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8,(38):68-69
通过闽南传统建筑实地考察和测量,分析它的几何之美、数列之美、运算之美及黄金分割美,发掘闽南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差数列关系以及蕴含的黄金分割美,从而说明闽南传统建筑的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的美包含了简洁美、和谐美、相似美等。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从数学的美的角度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等的计算教学,能让学生学会把复杂和凌乱的问题简单化、统一化和类比化,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3.
李家槐 《中学生电脑》2006,(11):I0014-I0015
时下有一种误解,觉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图形难画,推理难写,公式难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细细品味,会发现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其中有符号、公式和定理的概括简捷美;命题的准确清晰美;概念、定义的确凿深刻美;推理、运算的和谐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统一美。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是解竞赛题的重要方法,也是数学中较高层次的一种思维形式.数字化通过对问题中某些量以数字±1或0,或其它量作代换,通过这两个量的运算,让问题中的关系得到转化.以具体的运算代替了抽象的推理,体现了一种数学美和简明的特点.本文作出例举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苦燥的学问,其实它里面蕴涵着许许多多的美,如数学本身的逻辑美、数学模型的结构美、简洁美、形式美、对称美、周期美等,就连普通的数字都有着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动听的音符,只有匀称优美的体态、简洁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给人以求新求异的想象空闻,这就是数学本质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数字美、符号美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并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姜如军 《快乐阅读》2011,(22):160-161
数学往往只是被人们当作培养智力的工具,似乎与美好不相关。谈到美,美学,人们常常想到诗歌,想到书法,想到建筑,孰不知这些美也蕴含在数学那些平凡的数字、符号和公式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9.
朱谦友 《考试周刊》2011,(69):62-63
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字是美丽的,数学是很好玩的,数学是漂亮的。可是在部分学生的眼中数学却很枯燥,没有兴趣。因为数学太抽象,缺少美感。要怎么才能把数学的美丽还给学生呢?怎样寓美于教,运用数学美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数学美中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形式美奇异美和动态美,谈谈在解析几何中对学生美育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互的产物.数学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和抽象美.本文主要就奇异美和抽象美做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1.
蔡云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93-194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对培根的议论文《论美》的学习,加深对议论文的学习方法的进一步熟识,积累一些名言美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地认识美,走进美,发现美,欣赏美,审视美,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识别美,创造美。课堂上尽量做到听说读写并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做主导者。  相似文献   

12.
陈理金 《新疆教育》2012,(16):78-78
1消除理性与人文的对立。使学生领略和谐数学之“美” 1.1以美“治”情。【案例1】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字之美,我让学生赏析我国古典诗词中含有数字的佳句: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以数字描述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③“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用数字描写了雪花的多而美。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的全球扩张已经使跨境数据流动成为常态,但不同国家间规制传统与制度环境的差异使跨境数据流动的全球治理成为难题。美欧法律政策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和冲突,双层审-诉救济机制是美欧就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提出的程序性新举措,然而由于美欧布鲁塞尔效应与马太效应的规范之争、“软数据本地化”与“对内数据本地化”的制度之困以及数据防御主义与数据进攻主义的理论之辩导致暂时产生的政策共识实际难以践行。美欧争端解决机制的三次变革可在机制的价值走向、模式选择及修正时机上给中国跨境数据流动机制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我国未来应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调试国内法律体系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先试与内外联动以对接规范数字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金分割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本文通过对黄金分割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和不同地方的体现进行分析,去揭示那些神秘现象,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美     
美育即立美教育、整体教育、关的教育,这是本文的立论基石。教师美的实质是教师在客观历史的基础和奈件上,对自身活动的审美观照和对教与学的艺术化追求的结果。教师美一般由知识美、人格美、能力美和形象美四部分构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知识美是教师美的基础;人格美是教师美的核心;能力美是教师美的保障;形象美是教师美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相信“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给人以一种丰富的美感,正是由于这种美感,才使人们在各种场合在不知不觉中用着数,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数的美.数字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它常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1”可以表示万物之始,万事开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育美工作应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物理学科美包括基于形象感性的“形态美”,基于科学理性的“神韵美”,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意境美”三个层次。通过育美的准备阶段(助学寻美)、育美的实施过程(协同审美)、育美的终极目标(自主创美)的美育实施路径,实现“以美促智”“以美促德”“以美促美”的学科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描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统一关等,系统阐述了数学之美,从而揭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之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61):51-52
对称是中学数学很多知识点的一个通性,从一个侧面体现数学的美感.数字及代数、多项式、简单及复杂几何形体等都展示了数学中的对称之美.本文通过对这些知识点中的对称进行阐述,发觉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引导广大中学生发现数学之美,逐步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