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读偶记     
一、“乐府”设立何时?乐府,是专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演为诗体名称,给这个词以双重含义了.汉代乐府诗歌大发展,乐府的规模也大,这是事实.但乐府的产生是否就在汉代呢?先看看我国最有影响的几部文学史的论述吧.  相似文献   

2.
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即汉武帝。他爱好文学,曾没立专门的音乐机关“乐府”,集民间诗歌与乐曲,后人称为乐府诗。汉代的乐府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帝在文学上还提倡辞赋,他本人也能诗善赋,“武帝辞华,  相似文献   

3.
考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乐府二署。太乐主管宗庙之乐,隶属奉常(太常),汉初即已设立;乐府主管郊祀之乐,隶属少府,系武帝时所置。《史记》、《汉书》有关武帝以前“乐府”活动的记载均系泛指,实际上它们均是指太乐而言的。虽然“乐府”之名秦时已有,但西汉乐府为武帝所建,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实事。  相似文献   

4.
汉魏六朝文学是先秦文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文学从自发走入自觉的关键性阶段,也是唐代文学大繁荣的必要准备,对后代文学发生过深远影响.按国家教委编定的"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考试"《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应从文学史基本知识和重要作家作品两方面进行学习.文学史基本知识一、汉代文学汉代文学的主要样式,是辞赋、散文、乐府民  相似文献   

5.
<正> 当今许多文学史著作依然认为作为音乐机关乐府的设立始于汉武帝。其主要依据于《汉书·礼乐志》中的一段记载:“至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如果练考史料,并非如此。就在同一篇《汉书·礼乐志》中又有另一段记载:“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候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乐府令即乐府机关的长官。《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候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儛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更增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这充分说明乐府机关在汉初就已存在。汉初礼乐,“大抵皆因秦旧事”(《汉书·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     
汉乐府本来是汉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后来演变成了一种诗歌形式。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后来,这个宫署  相似文献   

7.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诗歌史上,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叫做"乐府".从殷代的瞽宗、周代的大司乐、秦代的乐府来说,乐府是一个音乐官署的名称;而且按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篇里所说的内容来看,"乐府"是专指那些入乐的诗歌.在本篇里,刘勰关于乐府的含义、起源,从汉代庙堂乐府的特点到三国魏晋乐府的特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涉及到乐府总体的特征,即乐与辞的关系、雅咏与新声、协律与不入乐,把乐府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论述的原因,等等.所以说,刘勰的<乐府>篇是一篇乐府文体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8.
汉代乐府民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成就突出。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坛上像一群明珠璀璨夺目。但初中学生对汉代乐府民歌了解较少,让初中学生了解一点汉代乐府民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汉代乐府民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心理刻画方面,可谓成就突出。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坛上像一群明珠璀璨夺目。但初中学生对汉代乐府民歌了解较少,让初中学生了解一点汉代乐府民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前乐府”是指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的先秦乐府诗。现存的“前乐府”,共计为133题163首,按其篇名之所示及其音乐性之特点等,大致可分为“琴曲类”、“古歌类”、“综合类”三类。“前乐府”的作者主要由官吏阶层与普通民众两大群体组成,其中,孔子因创作了15题16首“前乐府”,成为先秦文学史上在诗歌数量上仅次于屈原的一位诗人。“前乐府”虽然题材内容丰富,但却绝少爱情之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广阔的文学史时空中论述“建安之杰”曹植的乐府诗。在乐府诗歌发展史上,“三曹”有突出的地位,而曹植更以其成就卓著、个性鲜明的乐府创作雄立其间。从汉代乐府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歌诗,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建安时期是变异的关捩。曹植乐府诗代表了乐府变异的趋势。曹植继承并融合了汉乐府民歌与文人古诗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有强烈的抒情性,使抒情主体得以多侧面的展现。曹植乐府诗“词采华茂”,代表了中古诗歌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乐府诗从两汉开始,历代都有作者,但到唐代为止,它的美学风貌使基本定型。我们知道,乐府之设,早已有之,汉武帝始立乐府官署。“至武帝定郊把之礼,乃立乐府夜诵。”[1]汉魏乐府和南朝乐府民歌构成了乐府两种基本的审美品格,一是两汉乐府的质朴无华和建安的风骨挺拔构成了汉魏质朴刚健的美学风貌;一是南朝乐府的真切自然、清丽婉转构成了迥异于汉魏的独特的美学品格。唐代以后,乐府诗作基本上进入摹拟期,但也正是在唐代,乐府诗终于找到了自我,完成了对自我品质的认同和塑造。唐代全部文化的根本是重建秦汉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一、“乐府”专署的由来1977年之前,学者们在论述“乐府”这一音乐专署的由来时,都说是起源于汉代。是汉武帝立了乐府,历史上才出现了“乐府”这个概念。1977年,在秦始皇陵墓附近出土的编钟上,发现了用秦篆刻记的“乐府”二字。这就打破了“乐府”这一音乐专署出在汉代的说法。于是论者又把“乐府”的出现提前到了秦朝。当然,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就在于稳妥。但是,我们总觉得这样  相似文献   

14.
卡片①乐府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乐府一词最早见于秦代。而把乐府作为一种专门的官署,则始于西汉初惠帝时。汉惠帝设乐府令,乐官掌管的只是郊庙乐章,规模不大。把乐府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汉武帝。《汉书·礼乐志》记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由此可知,乐府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主要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谣。卡片②乐府是古诗体的名称乐府由主管音乐的官署演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  相似文献   

15.
乐府是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乐者,音乐;府者,官府。它存在极早,但作为文学作品的体式,命名却比较晚。《汉书·艺文志》云:自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  相似文献   

16.
分析汉代人对《诗经》、楚辞、乐府、当代创作的论述,认为汉代人对诗歌的文体功能的认识有二:一为抒发怀抱,二为叙事。汉代人的这种认识是继承了“诗言志”与“知人论世”的传统而来,也体现了汉代人要把诗歌的文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统一起来的努力,这就是汉代诗论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7.
张小锋 《家教指南》2001,(1):115-120
1977年发现于甘肃省玉门花海的汉代六棱觚并不是真正的武帝遗诏。武帝猝崩,幼主新立,燕王、广陵王觊觎皇位大搞阴谋,朝野内外人心浮动,霍光等人为了扶住幼帝渡过政治危机,拟武帝口吻制作的所谓“武帝遗诏”。它的出台并公布全国,对稳定昭帝当时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中的“故夫”,历来几乎被一致认为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男子。且举几本比较有影响的著作为例: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1957年版59页):“这女子既然被弃,她的丈夫当然是喜新厌旧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读了《江南》、《长歌行》后,知道这两首诗歌选自于《乐府诗章》。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顾名思义,音乐官府的意思。“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乐府诗章》收集了秦、汉、南北朝直至唐代的诗集。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学雅乐的太乐令。到了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  相似文献   

20.
乐府是一种配乐而又能歌唱的诗。汉朝人管这种诗叫歌诗,而乐府在当时则是专门演唱这种诗的官署的名称。到魏六朝时,人们把乐府机关演唱的诗称之为乐府,这样一来,乐府便由官署名一变而为合乐的诗的名称了。乐府作为一个音乐机关到底创立于何时呢?这个问题向来是有争论的。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用肯定的语气作了这样的记述:“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