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爱英 《教师》2024,(5):57-59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新时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工作得到重视。逆向思维在数学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对逆向思维的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探讨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义,结合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从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性质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习题、做好课外学习拓展工作四个环节入手,提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提高当前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
黄朝阳 《学苑教育》2023,(7):17-18+21
数学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具体的事物,深度培养学生抽象、简化等思维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章以模型思想提高学生推理能力为主题展开论述,阐述了数学模型思想与推理能力的内涵,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在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开展高效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模型思想的引导和培养,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持续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推理能力是学生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它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策略有:能力培养落实到数学课程中;示范引领教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数学文化的认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总体目标”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如此种种无不透出这样的理念:数学是人类的—种文化。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透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外纱,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等。教师应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作…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没有思维,也就谈不上数学教学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确实,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磨刀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越来越重要。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应通过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内容枯燥,有些内容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开学初期向学生展示整个学期数学课程的思维导图简图,在每一个单元为学生建立总结性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学习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总体目标”中,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等等。如此种种无不透出这样的理念: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透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外纱,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观念、价值观等。教师应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数学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突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增近学生去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的感情,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这几方面就是数学学科素养在初中阶段具体发展的内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陕西教育》2004,(9):42-42
在数学课程中,如何认识并处理好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愈来愈成为构建21世纪数学新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除了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外,相应地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等等,都相应地做了改革。首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即数学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于想象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再不是令学生生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旨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做的不到位。为了解决此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分析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结果表明数学文化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更愉快地接受数学,提升数学修养,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现已明确要求培养中学生的几何直觉能力 加强直观教学 ,促进数与形的结合以及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是培养几何直觉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加速,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树立自主学习观,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元认知能力等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概念教学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数学概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为指导,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把概念学习变为“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学生带回现实中,(2)将学生带入问题中;(3)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化;(4)在概念的实例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16.
环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迁移法是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环境素质培育过程中应用迁移理论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对教学方案不断地进行优化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核心,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要结合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对高职数学应用案例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们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本文对高职数学应用案例教学进行了深入了探讨,以提高高职数学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性强,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况且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注重教给学生一套从定义、公理到定理、推论等逻辑体系,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忽略了数学应用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略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本文旨在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高等数学的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认为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首先应根据专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要根据学生与教学实际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最终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创设和维护良好、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