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建立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固有情感去感染学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2.
席小强 《陕西教育》2004,(11):36-36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当代很多教育家和有识之士提出了新型的教育理论,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几乎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认识到必须把学生提升到主体  相似文献   

3.
朱敏  徐开亚 《考试周刊》2009,(46):145-14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健美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树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具正乐于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具有牵制的学生脱颖而出,善于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共同构件科学,合理的教育过程,以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就是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最新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师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学生能力和道德,以“五心”教育法和“人”字型教育法为中心,探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在大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以人为本”既是指导实践的理念,又是思想收获的结晶。因此,这里有必要给这四个字以独领一行的显林位置。正是受“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弓l导,大连市近年蓬勃兴起了大面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索实践。不言而喻,革旧方能鼎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必然是对“旧式”师生关系的替代。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程度上的替代呢?大连市教委的表态十分坚定:“是改革!不是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出言振聋发愤!…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作为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真正明确创造能力的含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展望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拉塞克和维迪努在《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中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师生关系的重组,必须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依存…  相似文献   

9.
曹圣龙 《上海教育》2013,(21):67-68
讲到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一方。教师了解学生吗?教师读懂学生了吗?读懂师生关系了吗?只有读懂学生,读懂师生关系,教师才能调整好自己。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是两代人的关系,亲子具有割不断的关系,在常态下,父母不会不爱孩子。教师因为社会契约责任,而与学生建立了教育关系,为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没有血缘的“两代人”关系,必须负起引领学生“做人”的责任。因此,师生关系以及师爱是建立在奉献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活化课堂,应以“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提倡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师生关系的建立,受社会导向、教育发展、学校、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只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念,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新常态"下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平等、和谐、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转变不良的师生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12.
刘浪 《考试周刊》2013,(66):38-39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观点,不再是教师思想的俘虏,而是一个亲自参与思维活动、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改革下.“以人为本”是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才算真正得到落实.才能真正“以人为本”。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思想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提高相应的素质和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既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高等学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在教师和学生当中,教师又是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承担着引导师生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高校、家庭、社会也是重要的影响要素.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律、自强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大氛围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变“揭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行”,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郑志雄 《考试周刊》2012,(4):175-176
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自觉地把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方面要树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树立多元智能的评价观,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才能创造宽松的创新教育环境,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才能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面的教师,应为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开发和弘扬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不断质疑和解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时空和平台。  相似文献   

18.
汪斌 《考试周刊》2011,(66):139-139
1.引言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融洽的师生氛围。教师对学生满腔热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高境界,进而培养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伴随以人为本教育新理念的建立,对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爱为本,成为民主型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每一个学生,构建积极交往、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真诚相待、平等互动、和谐友爱、共同发展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有本体论和价值论两种解读方式。思政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求。在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思政教育规律之所需、时代潮流之所迫。“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思政课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引导者与指导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死记硬背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自主建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