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白纸显字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快步走进教室。“你们知道怎样才能使白纸显出字来吗?”一上课,杨老师就亲切地问。我们不解地摇了摇头:“白纸显字,那就怪了。”杨老师看我们疑惑的样子,笑着说:“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让实验告诉你们吧。”杨老师先拿出一盏酒精灯、一张白纸、几支毛笔和一瓶醋,放在讲台上。接着,杨老师把酒精灯点燃,手上拿张白纸,神秘地说:“没字吧!下面我要变了。”说完,便把白纸放在酒精灯上晃动烘烤。白纸能“烤”出字来吗?同学们半信半疑。不一会儿,白纸便慢慢地显出字来。坐在前排的张顺杰急忙站起来,睁大眼睛看着白纸上…  相似文献   

2.
宋江被刺配江州,路过浔阳江,误上了张横的贼船。船到江心,张横忽然把船停住,问宋江和两个押解公人,你们三个想吃板刀面,还是馄饨?宋江不懂,壮起胆子问:什么是“板刀面”,什么是“馄饨”?张横说,俺有一把泼风似快刀,我一刀一个,把你们剁下水去,这叫“板刀面”;如果你们想吃“馄饨”,  相似文献   

3.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字典,虽然它外表很不起眼,但与它“结缘”的故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三年级时,我们刚学“近在咫尺”这个词语。“跟着我念:近在咫尺。”老师用木尺指着一个词语给我们领读。我突然发现老师把“咫”念成了“chi”。昨天预习时,字典上明明写的是“zhi”呀!我大胆地举起手说:“老师,‘咫’字你念错了,应该念‘zhi’。”老师头上立即添了几条蚯蚓般的皱纹,好像在问:“你确定?”  相似文献   

4.
<正>“心事”重重 一周一次的拓展课又要开始了,今天会做什么实验呢?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走进教室。上课啦!老师笑着问我们:“最近我们在学电学知识,你们觉得食盐水会导电吗?”“不会!”“会的吧!”“我觉得会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猜测,食盐水应该导电,但是没做过实验不好下结论。接着,老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实验!”  相似文献   

5.
记得读大学一年级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还有一个问题,土拨鼠到哪里去了?”土拨鼠到哪里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回到猎物追寻的目…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专业课老师问我们:“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校好在哪里?”台下的人被问得茫然,好在哪里呢?虽然也是所985高校,但是,能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吗?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好就好在我们离北大还是很近的……”话语一出,我就像一个在菩提树下修行已久的老和尚,忽然开悟了。我对自己说:抽空到北大“揩油”去。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2、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教学准备钟表模型、粘贴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十个手指头变变变》游戏,做完后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老师问:"你们开心吗?"孩子们兴奋的说:"开心!"老师声情并茂的说:"可老师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孩子们脱口而出:"为什么呀?"我趁机问你们想知道?孩子们急切的说嗯。有  相似文献   

8.
忽略黑点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课上,斯库拉教授向学生们提了一个奇特的问题,“如果让你们到闹市区去筹建一所教堂,而又没有空房,你们会怎么办?”学生们面面相觑,终于有人想到了答案:“可以先借个地方。”斯库拉笑了,说:“这个主意不错,但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问谁借呢?”学生们面露难色,都认为这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斯库拉于是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0.
小刀 《知识窗》2010,(7):52-52
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堂商业课上.有一个教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面前有一个杯子,这个杯子破了一个洞。现在要你们把杯子补起来,你们会怎么补?如果修补成功。你们会得到100美元。”  相似文献   

11.
王连英 《今日科苑》2006,(6):I0006-I0006
一、问题产生本学期,我给自己带的班级教《基础会计》,对于教好这门课我有充分的自信心。因为我做过会计工作,又有较充分的理论知识, 再加上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有理由相信自己能上好这门课。但是结果大大出乎我所料。在第一堂课下课后,我兴致勃勃地问班里同学:“你们感觉这门课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没想到我们班有些同学实话实说:“没劲,我怎感觉《会计》课像《政治》课一样?”这对我打击很大,也促使我思考。  相似文献   

12.
《知识窗》2011,(3):19-19
对上海市某女子中学高一学生来说.这一学期老师们的举动都有些“反常”:政治老师和他们大谈女性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语文老师花了三堂课时间与他们一起研究女文学家的情感特点;  相似文献   

13.
赵婧 《百科知识》2013,(21):60-61
某日,一位大学高数老师正在讲台上激睛四射地讲课,但下面的学生已睡倒了“半壁江山”。老师便语气平缓地说道:“同学们,我们来算个小学计算题。在座各位大概20岁左右,都算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你们可能觉得才经历了人生的四分之一,还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可以挥霍。  相似文献   

14.
郑璐 《知识窗》2015,(4):75
《长颈鹿与小鸟》是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在已知多个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条件。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一、课堂实录片段一:理解数学信息,感悟内在逻辑教师问:“冬天到了,小鸟要飞去南方过冬,好朋友长颈鹿正忙着给小鸟建房子。你们从中找到了哪些数学条件?”学生回答:“造一间房子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三位石匠在雕塑石像。智者问他们:“你们在这里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块笑     
《知识窗》2013,(19):33-33
如果李白活到现在 一天,老师问学生:“如果诗人李白活到现在,会有什么贡献?”学生:“老师,说危害行不行?”老师:“危害?你说给我听听。”学生:“我们背诵古诗的量会增加!”全班惊呆……  相似文献   

17.
自己发点电     
讲个笑话。 一天一个老大出去,看见两个小兄弟在路上围着一堆钱说话,就走过去问个究竟。俩小兄弟说:“我们在比赛说谎,谁说的谎话最大,这钱就归谁。”老大一听大怒,“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诚实。看看我。从来不说谎!”俩小兄弟一听,赶紧把钱推到老大那说:“你赢了.这钱归你了。”  相似文献   

18.
虎妞 《知识窗》2010,(8):39-39
老师叫大家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小朋友实在不知道画什么.就偷看同桌。只见同桌用黑蜡笔在白纸上狂涂.涂完一面再涂另一面.最后两面全都涂满了黑色。小朋友忍不住问:“你画的是什么啊?”同桌答:“紫菜。”  相似文献   

19.
鸡蛋的秘密     
王虎 《科学与文化》2005,(11):29-29
149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回到西班牙,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在一次欢迎宴会上,有人瞧不起哥伦布,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开船的是我,我也可以发现新大陆。”这时,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问大家:“你们谁能把鸡蛋竖起来?”那个嫉贤妒能的家伙竖了半天也没成功,只好把鸡蛋递还哥伦布。哥伦布拿着鸡蛋在桌角上轻轻地磕了个洞,鸡蛋果然竖了起来。那个人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20.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用导语,使学生初入佳境
  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场锣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佳境。如在教学歌曲?渴望春天?时,我一进课堂就跟同学们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树林,老师要请你们帮忙找回我最渴望的春天,可以吗?”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渴望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它在哪里啊?”我就笑着说:“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就要认真地听?渴望春天?这首歌啦!”“是!”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好奇之心,使他们在好奇之中,全神贯注地走入音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