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被引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演变和重构,它的作用和功能被逐步提升,它的适用领域也在逐步变化,最后在文学领域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成功。其中,严复、梁启超和胡适是进化论进入文学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严复立足中国自身借用西方的先进思想来进行思想上的启蒙,力图用生物学的生存规律来警醒国民,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梁启超作为少数接受了进化论观点的维新派代表人物,试图把进化论与其政治变革结合起来,把进化论上升到一种世界观,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他对进化论的重构和提升,深深影响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胡适在严、梁的进化观基础上,又接受杜威的的实验主义方法,在新文学革命中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使进化论演变为革命的文学观。在文学领域,进化观真正得到了实践上的运用,文学革命的巨大实绩证明了文学进化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近代两位重要文学代表人物──龚自珍和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比较分析,勾勒出近代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指出近代文学观念与古代文学观念相比较而言,有了一些新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龚自珍、梁启超这两个人物的文学的对象观、价值观、创作观和文体观上。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学术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术在晚清时期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过渡,留学生对此贡献甚大:率先引进西方进化论的学术观念,促成了中国学术观念的更新;积极推动中国传统学科的改造,使史学、文学等学科向现代学术方向转型,大力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新学科,使中国的学科门类大为扩展。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社会中,父亲掌握经济大权因而具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完全支配儿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西方先进观念的传入,儿子们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由于经济的独立他们拥有了话语权并开始审视父亲甚至否定父亲。将父子关系放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来研究,可以清晰看出父子关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5.
渐进的进化史观可视为进化论思想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之间的桥梁。当进化论思想介入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时,它一方面动摇了传统文学复古的价值根基,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救国思潮,对文学的观念、语言、格局,乃至文学的学科体制等产生了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接受,促使他对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整合和调适,其文学思想由前期的功利主义转向后期注重审美价值的“情感论”。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前后转变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典型展示。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与近代思想解放有几个重要的关节点: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发表《新民说》,宣传启蒙思想;旅欧后,提出解放思想、建设新文明的构想。梁启超求变求新、解放思想的观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变易”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文学中蕴含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它经由古罗马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人文传统主要源头之一。自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等文学现象,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潮相继的发展模式。这些思潮流派的深层始终蕴含和贯穿着深沉而深厚的人文观念。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早期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所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客观上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并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借助西方先进思想,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注入了新内容;廓清了文学文体概念,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重塑;提供了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完全不同的文学理论构架、批评方法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文学转型是一个重新确立中国文学体系架构的复杂过程,由进化论主导构成的文化语境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应对危机和对先进文学观的积极继承促使国人接受了改写进化论的策略,使之成为改良和革命的理论支撑,并在文学内在价值系统及内容和形式诸方面引发深刻变革.文学进化论的逻辑是不成立的,文学工具主义的策略失控,革命意识和全盘西化的思维模式等弊端也日益引起学者的警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