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2014,(24)
正@郭静:在信息匮乏时期,新闻门户因为不知道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通过海量的新闻向用户推送,让用户在海量的新闻流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进行点击。用户是一个点,新闻门户是一个面,新闻门户不可能只做一个点,而要做到面,就需要"琳琅满目"的新闻信息。据我观察发现,目前新闻客户端几乎都走上了"个性化推荐"这条路线,"个性化推荐"早就不是早期的一两个新闻客户端产品的专利了,可能在口号上没有喊出来,但是在产品当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从首页到频道页都  相似文献   

2.
腾讯客户端将从便携化和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新、旧结合的基础之上,在百花齐放、各自探索的新闻客户端领域,致力于为用户寻求最好的移动新闻体验。新闻客户端是移动新媒体的战略产品,腾讯早在五年前就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大势,并积极布局。2010年10月,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第一个版本就在appstore上架,是最早推出客户端的新闻门户之一。腾讯新闻客户端一度占据新闻类应用的第一名,用  相似文献   

3.
在从手机端获取资讯方面,新闻客户端成为重要的入口之一.但在移动客户端市场,由于传统门户和网络巨头推出的产品拥有先发优势,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央视新闻客户端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客户端产品之一,其发展思路代表了主流媒体的一种尝试.笔者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检视目前新闻客户端发展的现状和困局,以期为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倪惠杰 《传媒》2021,(21):59-60,62
新闻客户端是省级媒体融合转型的重要方式,但现在也面临着来自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以及市场化新闻客户端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各省级媒体融合实践,认为"新闻+服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省级媒体新闻客户端的重要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5,(18):8-8
你下载我有奖,你阅读我送钱,手机屏幕方寸地,百端相争战犹酣。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阵地,新闻客户端被很多传统媒体所看重,已经或即将推出自己的客户端产品,并在内容和形式上打出了各自的卖点。但是,客户端,不只媒体在做,其他机构也在做。媒体与商业网站等机构不同,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应做出自己的特色,把自身利益与用户需求结合起来,与媒体发行、影  相似文献   

6.
新闻客户端应用颠覆了传统媒体以传播者为主体的传播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主导和主体,满足用户需要是其主要的价值核心.用户体验度是衡量新闻客户端对用户需求与价值满足的程度,也是改进新闻客户端内容与运营、提升用户认可度的主要标准与尺度.用户体验高是新闻客户端的内容与服务最佳状态的综合体现,也是新闻客户端运营的基础.本文从用户体验视角对人民日报客户端进行了调研分析.  相似文献   

7.
核心阅读:“今日头条”是眼下比较火爆的一个移动新闻客户端.与大多仍然依靠编辑手工甄选排列信息的其他资讯类客户端不同,“今日头条”不需要编辑,而是通过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源源不断地个性化推送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信息.事实上,“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100多名员工中,技术及产品的相关人员占了60%.可贵的是,在众多新媒体产品看上去很美却鲜少盈利的现实窘境下,“今日头条”上线1年半以来,总用户量从0到8000多万并保持稳健增长,现在每月已经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且听其CEO张一鸣来聊聊他们的“活法”.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2,(8):137
随着客户端新闻、资讯质量的提升和客户端影响力的提高,手机门户也会逐渐赢得用户的认可。合作企业的报道借助客户端巧妙植入,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近日,搜狐新闻客户端提出"指尖上的奥运"移动互联网整合报道模式,引起行业关注。本次搜狐新闻在奥运方面做足文章,利用手机随时随地的特性,量身定制奥运专版,在订阅服务中升级《搜狐早晚报》、《奥运专刊》、《全景奥运》三大刊物供用户自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今日头条等,但主流媒体客户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不管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还是闪电新闻、触电新闻等地方媒体,虽然经营发展战略各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归纳出新闻客户端的内容观、运营观以及产品观特点。基于此,笔者以闪电新闻为例,并结合今日头条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媒介融合大趋势,传统媒体积极结合技术和内容优势拓展传播渠道,运用移动客户端实现"变革"。传统媒体做客户端,核心竞争力当然在于内容。传统媒体必须摒弃"做媒体"的新闻人思路,向"做产品"的互联网思维转变。因此,基于产品的角度,本文对成都电视台的《看度》进行分析,并对媒介融合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11.
叶阳 《出版广角》2016,(9):69-71
近年来,关于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纸媒与客户端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纸媒新闻客户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取胜?本文以媒介补救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客户端对纸媒进行内容、功能和使用三个方面的补救,为纸媒新闻客户端提出了“做平台”与“做社交”两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走着,忽然发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伴着沉重的吱吱嘎嘎声,中国的历史车轮在艰难地转动,时进时退——她要把高度集权的产品经济变一变.让市场机制起更多的作用;她要使更多的头脑活跃起来,让中国10亿人民统一的思维模式渐渐消失. 新闻界也发现,她渐渐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从新闻业务上说,作文件公告牌的时候少些了,可以较广泛地自行研究些问题了;从经营业务上看,来钱的路子也五花八门伸来.过去不敢想的事现在很普遍了.记者吃请受礼平平常常。报纸出卖版面落落大方.以至一些与新闻不相干的人也看出些端倪,做起新闻掮客的生意.对于这一切,新闻界人士褒贬不一,但大家都明白,这是社会变革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6,(4):8
当前的媒体江湖,大家不是在做新闻客户端,就是在做新闻客户端的路上,于是就有一拨又一拨的新闻客户端出现。媒体向移动端发展是一种必然,新闻客户端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闻内容展示平台。在各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背后,问题显而易见:如此多的新闻客户端扎堆,已在队列里的"老兵"如何保持优势?刚"入伍"的"新兵"又如何奋起直追?同质化竞争如何避免?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14.
黄超 《新闻实践》2014,(7):19-21
6月中旬,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大中央媒体发布了全新的新闻客户端,上海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新闻客户端也陆续亮相。商业网站长期瓜分的新闻客户端市场激起了涟漪。一时间,"新闻客户端巨头们感到了一阵凉意"、"不协调的格局或许会发生变化"等言论悄然四起。然而,传统官媒从"国家队"到"地方队"扎堆推出新闻客户端,这样的移动新闻之路究竟怎么走?  相似文献   

15.
新闻客户端是一个新事物,据我所知,三年前首次有开发商、运营商和媒体开始试水移动终端,在总书记要求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以后,客户端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标志,发展进一步提速,成为我们传统媒体的标配。三年以来,新闻客户端呈现出这样的几种状态:现在第一批的新闻客户端是互联网巨头抢占第一梯队。据我统计,2012年搜狐、网易、腾讯只有3000万用户的新闻客户端,到了2014年初这三家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压力很大,要善于以变应变.新媒体的本质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传播的介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是永恒的.纸媒的专业新闻生产的功能,是不会衰亡的,因为社会需要它.现在很多纸媒都主动融入了新媒体,在普遍运用电子报、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基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过程,融入的方式、方法在不断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当年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专业.我也曾经幻想过妙手著文章,写出誉满华夏的新闻名篇,但现在每天更多地是拿着手机做直播、发微博、制作H5产品.稿子越写越短了,图片和视频却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8.
伍广明 《青年记者》2017,(17):85-86
移动互联网时代,从阅读报纸杂志转向浏览网站的网民,又从网页端阅读逐步转向了移动化阅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新闻客户端的竞争愈发激烈.国内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无论是线上门户网站还是线下传统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向移动端发展,各类新闻客户端百花齐放,在差异化、个性化及用户体验上互相角逐.本文分析新闻客户端的形态特点和内容生产方式,并就地方报业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比拼的新平台。本文以"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两大客户端对2014年两会新闻的传播为例,研究不同类型的移动客户端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定位以及新媒体特性,提供差异化的时政新闻产品。移动客户端用户既是受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在发展新闻客户端时,需思考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发挥受众的能动性、主体性,在内容和形态上不断创新,以此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新闻营销指的不是利用新闻为其他机构作营销,而是新闻产品自身的营销。新闻要不要营销?首先得看新闻是不是一个产品。新闻是媒体的一个产品,在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新闻以及生产新闻的部门自然不能,也不应该超然事外;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同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另一个非物质形式——文化,已被公认为产品了,所以也应该把新闻看作一个特殊的产品,而且它已经进入了实际上的流通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