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班级中有抑郁情绪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调动多方资源,合力疏导学生的抑郁情绪。本文结合案例,提出了班主任疏导学生抑郁情绪的三条策略: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积极的成功体验,重建家庭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抑郁是不容忽视的负面情绪。根据导致高职学生情绪抑郁的不同原因,应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所谓负面情绪是指愤怒、悲伤、抑郁等消极的情绪。青少年学生由于内外原因的影响,如被人欺侮、家庭或团体不公正待遇、不合理的限制和谴责、挫折与失败等,都可能造成自惭形秽、自负等负面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根除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因此.把握负面情绪的化解艺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是师生为了同一目标而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情绪活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焦虑、过度紧张、胆怯与恐惧、逆反与对立等情绪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采取相应的调适措施,如树立自信心、发展运动能力、选用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和消除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因高考失利带来的挫败感、人际关系敏感、过高的就业期望等容易导致高职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为此,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要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实施行为训练,进行健康择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省抽取502名高三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GROS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高三学生抑郁情绪受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中有抑郁症状者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3%;在情绪调节方式方面,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达抑制与抑郁也有一定的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所以,得出结论为:高三学生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正确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有助于减轻压力,促进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性和不稳定性,为负面情绪困扰,主要是自卑、焦虑、抑郁、易怒等。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特色课程与活动的开展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作用,来培养情绪认知能力;接纳正常的情绪并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陶冶情绪,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特点,从而为设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情绪加工量表对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轻度抑郁组和中重抑郁组在情绪加工总分及其下属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情绪失调、情绪回避、体验枯竭和加工不足能有效预测正常对照的抑郁水平、情绪回避能有效正向预测轻度抑郁组的抑郁水平、情绪失调能有效正向预测中重抑郁组的抑郁水平。结论:抑郁大学生存在情绪加工的问题,且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的情绪加工呈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学生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ERQ-CC)、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文儿童版(EPQ-Ck)和儿童抑郁量表中文版(CDI-C)对1381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小学生神经质与抑郁情绪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女生认知重评使用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六年级是小学生表达抑制策略发展的关键期;(2)神经质、表达抑制、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神经质、抑郁情绪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神经质、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均能显著预测抑郁情绪,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对于探索小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是完全成熟,很多学生的心理较为脆弱,缺乏心理独立能力。同时他们又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网瘾、自闭等心理障碍。再加上中学生具有的巨大升学压力,让很多学生出现了抑郁情绪。这些心理问题或者负面情绪,对中学生的成长发育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对于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为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制定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时湖南省消防总队某支队110名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47人(42.7%)有轻度以上抑郁;20人(18.2%)有轻度以上的焦虑.25岁以下年龄组比25岁以上年龄组的抑郁情绪表现明显,且差异显著.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应加强疏导,防止严重心理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负性情绪",是指人在心理上所表现出的焦虑、紧张、抑郁、沮丧、悲伤、恐惧、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处理负面情绪。怎么处理,我想最重要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春风化雨,雨露滋润。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情绪,也都有抑郁情绪。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是人类心理失调的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体验过的"心理感冒"。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如果抑郁情绪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严重影响社会功能,那就可以说是抑郁症了。  相似文献   

14.
方奕琪 《教育导刊》2007,(11):28-30
一、儿童抑郁障碍及其特征性症状儿童抑郁障碍是指儿童表现出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异常(多为情绪低落,也有双相表现即低落——高亢交替出现)为基本症状,并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的一种情绪障碍,通常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易被家长所忽略。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抑郁只对成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近来的研究表明,抑郁已逐渐逼近我国的儿童,正威胁着儿童的生活、健康与生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有情绪减退、焦虑和抑郁等,其产生的原因涉及生理、遗传、认知及环境等因素,教育工作者要从大学生情绪识别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及让开心成为一种能力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16.
抑郁是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长期存在抑郁情绪会使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回避社会交往、不能体验生活的快乐、经常自责自罪,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大量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变化加在一起,会提高抑郁的发生频率。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一要加强大学生成才教育,二要科学制订消除大学生心理抑郁障碍的预案。  相似文献   

17.
郑众 《中国德育》2010,(10):13-16
结论一 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良好结论二 部分学生有抑郁情绪结论三 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结论四 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五 学习压力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情绪的愉悦与抑郁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应重视他们的愉悦情绪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个高三女生因为抑郁情绪,经常哭泣,出现用小刀划手腕的行为。经过多次会谈,使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念和技术,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沟通,最终学生的渴求和愿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帮助学生缓解了抑郁情绪,动力十足地投入高考的备考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6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英语幸福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纵向比较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学习满意度和情绪抑郁)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降低他们的情绪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