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
简探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化的区域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休闲体育的特点,深刻探究了云南省发展休闲体育在项目、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展示了云南省由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开放性、大众性的休闲体育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等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北方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土族集居区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分析了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认为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场所和物质原料,土族传统体育形成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交融的人文环境之中,而土族人民在适应这种环境的游牧生活基础上创造了其特有的传统体育文化,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丰富、成熟和定型。分析地理环境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揭示其蕴藏在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清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这对土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间体育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项目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以聪明才智创造出的文化体育活动,一直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各族人民对表演项目的踊跃参加与共同分享,体现了各民族不断增进向心力、凝聚力的共同愿望.利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获取有关资料,并运用逻辑法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其表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再思考,以期为传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更快、更好发展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9,(5):94-97
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统筹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继而依托基地模式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与优势,研究认为:统筹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有利于遴选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先发展;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和基地的业务技术资源;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创建基地则有利于还原项目原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田野式考察等方法,对30余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传统体育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和实用健身性等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传统体育项目仍是少数民族地区健身、娱乐和促进生产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和弘扬区域的民族体育文化这一宝贵财富,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是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本文认为应根据新疆地区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科研作用;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结合学校体育教学;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类、相关概念以及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各高校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满族传统体育有较强的需求动机,但是黑龙江省各高校为在华留学生提供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并不浓厚,使其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认知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对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居民参与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遵从民族习俗;民族形式的运动会、竞赛活动、节庆活动、风俗活动为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提出对策:1广泛开展传统体育教育,树立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居民传统体育价值观;2发展传统体育产业,调整居民传统体育消费结构;3依托运动会、竞赛活动、节庆活动和风俗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4建立科学的传统体育传承及发展模式,树立优秀传统体育传承典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的每个民族都创造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风格,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少数民族的体育发展在民族体育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体质、弘杨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对黑龙江省民族中学体育课程教师配置情况进行分析,论述黑龙江省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具有良好实用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桂滇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并充分吸收国内外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桂滇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特点,以产业融合理论为指导,构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广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揭示问题的深层本质内核,分析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寻找广东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为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铜仁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生存状况,同时针对现状并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和价值,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公体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把它纳入公体课堂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价值,不过需要通过教学实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川东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浓郁的村落传统体育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对川东村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器物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进行符号学透析.以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初期、改革中期为序,对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川东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发展困境集中在:传统经济结构断裂、组织功能不健全、劳动力人口的迁徙、现代文化的侵袭等方面.研究一并提出包含村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模式、村落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生态园模式的救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就云南高校体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探讨,对云南高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刻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高校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在介绍区域性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及融合的可能性,阐述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义;旨在利用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一历史机遇,更好地宣传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达到二者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服务.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6,(8):95-10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冲击,同时受自身发展因素的限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严峻考验,部分项目已经遗失或是濒临消亡.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在查找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以往专家学者关于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三种价值导向,并逐一分析其利弊.得出:竞技化价值导向发展我国传统体育项目难度大,不切合实际;教育化价值取向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发展具有可行性,但同样面临着学校体育开展中的一些问题;健身、休闲化价值导向符合当下群众健身的需求以及与即将到来的体育休闲时代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形成了异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的云南滇西部地区,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对外交流优势,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从区域的少数民族体育对外发展,分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前景与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藏进行探秘,发现这些文化宝藏主要是用节日、欢庆活动为载体的多元体育文化形式体现出来的。进而分析了这些体育文化背后所反映的体育文化特征,并提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