔者的脑海深处,对刘先生提到的两种“邮票”似曾相识。记得大约是1996年期间,曾收集到一些本地使用的“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于是翻箱倒柜,居然把它们找了出来。为了弄清它们的用途及使用时间,多次到相关单位进行了解,有了一定的收获,现介绍给大家。“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的种类及印制单位我所收集到4种“邮票”,均是贵州省思南县农业银行专门印制的,由思南县印刷厂印刷,用纸为50  相似文献   

7.
J67纪念邮票是为“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发行的。这套邮票共2种,其中20分一种采用摄影作品经邮票设计家再创作而成。以往在各类权威性的邮票目录中,此套邮票的原作摄影者是谁均未作注明。不久前,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刊载一篇署名沙飞的短文《我最后见到鲁迅先生的一天》,“J67”20分邮票的摄影情况得以披露。这篇文章的有关章节,在1998年第4期《喜剧世界》上也有刊出。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8日,我国发行《珠江风韵·广州》邮票,第一枚“五羊衔谷”画面左下角有一束木棉花。这是这枚邮票上的一个很次要图案,可以按照“分别制作极限片”的原则制作极限片。邮票发行前夕。广州邮友在网上预售用此票贴在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出版的《园林与花木》明信片中的“木棉”片制作的极限片。  相似文献   

9.
我集到的北京邮票厂印制的《鹤》邮票第一图全张20枚(4×5),其中间横行右边纸上打有“BY”针孔标记,这是“北邮”两字的拼音首字。这是新中国邮票上首次  相似文献   

10.
为迎接“香港2001邮展”,香港邮政于2月1日发行《我的祝愿》邮票全套6种,邮票主图引用大自然图片,在右边附票上印有各不相同的祝愿语句。美好回忆:枫叶染上醉人秋色,让人缅怀昔日美好时光;情人节快乐:天鹅成双成对,情意缠绵、缱绻温馨;生日快乐:小鸡破壳而出,带来喜悦与祝福;新年快  相似文献   

11.
读了耿守忠先生刊载2011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的《西厢记》大“邮票”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文中说的那两种印有《西厢记》大“邮票”的1983年年历画,我曾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购邮票时也获赠过两张,的确印制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耿先生给“大邮票”下的定义,也让我颇受启发。他说:“何为大邮票?大邮票是用邮票原图制版,  相似文献   

12.
《鸡年》邮票受到欢迎的 程度出乎预料 美国《鸡年》邮票正式发行时,就有许多人问,美国的生肖邮票打算只发行这一次,还是将成为一个系列?邮政总局邮票与集邮市场办公室主任麦克道尔回答  相似文献   

13.
余景军 《集邮博览》2010,(12):72-73
我在湖北集邮网论坛以及众多集邮网论坛上都用了一枚邮票作为我的个性形象,因为我看中的是那邮票上的一句成语,也是我对待知识领域和未知世界的态度。我很喜欢这枚邮票。其实,这枚邮票主图是约瑟夫·亚伯斯的艺术作品《向正方形致敬》  相似文献   

14.
原艺珊是个多面手,邮票设计和雕刻双管齐下,即将发行的2022年《壬寅年》虎邮票的第1枚“国运昌隆”是由她雕刻的。图稿写实性强,最适合雕刻语言表现这是原艺珊第二次雕刻生肖邮票。2018年,她曾参与了《戊戌年》狗邮票的雕刻。《壬寅年》邮票共两枚,第1枚为“国运昌隆”,描绘了一只威猛的雄虎形象,有一点仰视的角度,可以看出是一只上山虎,矗立高处,极目远眺、仪态雍容、气宇轩昂,传达出威武雄壮、国家蒸蒸日上的含义(图1,在《壬寅年》邮票印刷开机仪式中,原艺珊与该套邮票设计者冯大中合影)。  相似文献   

15.
杨波 《集邮博览》2013,(10):10-12
1974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普16《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全套共有14枚,其中第9枚为面值20分的“古田会议会址”图邮票。我只对普票的使用方法感兴趣,对“普16邮票的使用”这一选题的邮品有将近10年的收集经历。喜欢普票的集邮者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下面,以“普16”20分邮票的使用为例,谈谈我的玩法,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这句名言是集邮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其给我邮票、不如教给我集邮知识。可见,寻求邮识已是集邮人士的莫大期望。这也是共识。获取集邮知识大致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在实践中取得邮识,即亲自参与其中,从集邮活动中汲取邮识,日积月累,从中探求其规律,无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2年第10期第27页发表了汪国俊先生的文章《圆形邮票衍生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圆》文),我认为《圆》文中的一些提法值得商榷。首先说一说《圆》文中的“附角”或“护角”这一概念。试想一想圆形邮票如果变成矩形邮票,那么其附属于邮票而无预付邮资功能的部分应该称为什么呢?其实它早已有了名称——“附票”,不会因为矩形变成了圆形而就成了“附角”或“护角”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中国集邮报》总第849期张林侠先生写的《邮票定律与苏中淮南区无面值邮票》一文,感觉该文在用词与论据使用上很不严谨。第一,“邮票定律”这一说法不妥。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定律”一词的含义为“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邮票是一种凭证,并非某一科学领域,何谈“定律”。我理解该文作者其实是想说邮票定义或邮票要素吧。第二,该文为证明苏中、淮南两区“平”、“机”、“快”等不是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的《人民日报》上,有204篇消息、文章、图片的内容涉及邮政与集邮。这里说的“涉及”,是指文献中出现的词汇有“邮政”或“集邮”,或“邮票”。提到“邮政”的文献有134篇,提到“集邮”和“邮票”的有70篇。在这70篇文章中,最多的是纪特新邮发行的消息报道与相关知识,有14  相似文献   

20.
飞翔的“丹顶鹤” 在刘硕仁设计的7套动物邮票中,《丹顶鹤》和《东北虎》2套都是采用了我国当代著名画家的原作。 回忆起这2套邮票,刘老对我有感而发;“作为国家的名片,应该把咱们国家从古代到现代最好的作品表现在邮票上。但不是象有些人讲的,把名画拿来随便弄上面值,就是邮票。设计邮票搞一套精品相当不容易。关键是要有设计意识。自己的构思、设计,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