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微公益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得以迅速发展,其"人人公益"的理念,使大学生也可以成为公益的"微主体",唤起了大学生的公益热情,培养了其公益精神,也促进了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自我认知.大学生的微公益行为创新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径,彰显大学生道德行为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性,推动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王祥 《青年记者》2017,(2):34-35
微公益,是指公众从小事做起,借由新媒体自发参与公益的草根式公益行为.①近年来,我国的公益力量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大发展,形成了微公益这种新型公益形式.在媒体引导和推动下,微公益得以迅速发展.当前,在国家着力完善慈善制度、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公益是指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从微小的社会需求入手,注重积少成多的公益事件.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呈现出传播速度快、参与门槛低、交互性强等诸多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微公益传播更符合当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及行为特点,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网络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力量.结合微公益网络传播特征,具体分析青少年网络微公益的参与形式、参与原因,以及网络微公益对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对完善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微公益活动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微公益"是一场革命,也有人说"微公益"将改写中国公益慈善的历史。但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这个第三方舆情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谈"微公益"的"革命"还为时尚早,他们更愿意称"微公益"是在新媒体时代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而这种补充和推动必将写入中国公益慈善的历史卷宗。  相似文献   

5.
秦艺轩 《东南传播》2016,(7):113-115
社会化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对网民力量的凝聚,一种借助于新媒体而生的新型慈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公益模式,这种通过汇集点滴力量而最终产生巨大能量来帮助别人的慈善方式被称为微公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对于微公益认知态度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描摹出我国微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所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建构。  相似文献   

6.
方杏  张丹丹 《东南传播》2014,(8):119-121
微公益自出现以来,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对腾讯公益官方微信账号"Hi公益"的观察发现,微公益利用微信不仅向用户推送优质资源、与用户展开互动,还方便了用户的捐助,微信在传播主体、传播形式、受众参与三个方面均为微公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7.
陈雪 《东南传播》2012,(3):75-77
微博的悄然兴起给"微公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人们的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公益事业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转向平民公益。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多元性、广泛性等特征弥补了传统媒体公益传播存在的缺陷,互联网公益实践使"轻松筹"等微公益渐成趋势。传统媒体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化,探索具有更佳传播效果、更好社会效益的公益传播路径,为传播社会正能量做出媒体特殊的贡献,这也是传统媒体所应当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当前处于新媒体时代,各种互联网新平台层出不穷,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进行公益宣传的方式,新媒体的存在提高了企业微公益的宣传力度。本文通过了解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公益话题对企业的价值,阐述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公益话题传播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微公益话题传播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最先源于美国的Twitter,这种最多用140个字来传播和分享信息的沟通方式,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时尚。2009年,新浪等门户网站率先运用这一新生事物,并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微博的发展使网络时代进入了以“微”为代表的新纪元。微博的流行也使微公益逐渐成为公益的一种新形式,融入了草根的力量。微公益使公益事业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不再高不可攀,而成为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全民公益。  相似文献   

11.
周怡  王颖怡 《新闻世界》2014,(6):114-115
微博公益传播与传统公益传播相比较而言,因其所具有的全民参与、动员能力强和信息交互性、参与者多样化等推动着公益事业的践行和发展。但微博传播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如:真假难辨,公信力不足、关注度虚高、传播主体专业化良莠不齐等等,如何把微公益行动落到实处,让网友积极采取有效行动,需要我们从微公益理念宣传、法律法规监督,自我层面管理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方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微公益时代与全媒体语境的到来,为公益微电影的萌芽提供了土壤,而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作为公益微电影的分支,一方面为公益微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公益微电影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通道,这些年受到了企业的热捧。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出现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如何使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达到企业营销目的、电影公益主题宣传、草根或是名人微电影梦的实现的三方共赢,是我们面对微公益时代探析全媒体语境下的商业定制公益微电影的重要选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多种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平台,逐渐被开发出社交、通信之外的功能.其中,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公益传播,成为汇聚民众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型微公益方式. 微信公益传播的类型 作为新型微公益载体,从传播主体、传播主题、传播形式等方面区分,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类型极为丰富. 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体来看,可分为传统公益机构或民间慈善组织开展的微信公益、各类媒体开展的微信公益、诸多企业开展的微信公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微信公益、个人开展的微信公益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主题来看,可以分为公益活动、公益新闻、公益人物、公益文化、公益话题讨论等.从微信公益的传播形式来看,可分为微信朋友圈公益信息转发、微信公益群传播以及微信公益公众账号推送.  相似文献   

14.
俞平 《新闻战线》2013,(9):37-39
随着社会的进步,慈善公益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浙中新报积极参与微公益,使之不断扩大影响、丰富内容、拓展渠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众传媒参与微公益的多重角色就微公益来说,大众传媒不应仅仅是报道者,还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在参与微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大、更综合的效应,营造微公益的良好舆论氛围,推进公民微公益意识  相似文献   

15.
田丹丹  周宁 《新闻世界》2014,(3):120-12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微公益”以其平民化和公众广泛性,为国内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力量。另一方面,舆论对于其公益信息的真实性,操作的合法性等方面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以“微公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机制与发展特点的解读,透视“微公益”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推动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公益报道日益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江淮微公益,作为江淮晨报打造的省内首个固定发布的公益类专栏(2016年度被评为安徽新闻名专栏),通过微公益品牌的打造,在探究公益报道的"全媒体路径"的同时,构筑起传统媒体推动互动化、聚合兴趣群体、建立用户粘性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杨伟龙 《新闻世界》2013,(7):168-170
【摘要】2011年至今微公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截至今年4月8日晚七点,仅在新浪微公益平台上,就有公益项目2765个(包括已结束的),170多万人参与其中。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探讨在web2.0时代,民间微公益的传播策略,并提出其不足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对社会的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公益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民间公益团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许多有着责任感和爱心的记者也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微公益领域,帮助微公益团体解决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向爱心民众发布钱款去向,使整个公益活动更加透明,不断增强公益的公信力,呼吁更多的民众加入到公益行列中来.本文对微时代记者在公益活动中的角色以及记者作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就微时代记者与公益活动的良性互动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前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增强了相互沟通。基于该交流平台的微公益不仅传播性强,并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为实现方便公众关注和践行的微公益项目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微博公益传播颠覆了传统的公益观念。本文以免费午餐项目为例,重点分析其微博公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总结了广州图书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开展以来的情况,阐述了“I(爱)捐书”微公益行动发挥传统公益文献资源的作用,对于消除贫困地区青少年的“知识鸿沟”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