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静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相似文献   

2.
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的指导思想、“地方自治”体制的设计以及“自治事业”的内涵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具有很强的封建性。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执掌政权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县政建设运动。由于引发这场运动的动因是复杂的,所以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为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及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在地方自治的推行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土豪劣绅。然因惩办土劣力度不足,加之南京国民政府地方事业的推行离不开"公正士绅",地主豪绅的势力不降反升。随着地方自治事业的推行,地主豪绅不仅把持乡村行政机关、垄断乡村政治机构的组成分子,还勾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基层党员与基层官员;随着保甲制的推行,地主豪绅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地主豪绅势力的强化使得地方政治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加剧了农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为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及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在地方自治的推行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土豪劣绅。然因惩办土劣力度不足,加之南京国民政府地方事业的推行离不开“公正士绅”,地主豪绅的势力不降反升。随着地方自治事业的推行,地主豪绅不仅把持乡村行政机关、垄断乡村政治机构的组成分子,还勾结南京国民政府的基层党员与基层官员;随着保甲制的推行,地主豪绅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的组成部分;地主豪绅势力的强化使得地方政治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加剧了农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1933年梁漱溟在邹平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开始转入县政建设实验阶段。其县政建设实验方案中的核心环节就是建立村学、乡学制度。邹平的乡学、村学,既与梁漱溟以前所设计的乡农学校不十分相同,也与现行的地方自治组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抗战前十年,河北省政府依照南京中央政府有关地方自治的大政方针,结合河北实际,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上推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方自治运动。河北省的地方自治运动,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不断调整而变化,大致经历了起步、推进和调整三个相对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侧重点。河北省为推行地方自治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应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1927-1937年国民政府在安徽的基层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安徽的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地方自治试办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重新厘定县等,改订县政经费;编查户口,划定县以下自治区域;加强自治地方官员选拔考核,查处贪污腐化;成立指导自治的专门机关,开展自治事项。在保甲制推行阶段,安徽省基层行政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重新划分基层行政区划,编制保甲;二是县府工作重心由筹备自治转为"保甲"、"自卫";三是分区设署的推行。从总的来看,国民政府在安徽的基层行政改革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合肥县财政机关的演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县政改革大潮中的一部分,体现了财政机关沿革由“自治”到“官治”的趋势,它既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也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社会的近代化建设;同时,对于丰富合肥地方史研究,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地方财政体制和政策取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家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72-74,88
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革是以官治和自治两种基本模式的相互排斥和结合为主轴进行的,经历了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前后期三个阶段。北洋政府时期,确立了省、道、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开始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现代化历程,但不稳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建立起了一套从省到邻、闾的严密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期推行“新县制”,建立地方自治与国家行政相结合,自治与保甲制度相结合的新县制。但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经济极度困难,“新县制”最终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  相似文献   

11.
“万事胚胎,皆由州县”,县为中国行政之单位,直接关系地方之安危,百姓之休戚,国家之治乱。所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县级基层组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于县政也是非常的重视。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南京政府的县政却存在许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县政改革以健全县行政组织和机制为基本宗旨,出现了"官制"和"自治"两种模式。20世纪上半叶陕西县政建设的发展也体现这一近代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民国初期陕西县制的转型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陕西县政建设的特点分析,以期检视前人的成果和分析模式,把握县政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具体考量其发展的地区差异的特殊性,为当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县以下基层政治从传统的乡族自治向现代民主宪政意义上的地方自治转型,肇始于清末宪政,历民国而不辍。"溶保甲于自治中"的新县制,是南京国民政府在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基层政治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新县制时期(后苏区时代)的赣南,进行过大规模的基层政治转型制度建构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以为,大多数学者对新县制乃至南京国民政府基层政治转型的评价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建设县自治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色彩,但国民政府的现代化程度低下,不具备领导一场现代化社会变革所需要的国家能力,这是其县自治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政府县自治具体制度和举措的失当、人才的匮乏等也是其县自治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十年间,对语言文字的改革问题非常重视。具体表现在选用和推行简体字,推行注音字母和国语运动。可以说,语言文字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财经政策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各项财经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一度获得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因南京国民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42年以后走向破产,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中美商约》的鉴定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后,为推行地方自治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开始致力于基层警政的建设。国民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法令法规对基层警察建制作了规定,以期实现国家对基层的有效控制。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事权不统一、经费严重匮乏、缺乏训练有素的员警、传统治安力量与现代警察间的冲突等原因,使国民政府的基层警政建设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8.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运动,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化解其统治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国民党“民生主义‘建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农村合作运动,人微言轻农业现代化经济格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五一节,虽然在30年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但对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实际收效甚微,甚至成为了乡村豪绅压榨农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许昌县是地处中原腹地的一个农业县,下辖16个乡镇,452个村,7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95%。这个县自199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推行村务公开为切人点,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的社会政治稳定,以及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村民自治的先进典型。1998年7月对日至8月6日,我们“中国村民自治研究”课题组河南省许昌县调查组,对许昌县的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这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许昌县农村村务公开的推行过程与现状许昌县的村务公开是作为村民自治的关键环…  相似文献   

20.
王兆刚 《历史教学》2002,26(10):16-20
本文认为,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建设县自治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色彩,但国民政府的现代化程度低下,不具备领导一场现代化社会变革所需要的国家能力,这是其县自治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政府县自治具体制度和举措的失当、人才的匮乏等也是其县自治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