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植 《大观周刊》2011,(20):18-18,9
女性教育自古以来一直是属于边缘性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发展。占人类一半的女性对社会、民族、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对女性教育的投入,重视女性教育的发展。我校通过“淑女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希望能培养出新一代女性,让女性在气质、文化素质方面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与释放。  相似文献   

2.
董志薇  王冬艳 《兰台世界》2016,(22):107-109
在中国古代,广大女性并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直到近代女子学校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女子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子教育观念的变化也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社会厉行男尊女卑,用以训诫女子的《内则》、《女诫》、《女儿经》、《烈女传》、《温氏母训》等读物更成为压抑女性自我意识最可怕的锁链。遑论女子能进学堂念书,就是以“明理”、“守义”为宗旨的女子家庭教育也反过来成为愚昧女子,使其心甘情愿驯服于社会及家庭中男性的桎梏。直至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风美雨狂袭而至,因地利之便的浙江得风气之先,伴随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传教士启动了近代浙江乃至全国女子教育的车轮。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MissAldersay)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9,(2):58-68
近代女性报刊与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女报既是觉醒的知识女性表达自我诉求载体;也与"政治事件"的女权运动紧密互动、彼此形塑。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知识女性既运动"参政"又办报"议政",为女权运动与女性报刊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唐群英、张昭汉等代表的民初女权主义者基于共同政治诉求,在舆论场域形成声援之势,借女学校、女性社团等营造女报传播网络;其办报角色定位趋向"自下而上"代表女界立言的"论政型"女报,而不同于晚清"自上而下"的"启蒙型"女报形态;意在内政、外交事件的即时评论中呈现女性"在场",勾连共和政治与女权诉求之关系。参政运动及其知识女性的媒介实践展示了她们如何在"革命"转向"共和"的"政治机会"中,藉报刊媒介在体制内形塑女性政治认同的初步尝试;也反映了其时多元政治利益表达的媒介场域,从性别平等视野审视共和政治的舆论潮。  相似文献   

5.
姜卫玲 《编辑之友》2015,(1):103-106
在中国近代时期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与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历史背景下,早期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女性群体逐渐兴起.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知识女性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到具体报刊活动之中,并借助报刊媒介传递自己的新思想,启发了女性觉悟,也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在全面梳理近代知识女性报刊活动的基础上考察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卢明芬  莫惘  璩卉慧 《新闻窗》2011,(1):109-110
在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清末到解放战争这样一个阶段,以当时条件下这单所说的媒介以报刊为主。19世纪我国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从事报刊行业的人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的一批妇女报刊开始成长起来,女性参与传媒活动便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何思源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末,他受命出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他力主改革传统教育,积极为教育争取经费,发展义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近代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丽英 《大观周刊》2011,(32):26-26
蔡元培终身投入在教育事业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女子教育思想,对女子教育在近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蔡元培的女学思想主要有主张设立女子学校,对女子进行教育;女学的设立不是培养贤妻良母,而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女性。蔡元培对近代“贤妻良母”教育思想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主张实现女子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女性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女性变革的重要资料,虽冠名"女性"但其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均为男性,这体现了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中男性的主导启蒙地位。而以综合性期刊的定位与服务女性的宗旨,客观上夯实了女性解放的学识基础,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瑾 《大观周刊》2011,(14):281-281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属于私学中基础教育部分。在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女性享受教育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私学。明清社会女性享受的最常见的就是富贵家庭聘请塾师到家做馆,对自家女子进行单独的私塾教育。从《牡丹亭》的闺塾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清时期的女性受到的私塾教育其过程有一定的模式,教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美国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末,图书馆学教育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处于萌芽时期。受美国影响尤深。如在教育思想、教育经费、教育人才等方面都与美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舆论传播场域,互联网舆论空间的结构与发展,是把握中国传媒变局的重要面向,本文从近年我国舆论场域的分化与主导态势入手,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对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舆论场作解读和阐释,尝试寻找不同场域间可沟通的共同性、自主性与独特性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3.
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知识分子,经过教育与阅读,在20世纪的20年代,集体"浮出历史地表",登上广阔的历史舞台,成为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的阅读史进程具有标本性和开创性的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分析她们的成长背景、知识构成、读物结构和文化影响,描绘中国新知识女性的阅读史轮廓。  相似文献   

14.
李琦 《新闻通讯》2008,(7):36-37
传媒记载了历史,也继续书写和影响着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和追求平等权利的进程中,女性传媒主要是女性报刊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自近代以来,中国女性就积极跻身于报刊活动,利用报纸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媒介的社会传播行为对于女性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女性媒介这一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践上予以纠偏也是极具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创刊于1909年的《教育杂志》以刊期长、影响大,历来被学者视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从教育场域的视角出发,探讨《教育杂志》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作了三个方面的阐发:第一,从《教育杂志》广泛而又频密往来的作者关系中说明它的教育在场性;第二,从《教育杂志》对教育大众化的追求中说明它致力于教育公共话语属性的建构;第三,从《教育杂志》对教育话语的主动引导中说明它本身即是教育场域中的一支结构性力量,同时还分析了作为商业性质的《教育杂志》在这一力量的发挥上,既具有独立性发声的优势,同时也不无现实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权利是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获取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权利,然而我国古代妇女完全被排斥在社会知识信息圈之外,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她们都无法进入各类藏书楼阅读。近代维新派大力倡导"开大书藏"和兴办女学,众多图书馆和女校的创建为女性进入图书馆阅读创造了历史契机,女性才有获得社会知识信息的权利,从而步入男性主导的图书馆这个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并享受到一定的读者权利,这无疑是不可小视的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关于女性教育的记载,只有在《周礼》、《礼记》、《仪礼》这些有关礼节的书中可以见到,此外,在《尚书》、《左传》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教育内容上说,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已经有别于男子教育,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以"四德"为主。从教育方式上说,先秦女性教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家庭式,另一种可称为私塾式。  相似文献   

18.
张倩 《今传媒》2012,(5):155-156
20世纪上半期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独立自主民族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文化资源碰撞、交流与整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报纸、杂志以及电影等媒介向国人传递了一个又一个时尚资讯,对中国摩登女性形象塑造产生影响。本文试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申报》、《良友画报》及电影中摩登女性形象为例,分析这一时段媒介对摩登女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哲 《大观周刊》2011,(34):79-79
巴布罗·毕加索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是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更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在他的成长经历中,女性是毕加索绘画的重要题材,对女性的情感表达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淋尽致。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部分受过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积极参加报刊活动,在女性报刊出版发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女报人不但思想先进,而且具有强烈的女权意识,其个人经历以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个性化色彩也深刻影响着她们参与的报刊活动.同时,女报人群体的逐步壮大也是近代社会中具有多重意蕴的历史事实.她们不仅对女性报刊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