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秉忠与陶渊明,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一位是开国功臣,一位是著名诗人。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这从刘秉忠的诗文中就可以看出。文章从两人的成长经历、诗文风格两方面入手,比较两人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元初重臣刘秉忠祖籍为瑞州。元代两个同名行政建制和江西地方志的错误引入造成刘秉忠祖籍江西的错误认识。刘秉恕墓志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解释。以刘秉忠为首“紫金山五杰”的学习时间一直缺乏信服的考证,刘秉忠《庚戌再还邢台》一诗为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提供契机。这一时期,张文谦、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一起从学于刘秉忠。  相似文献   

3.
顾馨誉 《文教资料》2020,(6):30-31,21
陆机、陆云兄弟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在文学创作上以诗、赋为主,讲究华丽的辞藻,在文学理论上有共通之处.陆机诗文内容表达更丰富,更注重创作的形式美;陆云讲究"清省"自然,独树一帜.这些不同之处和两人的性格差异、兄弟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20,(2):31-34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缪荃孙艺风堂旧拓中,有两通关于刘秉忠之父亲刘润的碑刻拓片,对研究刘秉忠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将两通拓片的内容与传世文献及近年新出土碑刻资料进行对读,可以确定刘秉忠的祖籍是北京路瑞州,而非江西瑞州;刘秉忠曾祖所任应为安国军节度副使,而非邢州副使;《有元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傅上柱国赵国武康公世德碑铭》的书写年代在至大元年至至大三年之间。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3):32-35
2016年是刘秉忠诞辰800周年。刘秉忠是邢台的乡贤。今邢台市遗存相关刘秉忠的寺庙、殿堂、碑刻、遗址众多。睹物生情,试谈三题,一、元代著名史学家苏天爵言:刘秉忠"少隐武安山",此题还未见有人进行专题研究。今浅谈数言,期高明指正。二、刘秉忠的名、字、号、称谓、赠封谥号很多,今重温之,或可引发对其生平行实的思考。三、刘秉忠是元初的杰出政治家。对其政治功业,现在有多种说法。其中元世祖忽必烈说:是刘秉忠和他一起,"共成庶政",创立了元朝。对如此"圣"言,当如何领会、评说。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对故乡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在历代诗人的心中往往最难割舍的就是故乡情结。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故乡情结同样一直萦绕在他心中。本文试从两方面入手论述刘秉忠在文学创作、政治举措上表现出的独特的故乡情结。  相似文献   

7.
四库馆臣站在儒家正统立场,对元代僧诗的评价普遍较诗评家为低.对刘秉忠和姚广孝两位奇僧,馆臣从政治立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结论有天壤之别.僧诗的蔬笋气和烟霞气实由诗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气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期的邢州人刘秉忠,不仅是儒释道兼备、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还是胸怀天下、精通治国安邦之道的政治家、元朝的开国重臣.刘秉忠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并且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他的科技兴国思想做一探讨,以缅怀先贤、服务当今.  相似文献   

9.
刘秉忠研究在上个世纪比较沉寂,本世纪初,随着元代历史、元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刘秉忠研究进入活跃期。文史学界的研究者就刘秉忠的一生行事、政治贡献、科技文化成就、儒释道思想、文学成就、文献的校勘整理等多领域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各领域的学者辛勤耕耘,尽管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但刘秉忠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刘秉忠上书忽必烈的万言治国策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表达.万言书是刘秉忠结合中国古代政治逻辑和蒙古制度而提出的具有实用主义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元朝政治实践中大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张爱玲,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相差很大的两位作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近年来,却不断有人把两位作家放在一起比较。北师大教授王复仁说:在现代作家里  相似文献   

12.
先生牛     
《老年教育》2008,(10):39-39
从前有一个小官,退职后靠教书为生,但他自命清高,瞧不起手艺人。一年端午节,一学生请他吃饭。学生家里正请来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干活,于是,学生的父亲便请他们三人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脚佬”,沾了我的光,得奚落他们一下。吃饭时,他便说道:“今天我们同坐一桌,大家来点诗文以助酒兴如何?”两位师傅回答:“好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故乡的情感都非常浓厚,故乡情结一直萦绕着历代诗人。刘秉忠作为元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故乡情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元上都是元朝两都之一,佛教发达.大龙光华严寺建于1258年,“世祖命名”.著名僧人政治家刘秉忠受忽必烈派遣建城,就规划有大乾元寺和大龙光华严寺.大龙光华严寺首位住持是全一至温禅师,第二位住持雪庭福裕,至温和福裕乃名僧万松行秀弟子,与蒙元另一政治家耶律楚材同门.至温其深受元世祖宠信,与著名僧人政治家刘秉忠(法名子聪)相仿.福裕更是深受元世祖重用,声名显赫,“总领释教”,“掌天下僧权”.福裕是少林寺中兴之祖、禅宗曹洞宗第二十世祖,逝后更被元朝廷制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晋国公”.第六代住持是筠轩维寿,“皇元敕赐大司徒”.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两位现代主义大师短篇小说中展示了现代人的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层面时,使用的却是不同的方法,菲茨杰拉德关注的是故事的内容和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而海明威使用的是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这里主要探讨两位大师的创作技巧的不同,以及在他们所表达现代人情感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16.
刘秉忠是元代初期忽必烈身边重要的儒臣之一,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了皇帝极高的恩待。但是细细品味他留下来的一些词,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一种孤独和失落,而这种孤独感与失落感与刘秉忠个人的经历以及元代初期的社会氛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文人爱饮酒,他们使用酒器也很讲究,不同的酒器蕴意不同,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诗文作品当中。在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里出现的酒器中,“尊”“杯”最为常见,但他们的意义和用法有所不同。从这两个字的汉字流变等方面看,“尊”前“杯”后,“尊”大“杯”小,“尊”尊“杯”卑。  相似文献   

18.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9.
魏功 《语文天地》2013,(1):20-21
杜甫与陆游二人都生活在一个乱离的时代,这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位安邦定国的忠臣良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杜甫与陆游都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家庭的传统教育使他们都有着致君尧舜、救民水火的远大政治理想。但事与愿违,二人终生都未能一展雄才,只能空怀抱负,以诗文终老。而诸葛亮则正是儒家兼济的典范,是君臣相得的最佳范式,所以这两位怀...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安排了读后感两篇.一篇是《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以下简称《读》文)。另一篇是《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以下简称《壮》文).编者将这两篇文章安排在一起,让学生阅读的目的何在?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点?在比较教学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相同点1.主题相同两篇文章都从遗嘱写起。任以沛生前给他的家人立下五条遗嘱。从遗嘱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遗嘱二,体现了他的勤俭节约、一切以他人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遗囊三、四,反映了他敢于移风易俗、大胆与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