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18-124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成立新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委员会制度.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是该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权范围包括制定馆务方针、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重要方面.该委员会顺畅而有力地运作了8年,为该馆在20世纪30年代的事业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直到抗战期间,该委员会仍对该馆重大事务起着决定作用.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在制度和人事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建立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1938年随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也迁到了昆明,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图书馆,袁同礼出任馆长,为了征集抗战史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广泛征集抗战史料,为丰富今日国家图书馆抗战时期的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新民会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劫掠了三十箱所谓“禁书”.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对于这批被劫书籍,无论是留守的北平图书馆,还是日据时期的“国立北京图书馆”,都始终宣示主权,为追讨书籍与日伪当局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亦积极追索劫余书籍,努力将损失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资金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是一个民间机构,专门管理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1925年成立后,它就致力于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为文化教育机构提供钱财支持。其中图书馆是中基会援助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自1925年到1949年,它分别赞助了国立北平图书馆、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科学社明复图书馆等图书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范腾端是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金石部工作最久的馆员,其擅篆隶,有邓石如之风,一生以碑刻、墓志拓片编目为主要工作.关于他的生平资料非常少见,其所编之目录,亦多属集体作品.由其所编的4种金石目录《国子监碑目》《馆藏李唐墓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碑目墓志类》《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云南碑目初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尤致力于文献典藏工作.其不仅注重对古籍文献,包括对珍本秘籍、地方志书、舆图文献、佛经文献、金石拓本及烫样模型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典藏,也注意对抗战文献以及外文文献的征集与典藏,还接收了大量的捐赠与寄存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飘零不安的时代语境下,其文献典藏工作成绩斐然,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8.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其编纂群体的正式形成。通过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概况、发展、变化、结构的揭示,以及对青年编纂群体职务聘任、工作内容和治学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纂群体一方面致力于馆藏文献的整理与编纂,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我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最终实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与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图1。表5。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0.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