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省”解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劝学》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编者把“参省”注为:“参,验、检查。省,省察,反省”。 对这种解释,我认为不可取。因为把“省”注为“省察,反省”,这里已包含“验,检查”之意,这就显得意思重复。编者虽把“参省”分开解而实际上解出来的意思差不多,好象双音节的合成词一样,“参”和“省”分别成了“参省”的词素,这就不大符合上古汉语(特别是先秦)的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且荀子在这里所说的“参省乎己”,实际上是用《论语·学而》:“吾日三省  相似文献   

2.
官冗、事烦,鱼龙混杂、伤政扰民,是封建官僚时代固有的弊端。不少有识之士都痛感此弊,力主惩绝,但究竟“省官”与“省事”何者为先,看法不同: 北周名臣苏绰在著名的“六条诏书”中提出:“善官人者必先省其官”,“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  相似文献   

3.
“参省”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中的“参省”一词,教材注为“参,验、检查。省,省察、反省”。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四川师院学报》刊登何旭光的文章指出,此种解释意思重复,因为“省察、反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中,对“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的“省”字注释为“曾经”。根据这一注释,诗的颈联可理解为:“汉元帝凭借画图曾经识得春风面,可如今昭君骨留青冢,惟有魂灵会在月夜回到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218页“乡试在省举行”,应为“乡试在省城举行”。是在省“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6.
汉语拼音里的韵母ü比较特殊,它只能和少量声母相拼,并且将ü写在声母j、q、x和y后面时,要去掉上面的两点,这是众所周知的“省写”规则。乍一看起来,省掉了两笔写起来似乎比较简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应用中,“省写”规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不能达到“省心省力”的效果。一、“省写”规则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在一年级的备课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把“省写”规则列入“教学难点”类,它也的确是拼音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省写规则,老师们不惜下功夫画形象生动的图片,讲“小ü有礼貌”的故…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五册17课《杜甫律诗五首》选取了《咏怀古迹》其三,其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省”字,课本注音为xǐng,并对该句作如下解释:“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美貌。……省识,不识。”按此注释,“省”应读作xǐng,可解作“约略,不”之意。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104页:“尚书掌管行政,下设六部。”明显漏掉“省”字,应为“尚书省掌管行政”。尚书无“省”?$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9.
《杜甫律诗五首·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课后注释为“(画图省(xi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看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省识”这个词语,在这个注释中竟然作出了两个前后矛盾的解释:一为“略识”(“约略地看到”),一为“不识”。究竟哪种解释为对呢?这个注释把读者搞糊涂了。  相似文献   

10.
“靖康之难”后,由于战乱,南宋朝廷把科举中“省试”的考试权下放,由各路举行,叫“类省试”。两举之后,各路的“类省试”停罢,唯四川得以保留。通过考察“类省试”的由来、“类省试”的制度变迁以及“类省试”进士的待遇,我们发现四川“类省试”在巴蜀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星 《上海教育》2010,(20):46-47
省吾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但如何让历史名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名校?新省吾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迈进省吾中学新校园的大门,右手边一块石碑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服务创造”,瞬间占据视线。校长陈依群告诉记者,“服务创造”是省吾中学的校训,是由学校创办人之一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此担任校长时亲自拟定的。  相似文献   

12.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诗第三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中关于“省识”的读音和意义,新旧教材对其注解不一,旧教材注释为“不识”,新教材注释为“曾经”,至于“省”的读音,新旧教材并未注明,亦读“xing”亦读“sheng”,历来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西汉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建国以来“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倡导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从而出现了史家所称颂的“景之治”。对汉帝的“轻徭薄赋”措施,史家已多有论述,而“约法省刑”也是景之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将主要论述汉帝在法律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所谓“省句”,就是在诗文中运用前人诗文作品中前后相连的语句或诗句时,只用两句中的一句或者四旬中的两句,而被省略的句意已蕴含其中,甚或被省略的旬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所在。对这种“省句留意”的修辞手法,笔者姑且谓之“省句”。其修辞效果主要是含蓄并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有利于丰富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徐蕾 《现代语文》2013,(9):146-147
诗圣杜甫身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却大半生“万里悲秋常作客”。唐代宗大历元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该诗“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中“省”字的含义,因其不仅多音,而且含义较繁,对其理解历来多存分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注为“察”(见《古代汉语》第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2版)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杜甫律诗五首》中,收录了《咏怀古迹(其三)》,该诗颈联为“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书下注解把“省识”解释为“不识”,并把“省  相似文献   

17.
江海清 《语文知识》2004,(10):34-34
高中《语文》第三册为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不省所怙”作了这样的注释:“不知道父亲(的模样)。省,知道。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怙,依靠。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据此推理,“不省所怙”运用了藏词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8.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此诗以寥寥数语包举人物生平,诗意苍凉激越,在众多歌咏王昭君的作品中被推为绝唱。其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一联最受后人推崇,然而人们对此联中“省识”两宇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张炎 《华章》2013,(20)
“联省自治”运动在民国兴盛一时。针对当时民国军阀割据和内战频繁的局面,章太炎最先提出这一方案,并得到当时诸多社会名流和西南地方军阀的支持。湖南、四川是“联省自治”运动的中坚力量,在北方军阀“武力统一”方针的步步紧逼之下,“联省自治”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想通过地方自治而使中国最终走向宪政道路的方案,对解决民国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郑又贤 ,男 ,1 948年 1 0月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1 97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 1 994年晋升教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列部兼管理学系主任 ,并兼任全国省属师范院校“两课”协作会副会长、福建省辨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省高校“两课”教研会会长、省社科联委员 ,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闽江学院、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兼职教授。郑又贤教授是福建省“2 1 1”重点学科“邓小平理论教学与研究”带头人 ,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专业和省优秀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带头人。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