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从元代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出发,认定戏曲中反面主人公刘衙内及其子婿,是元蒙统治者的代表,说明此剧是借宋之名,揭露元代黑暗政治之实。加上作品按人民的理想愿望成功地塑造了包公这个深受人民喜爱的清官形象及张敝古、小敝古这样敢于与强权统治者作绝决斗争的农民典型,艺术风格又别具一格,在元曲中确属上乘佳作。  相似文献   

2.
“衙内”一词,屡见于宋元戏曲小说中,他们大多是依仗权势,奸淫掳掠,无恶不做的反面人物。元杂剧中就有许多是以“衙内”为重要角色的,如《望江亭中秋切(鱼会)(鱼旦)》中的杨衙内,《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中的庞衙内,《包待制陈州粜米》中的刘衙内,《黑旋风双献功》中的白衙内,《同乐院燕青博鱼》中的杨衙内等等。《水浒传》中的高衙内更是为人熟知的反面人物。可见,“衙内”这类人物在宋元社会生活中不但确实存在着,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然而,对于“衙内”的确切含义却至今没有搞清。  相似文献   

3.
白砚 《天中学刊》1999,14(4):40-41
《陈州粜米》,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见于《元曲选》,末署撰人。《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等均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亦仅著录其简名。后人大抵相信它是元人所作。曹本《录鬼簿》于“方今才人相知者”类陆登善名下著录有《开仓余米》,不知与此剧有无关联。滁州祟米》为末本戏,四折,一楔子。正末第一折扮张憋古,第二、三、四折扮包待制。唯楔子为范学士唱。其剧情梗概为:北宋年间,陈州亢旱三年,颗粒不收,百姓几至相食。户部尚书范仲淹奉旨选派官员前往开仓赈灾,权豪势要刘衙内以为有利可图,抢先举荐其…  相似文献   

4.
封建剥削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总爱假惺惺地装出一副“善良、慈悲”的面孔,欺骗人民。实际上,他们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张着血盆大口,吞噬了多少奴隶和无辜的人们!《红楼梦》哪里是什么“谈情说爱”的书,它分明是一幅血迹斑斑的阶级斗争的形象图画! 冯渊小乡宦之子被薛蟠仗势打了个稀烂,抬回去三日竟死。(第四回) 张三酒店堂倌被薛蟠无辜打死。知县徇情枉法结案。 (八十六回) 石呆子穷书生被贾赦勾结官府,霸占古扇,逼迫自杀。(一百零七回) 张金哥和她的未婚夫王熙凤为贪图白银三千两,勾结官府,拆散其婚姻,  相似文献   

5.
《古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对诸葛亮《出师表》中“崩殂”的注释称:旧称皇帝死为“崩”或“殂”。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语》课本(试用本)对“崩殂”的注释也采用此说。笔认为此注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不死酒     
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7.
《离骚》云;“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喟凭”为楚语,连读为词,乃慷慨愤懑之义。《淮南子·修务》云:“发愤而成仁,(忄胃)凭而为义”(“(忄胃)”原讹作“帽”,下引高注同;此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校改),“(忄胃)凭”即“喟凭”,与“发愤”对文,义亦相同,故高诱注云:“(忄胃)凭,盈满积思之貌。”又作“(忄胃)恲”,音同之异文,《广雅·释训》释为“忼慨”,“忼慨”,即不得志之貌(《说文·心部》)。“(忄胃)”字不见先秦他书,经传多作“喟”。《说文》无“(忄胃)”字,而《口部》云:“喟,大息也,从口、胃声。嘳,喟或从贵。”《方言》十云:“沅澧之原凡言相伶哀谓之嘳。”知其为楚语。又,“凭(憑)”亦楚语,见《方言》二。连词作“喟凭”,以状愤懑不平之意;此正《离骚》所用。又,从屈赋辞例看,“喟凭心”盖本作  相似文献   

8.
何逊二题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云刘孝绰忌恨何逊。从何、刘酬和及赠答诗来看,二人是相交甚深的知己。颜之推不喜欢也不理解诽谐文章。“(忄画)(忄画)不道车”并非忌恨之句,而是嘲谑之语。从萧衍不喜四声及沈约、何逊等人行车来看,《太平广经》引载的萧衍君臣作叠韵故事不可能发生,何逊出生寒族,性格孤傲或许就是梁武帝“何逊不逊”之语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陈州粜米》是一出公案戏(也叫勘狱戏).公案戏是元杂剧中最富有社会意义,现实性最强的一部分。它毫不掩饰地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展示了元代社会的混乱、政治的黑暗、人民遭受迫害生命毫无保障的真实状况.元杂剧的古白话语言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在词法上有所区别,元杂剧剧本的构成也与现代戏剧有所不同.为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为:(一)理解《陈州粜米》的社会意义与文学价  相似文献   

10.
菁灵姐姐:你好,我有个坏毛病———“懒”。可能是我从小依赖性太强的原因,养成了这个坏习惯。现在我下决心改掉它,可怎么努力还是没有效果。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吗?刘秋艳我们从中国远古时代的造字来看看“懒惰”这两个字:“懒”,从“心”(忄)从“赖”。“赖”就是依赖。人一心只是依赖别人,不愿自我努力,必然懒惰。“惰”字,从“心”(忄)从“堕”。“堕”字的本意是指毁掉城墙或毁掉器物。可见,懒惰的根源在自己的心里;懒惰的危害,先是“自暴自弃”,结果是“自我毁灭”。打败“懒惰”的高手是“勤快”。“勤”字的意思是说:耕田种地的人是用…  相似文献   

11.
《水浒》第七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情节:宋江为了尽快实现其“顺天”、“护国”的投降主义目的,急不可待地带领心腹柴进,以“观灯”为名,来到京城,一方面想去走皇帝宠妓李师师的“后门”,求其“下情上述”,争取“招安”;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寻机觅径,面见皇上,直接“告一道招安赦书”,以成投降“正果”。柴进趁元宵节“张灯结彩”、“人闹马嚣”之际,潜入皇宫禁院。当他摸到皇帝书房时,“但见素白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的著述者为东晋的干宝。这位被刘(忄炎)称之为“鬼之董孤”的志怪小说家,花费了多年的苦心,撰集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完成了这部二十来卷洋洋十五万言的小说著作。作者虽在自序中说:“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显然其著述之旨在于宣扬迷信,神鬼妖魅荒诞之言甚多,但书中却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是魏晋志怪小  相似文献   

13.
在著名的京戏《赤桑镇》中,作为监察官员的包拯下令处死了自己的亲侄子包冕。原因是包冕作为一个地方官,竟然贪污皇帝用来赈济灾民的粮款。故事中展示出包拯深受道德煎熬的一面:自幼丧失父母的他,全靠兄嫂抚养成人,供养读书,从而有机会科举得中,步入仕途;而对他恩重如山的兄嫂,又只有包冕这么一个独子。面对嫂嫂的责骂,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而是要维护司法公正。为了解脱自己所处的道德困境,包拯跪地直呼“嫂娘”,并保证为她“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4.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以后,这个地主阶级的政权就逐步走下坡路了。唐玄宗这个皇帝抛弃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所执行的法家路线,政治上黑暗腐败。官僚大地主和宦官勾结在一起,把持军政大权。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十分严重,各自独霸一方,连年战争,唐朝中央已无法控制地方。大地主大官僚乘机疯狂地兼并土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这时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都很尖锐,统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无意中发现我的邻居们是一群“不一般”的人:脾气最“暴躁”的人———刘(牛)阿姨最“漂亮”的人———小美姐姐最“烦恼”的人———凡凡(烦烦)最“快乐”的人———乐乐最“悲伤”的人———刘蕾(流泪)最爱“思考”的人———王响(往死里想)最“奇怪”的人———张奇叔叔最“聪明”的人———郝(好)聪最爱“美术”的人———涂华(画)怎么样?你是不是也想认识这群人呢?我的邻居之最$湖北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小学五(2)班@陶丽莎  相似文献   

16.
[故事开路]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  相似文献   

17.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初中语文第五册《隆中对》里的一句话(该文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一种意见认为:“刘、张两人均系当时益州地区军阀。刘为益州刺史;张据守益州北部之汉中郡。”“刘、张弱点之一:政治腐败。刘糊涂无能;张不惜民力。”“弱点  相似文献   

18.
反证法抽象程度高,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前可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路边苦李”。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王戎,七岁那年的某一天,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树上李子很多,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何不去搞?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贤臣被一奸臣所害,被判了死罪。皇帝念其有功,采用了用命运来最后判决的办法:用两张小纸片,一张写了“死”字…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出身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官僚地主家庭,只是后来几代,官越做越小,门户已不如以前那样堂皇。当时是德宗皇帝即位,宦官掌权,朝政腐败。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便决心革新朝政,他写了一篇关于革新的《辩侵伐论》的奏表,上奏给德宗皇帝。 柳宗元写的《辨侵伐论》,很快就传到了东宫。太子看后感到有独特的见解,他说:“这个人一定是能写善谈识时务的人呀!”  相似文献   

20.
千年包公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其“标牌标志”,有戏曲舞台上的包公脸谱与凤冠霞帔的“公主”形象组合画面,大概是寓意“权与法”的较量吧。我是经常看这个节目的,因而就经常和“包公”晤面了。有时感到滑稽: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大宋朝龙图阁直学士包老相爷,请上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荧屏,对据说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亿万观众进行“普法教育”。咱们传媒的思维方式也未免太过于步履蹒跚了。一时兴之所至,查检资料,意外地发现艺术形象“包公”的原型包拯,生于公元999年,今年是整整一千岁。“世纪末”本已够热闹的了,各种纪念活动纷至沓来。“千年虫”弄得人头昏脑胀,不料又添了个千年包公的话题,有关方面(比如包公故里合肥)大概也会热闹一番吧。学术之中,不敢撰一词,我这里想说的,仅限于戏里的那位黑脸包公。当时包拯任开封府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吧。天子脚下的皇亲国戚,当朝权贵,衙内太岁,走狗爪牙,几乎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