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在宏观上都受教育观念的制约,教育的发展如果离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质的突破和飞跃。”1用全球视野审视和展望我国语文教育,会发现语文教育教学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而且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跟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有直接关系。因此,让语文教师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语文教改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带给广大语文教师的恐怕是思想观念上的大变革,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己被广大语文界同仁接受。“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原则,为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之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当班主任的甚多。作为班级管理主要是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良好的学风。但如果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融合于班级管理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和语文训练的关系”,“会收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中学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观念,就是对语文教育诸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它固着于人们的头脑。形成思维定向,心理定势,支配着语文教育行为,统帅着语文教育实践,先导着语文教改方向,影响着语文教育质量,体现着语文教育思想。因此,确立正确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语文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从教育者(受教育者)中开展思想革新是我国下个世纪腾飞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在致范泉的信中所说:“最要紧的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思故我在”.“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的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师在塑造人性,培育心灵方面的独特作用。知识学问的传授,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人格的塑造,除了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卢玉善 《班主任》2002,(8):42-4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觉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8.
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工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每个“人类灵魂工程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可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9.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课堂主体要由“教的主体”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最终目的。作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教育与指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只有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的“三主”思想在语文教育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我们发现他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的“三主”思想和新课程的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使得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钱梦龙的“三主”思想,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对这一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 ,同时它又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思想教育性教学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提高能力 ,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根据语文情感教育的感染性和陶治性的特点,我采用“寓情于文、潜移默化”的方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获得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以达到“潜”之心扉,“润”之心田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10日至11日,由福州一中主办,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协办的“陈日亮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福州一中新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界的100多名正式代表和260多名列席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大会的研究主题是:语文教育守正与创新.语文教师修身与育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基本的主体和载体。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一、全新的教育观其一 ,“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基本思想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课外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 ,活跃思想 ,积累生活经验 ,拓宽儿童学习语文的空间 ,从而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其二 ,正确的“人才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坚信每…  相似文献   

18.
留住人生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叛逆,对他们仅靠说理教育是不行的。必须要“润物细无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尝试着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始终从事和指导着我国的语文教育。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曾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将继续启迪我国的语文教改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其中,语文工具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思想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经卫宏  李琼 《江西教育》2023,(19):32-33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语文观”传递出一种人文精神,旨在通过“以文育人”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大语文观”指导《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探索阅读《红楼梦》的新思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读写能力,实现专家型语文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