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长通过走进教师的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同教师一起交流,对课堂的有效与无效、目标与方法、过程与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等进行评价,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和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校长自身应具备的一种素质.  相似文献   

2.
校长通过走进教师的课堂,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然后同教师一起交流,对课堂的有效与无效、目标与方法、过程与价值观、情感与态度等进行评价,这是校长教学管理和指导新课程改革所必需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俞建彬 《上海教育》2008,(10):52-52
课堂是学校真正发生教育的主阵地,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示范。校长是教师的教师,现在校长很多是从教学骨干提拔上来的,有的本身就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都在讲学校文化,校本文化,我认为校长走进课堂听课,研究课就是极好的学校文化。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回归。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校长工作的本职,上课、听课是校长的天职。  相似文献   

4.
观点     
《中国德育》2014,(14):5
正深入课堂,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对于校长来说,至关重要。开发、实施、更新和评价高质量的课程,每一步都需要校长去思考、去组织、去应用、去管理。如何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呢?深入课堂是关键。课堂最能反映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掌握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以及课程的实施与整合。校长不仅要深入课堂,更要研究课堂,以便站在新的高度,从新的视角,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对学校的课程改革作出及  相似文献   

5.
校长走班上课,就是每学期或每学年,校长走进每一个班级,为学生上一两节课。通过进班上课的方式,校长可以真实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感悟全校课堂的美好和发现课堂亟待建设的空间。同时,校长把教学研究放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与教师点对点精准教研,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和教研品质。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校长不爱课堂有许多理由。许多教师做了校长之后就有去学术化、去教师化倾向。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其实大多数的校长本来都是业务尖子,做校长其实不是强项。校长不能进课堂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都有,我归纳为三种情况:一是有一部分校长主观上就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校长不爱课堂有许多理由。许多教师做了校长之后就有去学术化、去教师化倾向。这种现象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其实大多数的校长本来都是业务尖子,做校长其实不是强项。校长不能进课堂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都有,我归纳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李虹 《湖南教育》2009,(11):39-40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35中初二年级听了一上午的课——连上了5节,他与学生同起立问候老师;中午在学生餐厅和同学们共进午餐,下午和教师座谈。总理亲自进课堂听课、评课,相信这则新闻对我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校长,是为教师之教师。那么,校长该如何抓课堂进而引领课堂呢?试看本次校长论坛(平江)对这一主题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在课堂,如何营造一种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研文化,是校长引领课堂必须思考与实践的话题。2008年起,我带领老师们聚焦课堂,从“学生、教师、课程、文化”四个维度,开始了以课堂观察与诊断为方式的教学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主力靠教师,骨干靠班主任,统领靠校长。日前,中国教科院驻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联合幸福学校国际联盟分别研发了《幸福课堂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班级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幸福学校基本标准与评价核心指标》,为幸福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为进一步将幸福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班主任、校长的幸福教育能力,促进幸福课堂、幸福班级和幸福学校建设,培养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长,双方再度联手开发出幸福教育教师、班主任和校长培训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在课堂,如何营造一种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研文化.是校长引领课堂必须思考与实践的话题.2008年起.我带领老师们聚焦课堂,从"学生、教师、课程、文化"四个维度,开始了以课堂观察与诊断为方式的教学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2.
听课评课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宁夏教育》2010,(6):17-18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校长在教学管理上既要扮演好校长的角色,又要回归教师的角色;既要站在校长角度审视课堂,又要站在教师角度,用教师常态的角色意识思考问题。扮演好两种角色,工作的着力点就应放在进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评课。校长的教学管理就是用听课评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效课堂,推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校长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利于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了解教师的备课状况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有利于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校长听评课应做到“六看”:一看教师的敬业精神;二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三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四看教师的教学技能;五看教师的课堂效果;六看教师的仪表。  相似文献   

14.
校长与课堂有天然之缘,校长兼课的好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校长兼课,是学校强化人文管理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校长在做校长之前都是优秀的教师,校长上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4,(35)
正学校发展缘于校长和教师的不断追求,尤其是校长,既要满怀教育理想,又要正视教育现实,构筑出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在通向理想、高效课堂的路上,校长要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去思考一个永恒的命题:课堂,究竟用什么献给学生?校长需要加强对课堂的领导,以此来提  相似文献   

16.
陈艳萍 《湖南教育》2009,(11):41-42
一个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校长,一定会将其深邃的目光聚焦课堂,关注课堂,从课堂中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课堂中探索教育教学的方向,从课堂中发现教育教学的美好。校长关注课堂,既可以是理念上的引领,又可以是行动上的身体力行。不管何种方式,只要校长真正关注课堂,带领教师研究课堂,学校的教育教学就有了生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便会在校长引领下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7.
"走课"来源于美国,是指在课堂环境中,校长以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观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是校长为改善教学质量而对课程资源、教学策略、教师及学生课堂行为等进行频繁、短暂且目标明确的巡视。校长"走课"能让校长掌握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对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发展等有着重要作用。其一,校长"走课",有益于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笔者下校视导,经常看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只有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才能了解课堂教学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瞎指挥,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苏霍姆林斯基说:"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校长与课堂有天然之缘,校长兼课的好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校长兼课,是学校强化人文管理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校长在做校长之前都是优秀的教师,校长上课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10,(22):27-27
田第元在2010年5月5日《中国教师报》上撰文认为,在时下的社会转型期,作为校长,要把教师当凡人,把教师当教师,把教师当伙伴,把教师当依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生长智慧,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校长才能实现理想。首先,把教师当教师。一方面,校长要鼓励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打造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校长要不遗余力地创造条件,支持教师不断变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