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思颖 《今传媒》2024,(2):11-14
在“三农”题材自媒体短视频(以下简称“三农”短视频)逐渐发展起来后,众多乡村居民通过短视频将现代化的乡村呈现出来,使得网民群体对乡村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在“三农”短视频的影响下,乡村文化氛围逐渐浓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乡村文化传播范围也不断扩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中“三农”短视频的关注重点、“三农”短视频运营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三农”短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旨在提高“三农”短视频质量,有效发挥其助农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23,(11):44-47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互联网产业赋能农业发展的浪潮中,“乡味”短视频为加快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抖音平台,选取不同地区、拥有不同层级粉丝量的“乡味”短视频博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提出改善“乡味”短视频发展的途径,以期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明小英 《视听》2023,(4):103-1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短视频媒介的快速普及,为“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GC生产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活力。“三农”短视频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了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在此过程中,短视频能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收益,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脱离乡村实际的发展瓶颈。理清“展演—共鸣—收益—困境”这一内在生产逻辑,有利于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罗丹 《新闻前哨》2023,(6):16-18
乡村文化振兴是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随着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短视频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国各地。本文从乡村文化传播的现实图景出发,以短视频为切入点,研究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朱萍  朱佳文 《东南传播》2023,(9):135-1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此关键时期,“三农”短视频的勃兴无疑为农村发展建设提速增效。本文以抖音账号“念乡人周周”为例,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探讨当前短视频创作者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建构仪式,以文化“赋能”,通过记忆、情感的唤起以带动受众的参与,从而拉动当地其他产业增长发展,对以“造血”式力量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佘佳宁  戴蔚 《今传媒》2023,(4):35-38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促使短视频成为当代“新农人”展现农村生活和传播乡村文化的新方式,但是,其低门槛、小成本的制作方式,导致乡村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传播效果甚微。本文对“土家艳子”抖音短视频内容进行了分析,探究它在乡村短视频制作中存在的缺乏专业意识、创新意识、运营意识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升乡村短视频的质量,使此类短视频在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慧  王红缨 《视听》2024,(1):130-133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短视频以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在技术的赋能下,“三农”短视频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内容,推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存在着创作主体素养参差不齐、内容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三农”短视频应从提高创作主体专业素养、提升内容创新水平等路径入手,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8.
韩雯雯  张琳 《视听》2024,(1):126-129
“三农”短视频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农民为创作主体,以农业生产、文化生产、原生态风景、农村生活为主要拍摄内容,展现质朴真实的乡村环境与中国乡土文化变迁的短视频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农”短视频成为推动乡村群体进入大众文化场域的重要媒介,借助“三农”短视频,中国乡村民间生活的可见性被激活。在自媒体环境下,“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主动探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契合的审美表达,以乡村为文化场域,积极参与到城乡空间释义和大众话语赋意的媒介嬗变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成了从“土味文化”狂欢到新时代“新农人”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且这些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的乡村短视频,这些乡村短视频的内容和风格各有特色。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题材类的短视频已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拓展乡村短视频的传播范围,提高乡村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就必须探讨一些成功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为此,文章充分阐述了乡村短视频传播的主要内容,并以“念乡人周周”这个乡村短视频账号的传播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并对乡村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成为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窗口,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短视频质量不断提高,乡村生活、农产品推介、农技介绍等“三农”题材短视频备受大众喜爱,间接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农业技术短视频中的内容生产和多渠道传播,提出短视频平台要聚力发展,开发以农业技术为短视频内容的新兴领域,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整合乡村经济产业链,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短视频快速发展,场景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五星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分析其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场景化传播策略,对促进乡村振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村短视频具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其多样化发展的背后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等。乡村短视频的多重价值存在着动力基础和目标的区别,直接带来乡村短视频发展中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乡村短视频多重价值具有自发性,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通过特定的协同模式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共同服务于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为乡村居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通过镜头记录眼中的乡村,围绕短视频平台衍生出了全新的经济、文化逻辑,成为塑造乡村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由于内外条件限制,现有的乡村短视频也面临创作困境,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抖音平台短视频样本对C县短视频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探索乡村短视频的发展价值、现存创作困境及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宁晶  汤嘉艳 《视听》2024,(1):118-122
短视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从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来看,短视频这种数字新媒介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构传承空间、唤起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的作用,而政策、技术、媒介及资本构成短视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助农短视频是宣传乡村资源、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载体,其能够推动数字化农村的建设,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实践渠道。但是,助农短视频仍存在创作内容模仿性强,缺乏针对乡村文化特色的差异性创作、视频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为改善上述不足,发挥助农短视频的实际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助农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郭攀梅铮 《视听》2023,(1):19-2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展现乡村多彩风貌,记录乡村生活,使乡村文化符号重回大众视野,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大批农民创作者以主动之姿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促使短视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功能与价值进一步彰显,唤醒了村民主体性,建构了媒介文化场域,维系了共同的乡土价值。未来,需要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坚持内容优质化发展,拓展短视频服务功能,以此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新格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银发网红”。乡村“银发网红”发布的短视频中呈现了多重乡村形象,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乡村“银发网红”短视频也存在良莠不齐、内容雷同、刻意传播乡村负面形象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乡村“银发网红”视频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朱婧瑀 《东南传播》2023,(8):129-131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深化发展,乡村短视频创作和传播呈现出长期而持续的热潮。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返乡,将家乡的美丽风景和情感故事通过视频分享给广大观众,传递出一种慢生活和回归自然的情感共鸣。其中,“闲不住的阿俊”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并通过个人品牌打造获得了商业效益。本文以他为例,分析乡村短视频热潮的原因,并对其内容做出反思,展现出这一新兴媒体形态带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全面融入农村生活,并与乡土文化表现出密切的关系。乡村生活和乡土环境在短视频中被“围观”和“展示”,短视频成为乡土文化呈现的重要平台,在短视频所建构的虚拟社群关系网络中,短视频生产与乡土文化生产相互建构,地方性知识在互构实践中实现了扩散与重构,乡土认同嵌入媒介逻辑,以短视频的方式推动乡土文化建构和认同,助力数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