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甲骨文字形表》是甲骨文字形整理的集大成者。但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笔者就管见所及,参考《新甲骨文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等书,列举《甲骨文字形表》漏收字形及字形归并不当之处:(1)“并”字异体归并不当;(2)“休”字异体归并不当;(3)漏收“讯”之异体“ ”;(4)“毓”字异体归并不当;(5)“见”字异体归并不当。  相似文献   

2.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是一部以甲骨文字的形体为线索、将散见的有关辞条以类相从、一一系联归并的大型甲骨工具书,对于认识和掌握甲骨文的形体以及对有关卜辞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字形的摹写和辞例释读方面,我们仅就字形部分加以校订。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4.
干支表刻辞是殷墟甲骨文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刻辞,晚期甲骨文中的干支表刻辞尤多。本文即对晚期甲骨文中的干支表刻辞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主要依据字体风格将这些刻辞的刻手分为幼稚型和成熟型两种,举例说明了这两种风格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他们的典型字例。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是我是商朝晚期(公元前13—11世纪)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对研究商代的历史、考古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自公元1899年在殷墟发现甲骨文到现在,已经有八十一年的历史。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宇信同志的新著,《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是一部全面综述三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各方面所取得重大成果的总结之作。全书分八章,共二十一万字,图版十六幅,  相似文献   

6.
目前出版的几种有关介绍甲骨文知识的小册子,对于普及甲骨文知识是有好处的。但是,谈到甲骨发现一事时,有的不甚确切或不太全面。现将先严王襄同志遗作《簋室殷契》一文加以注释,刊登在这里。王襄同志是甲骨文最早发现者之一。是篇作于1955年,曾述及甲骨发现问题,也简单地谈到卜辞的内容、写法以及研究的情况和成就,给学习甲骨文的同志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东魏武定八年刻,正面刻造像题记,碑阴刻高王经,碑侧刻造像和题名,非常精美。此帖为于右任旧藏,钤印"于右任考藏金石",由名家题跋。正面拓片墨纸尺寸:157×65 cm  相似文献   

8.
《秦诏版》     
<正>【作品概况】《秦诏版》亦称《秦量诏版》,为秦代金石刻文。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诏书,有的刻秦二世元年同类诏书,或二诏合刻。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四角有四个小孔,供固定时钉钉子。铜质青色,铸造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正面是秦小篆铸成,阴文书刻40字。【观典赏析】秦诏版是意外发现的。1976年在甘肃省镇原县农副公司收购门市部,以0.80元钱当废铜收  相似文献   

9.
一、汉字的形体先后经过了哪几种演变?各种汉字的形体有什么特点?汉字从产生到现在,经过了一个由繁到简的发展演变过程,按由古至今出现的顺序,先后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甲骨文通行于商代,因为它是用刀刻在龟骨或兽骨之上,所以叫做甲骨文。它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写法没有定型,同一个字常有几种写法;笔画线条细瘦,字形瘦长,大小参差不齐。金文是周代使用的字,刻或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所以叫金文(古代“金”泛指金  相似文献   

10.
珠算是用珠盘(算盘)计数运算的方法,现存世上最早的珠算之书是《盘珠算法》(1573年)和《数学通轨》(1578年)。这二本书,都出自于中国福建。 《盘珠算法》全名为《新刻订正家传秘诀盘珠算法士民利用》,福建人徐心鲁订正,刻书家熊台南刊刻,刊行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此书共二卷,卷一为珠算口诀及其它实用的计算方法,卷二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算术,书中附有54幅珠算盘图式。《数学通轨》全名为《曲礼外集补学礼六艺附录数学通轨》,作者是福  相似文献   

11.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一文有多处错误,其中,有的属于知识错误,有的属于逻辑错误。一、知识错误 1、这些“龙骨”并不是真正的龙骨头,而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当时使用的象形文字。从诸多的资料来看,已发现的殷商时文字有三千五百个左右。从六书上说,有象形字,也有会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等。(见胡裕树编《现代汉语》增订本170页,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67页)单说“象形文字”是不能概括甲骨文的六书情况的,仅从初中语文第四册“后附”《汉字形体的演变》表中所列的甲骨文字便可看出这一点:“刃”是指事字,“武”是会意字,“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甲骨文的美感;1)甲骨文契刻时求美;2)甲骨文用笔、结体与结体类型、甲骨文的形式美、甲骨文的章法;3)甲骨文的象形字是如何展现美的;5)甲骨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甲骨文的美感:1)甲骨文契刻时求美;2)甲骨文用笔、结体与结体类型、甲骨文的形式美、甲骨文的章法;3)甲骨文的象形字是如何展现美的;5)甲骨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近读顾音海先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2002年)一书,感觉此书材料比较翔实,尤其是书中刊载了很多甲骨文片和有关甲骨文著作的照片,让人们能直观地感觉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历史。尤其是《甲骨学上人与书的故事》一章,对于甲骨文的研究者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其内容包括商代后期共273年的政治、军事、经济、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甲骨文的制作由整治甲骨的工匠、贞人集团和刻契者分工协作完成,且已分类装订和分类典藏。甲骨文完全具备了图书的构成条件,因此,甲骨文是中国图书史上最古老的图书实物,殷商时代是我国图书史上最早阶段的上限。  相似文献   

16.
“于”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介词用法。从甲骨文的时代到先秦,汉语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一步。通过对《论语》、《史记》、《世说新语》三部著作中“于/於”的再考察,理清“于/於”从先秦到魏晋的发展演变,在前贤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北江诗话》是清代学者洪亮吉重要的诗学评论著作。最早的版本是清代张祥河四卷本,据洪符孙所藏稿本刊刻。粤雅堂丛书在重刊是书时,从洪就齮孙处得到另外两卷,遂由四卷增至六卷,《北江诗话》始得完璧。光绪三年,洪用懃经过精心校勘,重刻《北江诗话》,是诸刻本中较善之本。清末至民国初年,上海扫叶山房曾三次出版《北江诗话》石印本。之后是书在大陆及台湾地区多次出版。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乃商朝后半期殷代帝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卦时写刻的一种所谓卜辞,也间或有少量与占卜有关的其他偶然的记事文字。这种所谓甲骨卜辞,虽然严格地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历史记载,但是因为它的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又因为时代比较早,无疑是研究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特别是研究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直接史料。  相似文献   

19.
<正>【作品概况】《琅琊刻石》又名《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为始皇东巡第三刻,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李斯小篆。宋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即现存的琅琊台刻石,13行计86字。残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典赏析】《琅琊刻石》是仅存的秦刻原石,为小篆第一代表作。书法接近石鼓文,雄浑秀丽,庄重典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考释一直是甲骨文研究的要点,利用《说文解字》是运用最早的甲骨文考释的方法。本文对甲骨文考释方法进行梳理,举实例讨论利用《说文解字》考释甲骨文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