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证明大于2的偶数能用一组或多组两个素数之和来表示,须先证明大于2的偶数能用两个奇数之和来表示。 证明如下:大于2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而2=1 1是两个最小奇数之和,即2能用两个最小奇数之和来表示,所以大于2的偶数也  相似文献   

2.
该文用素因子的个数重新定义素数法和归谬法 ,两个渠道采用两种方法归纳出四个定理和三个推论 ,论证了“大于 2的素数都是奇数”.另外 ,利用奇数的性质论证了“每一个大于 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相似文献   

3.
用x表示一个任意大于:的偶数,而P二(1,1)为适合条件x=pe+P,的素数对的个数9(这里把X=Pe+Pf和X=Pf+P。看成两对)。令]一匀自P一P 兀i一2 一一司口 P{X x含>P>:P,Pe,P沟为素数,特别当x含》P>:x含的全体素数所得的差是素数的个数减1中所有的P、x时,b二二粤,。为x分别减去不大于 乙则我们有如下猜想:1 imP二尸二(1,1)一Zc_Xb二兀P一2 Px士》P>2P二(i,1)~Xb二兀P一2 P+Zc x告>P>: 我们对6~4000内1996个偶数进行验证,这个近似值都符合。并且,随着偶数的增大,近似值与实际值的比值越趋近于1。严格的证明请数论工作者们共同研究解决。关…  相似文献   

4.
<正>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给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了两个猜想,一个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5.
哥德巴赫猜想认为,凡大于4的偶数,一定等于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我们通过计算和论证,认为该猜想对于相当大的偶数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一、哥氏猜想适用于一定大以内的偶数。 二、随着自然数的增大,前N个自然数中所占素数的比率π(N)/N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吗?”至今这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数学难题.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朋友——瑞士大数学家伦哈特·欧拉(1708—1783),信中他提出了除2以外的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的猜想.这是一个有趣的结论,对于他所考察过的每一个偶数都成立,但是他不能证明这结论对于所有的偶数都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哥德巴赫猜想源于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书信,信中说:每个大于2的偶数是两个素数(不一定相异)的和。 10~8的偶数具有所述性质已得到验证,但是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未获证明。  相似文献   

8.
本续篇根据素数定理和有关无穷乘积,再度演化和为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的求解公式,得出:和为偶数N的奇素数对的个数大于2N/πln2N,并且举几例比较结果.哥德巴赫猜想应该是和为偶数N的奇素数对的个数为1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9.
哥德巴赫猜想认为,凡大于4的偶数,一定等于两个奇素数之和。但我们通过计算和论证,认为该猜想对于相当大的偶数并不是总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1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 提出时间:1742年 内容表述: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研究进展:尚未完全破解.  相似文献   

11.
1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 提出时间:1742年 内容表述: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研究进展:尚未完全破解.  相似文献   

12.
1742年 ,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 ,提出了一个命题 :所有大于 5的奇数都是 3个素数 (即质数 )之和 .如 7=2 2 3 ;77=7 17 53 ;4 61=5 7 4 4 9等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 .欧拉研究了该命题后 ,认为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 ,但却无法证明它 ,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即任何大于 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如 6=3 3 ;10 =5 5;2 0 =17 3等 .并将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该命题的一个推论 .事实上 ,任何一个大于 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 2N 1的形式 ,又 2N 1=3 2 (N - 1) ,其中 2 (N - 1)≥ 4 ,若欧拉命题正确 ,则 2 (N - 1)可写成两个素数之…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大于4的偶数,均可等于两个素数之和.哥德巴赫所担心的问题是:当一个偶数充分大时,是否还会不会有充分大的两个素数之和用来等于该偶数.实际上,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可以肯定地说,当一个偶数越大时,而与其该偶数相等的素数对就会越多.例:偶数210=199+11=197+13=193+17=191+19=181+29=179+31=173+37=167+43=163+47=157+53=151+59=149+61=139+71=137+73=131+79=127+83=113+97=109+101=107+103.  相似文献   

14.
1 哥德巴赫猜想 提出者:德国教师哥德巴赫 提出时间:1742年 内容表述: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研究进展:尚未完全破解.  相似文献   

15.
在《和为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中讨论了和为形如2的n次方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以及和为形如2·3·5·7·11···P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本文继续讨论和为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探讨和为介于上述两种偶数之间的偶数的奇素数对的个数,用确切数据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16.
哥德巴赫猜想是由普鲁士历史学家兼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貌似简单的数学难题。他在1742年写给著名数学家列奥哈德·欧勒的信中,潦草地涂写出了这一命题。其陈述为: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达为两个素数之和(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如7和13)。例如,18=7 11,其中7和11都是素数。这一命题的公式表达为N=P1 P2。人们认为这一猜想是正确的,然而关键的一点在于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它适合于任何数字。哥德巴赫写道:“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我认为这是一个确凿无疑的定理,尽管我没有能力证明它。”我国数学家…  相似文献   

17.
全体偶数是公差为2的无穷等差数列,做适当的分类和分级后展现的某些性质,可以作为一些(有关偶数Ne的)重要命题分析论证的依据,且能对下面三个命题给出清晰明确的解析论证:(1)相同素因子偶数系的偶数元素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个数r2(Ne)随所在的级数一致增长.(2)同一级的偶数元素中,形如2n的偶数或2npi的超常偶数,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表法个数r2(2n)或r2(2npi)  相似文献   

18.
1 首邻素数及其基本性质 众所周知,任意两个素数之差是偶数,相邻两个素数之差也必定是偶数。但是否所有偶数都存在相邻素数对,以及同一差值的相邻素数对是否有无穷多个,则都是至令尚未得到证明的问题。就现在所知,同一差值的相邻素数对确实有许多,我们将同一差值而最先出现的相邻素数对称为首邻素数对,而将其中更小的那个素数称为“首邻素数”。由此,我们得到一个数集——首邻素数数集,记作  相似文献   

19.
哥德巴赫猜想现在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但是,哥德巴赫猜想还有一个姊妹问题,它和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困难,一样重要,这就是双生素数问题。双生素数也叫孪生素数,是说两个素数靠得很近,好象一对双胞胎一样。素数中间,只有第一个素数2是偶数,从3起的素数都是奇素数,除了2和3相差为1以外,剩下的素数  相似文献   

20.
不论用多大的数检验都会发现: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奇素数(质数)之和,大于7的奇数都能写成三个奇素数之和。如:8=5+3,102=97+5,9=3+3+3,99=89+7+3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